01.01 揭東燈杆綵鳳習俗

潮汕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又稱“豎燈杆升綵鳳”。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地為揭東縣。

揭東龍砂鄉八村(古稱龍砂族)紀念其先祖、南宋愛國名相江萬里,以“豎燈杆、升綵鳳”民俗形式來表現。元末明初時開始舉辦,世代相傳。

“豎燈杆、升綵鳳”即是用一根10多米長的毛竹,尾部留著竹葉,竹尾掛上大紅燈籠,燈籠上方“立”著一隻五色“綵鳳”。綵鳳有較高製作工藝,以木質和薄鋼板為主,用木料做鳳頭鳳身,再用鐵片剪成鳳翅及鳳尾形狀,安在鳳身上,而後染上紅、黃等色。

由硬木、鐵皮和繡花綢緞製作的綵鳳升上竹竿上面時,鳳尾與鳳身都披上繡有金色絲線的紅綢緞,上寫“吉祥”“幸福”,鳳下掛著風鈴,風一吹“綵鳳”轉動,鈴聲清脆悅耳,富有節奏。白天遠遠望去,一支支竹竿,一隻只“綵鳳”,一家連一家,彷彿是一片棲滿鳳凰的竹林;夜晚燈籠和“綵鳳”上安裝的各式閃燈一齊亮起,形成一座色彩斑斕的燈城。現在,綵鳳上綴著燈籠,鈴鐺加入現代聲光電子產品,體現其工藝的與時俱進。

揭東燈杆綵鳳習俗


“豎燈杆、升綵鳳”紀念儀式初始每年舉辦一次,後江氏族人秉持勤儉節約家風,約為12年舉辦一次。一般在當年農曆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舉行,歷時一個月。村民以一戶為單位豎一燈杆綵鳳。期間,各村還舉辦潮劇演出、潮州絃樂演出、鑼鼓標旗隊巡遊等文娛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