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媽媽我好累”,8歲男孩過勞死換來媽媽悔悟,家長都應該警惕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開玩笑的抱怨一句:“我都快累死了。

”但這也不過是大家嘴上隨便說的一句玩笑話罷了,畢竟很少有人會相信,一個活生生的大活人能被累死。但是,這樣的悲劇卻實實在在的降臨在了8歲男孩亮亮的身上。

“媽媽我好累”,8歲男孩過勞死換來媽媽悔悟,家長都應該警惕

江蘇的8歲男孩亮亮這天和往常一樣去到補習班上課,稚嫩的臉龐上疲態盡顯。在上課的過程中,亮亮突然暈倒在地,老師見狀連忙撥打急救電話將孩子送到了醫院。

“媽媽我好累”,8歲男孩過勞死換來媽媽悔悟,家長都應該警惕

經過醫生的檢查,發現8歲的亮亮身上的多處臟器竟然出現了衰竭,更讓人感到心碎的是,亮亮的求生意志很薄弱,這更加重了他的危險程度。

期間亮亮的媽媽守在孩子的床前不斷地呼喚著孩子,孩子中途只醒了一次,對媽媽說的卻是:“媽媽我好累,我可以再睡會兒嗎?”等不到母親的回答,孩子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媽媽悔悟痛哭:“我不要成績了,我只想我的兒子健康回來。”可是她遲來的悔悟,卻再也換不回孩子的笑臉了。

祖國的花朵提前“凋謝”,孩子過勞死的“鍋”,究竟是該誰來背?

“讀讀讀讀讀到書都想吐,好想哭。”林俊杰的這句歌詞唱出了當代孩子的真實心理想法。

“媽媽我好累”,8歲男孩過勞死換來媽媽悔悟,家長都應該警惕

過勞死是因為在學習、工作中,正常的生活規律遭到破壞,疲勞感不斷積蓄使得血壓升高,動脈硬化,並且會讓器官出現衰竭的一種致命狀態。

或許孩子的過勞死只是極個別的現象,但是還沒來得及盛放的祖國花朵就這麼提前凋謝,背後的原因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1)學習任務量不斷加大

寫作業、背書、上補習班,現在的孩子就好像一個人形陀螺,在學習這件事上絲毫不敢停歇地轉動著。大家都在拼命地學習,誰要是放鬆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因此而失去競爭力,所以沒有人敢停下,反而是不斷地加重任務量,恨不得填鴨式地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2)家長的焦慮心理

為了讓孩子未來能夠過得輕鬆一些,父母恨不得將孩子的24小時掰成72小時去用,生活的重心全在孩子的學習這件事上

。錯誤地認為保證孩子投入大量的學習時間,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好成績。

“媽媽我好累”,8歲男孩過勞死換來媽媽悔悟,家長都應該警惕

3)學校的應試教育要求

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老師的獎金掛鉤,升學率和學校的名聲掛鉤,所以很多的學校和老師都開始給孩子施加壓力,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了升學率和分數,恨不得將孩子變成一個考試的機器。

說到底,所有的根源其實都源於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之心。父母的渴望是學校的目標,也間接地加重了孩子的任務量。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如先從擺脫家長自己的焦慮做起。

別讓家長對未來的焦慮,逐漸“殺死”孩子的現在,放下這些執念吧

1、放下“攀比心”

很多家長都會將一個小小的決定將孩子的未來直接聯繫到了一切,這樣能不焦慮才怪。而且父母總是喜歡和別人攀比:別人考了100,為什麼我的孩子只能考90等等。

是時候該放下這樣的攀比心了,孩子的分數、會多少技能,其實並不影響他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獨特的亮點,等待著被挖掘和開發在,重點就在於父母是否能夠跳脫攀比的焦慮去發現。

“媽媽我好累”,8歲男孩過勞死換來媽媽悔悟,家長都應該警惕

2、放下“得失心”

父母總是覺得付出了,就應該得到收穫。我給孩子買了最昂貴的畫筆和畫紙,他就必須給我畫出一副最好的畫作。用物質去表達對孩子的愛,企圖通過物質上的交換贏得孩子的回報,其實反而是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

只有放下得失心,讓孩子能夠

遵循自己的腳步,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3、放下“圓夢心”

有人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拼命地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這樣卻會改變孩子原本的底色和性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試圖在孩子身上去圓夢。

“媽媽我好累”,8歲男孩過勞死換來媽媽悔悟,家長都應該警惕

學習本是讓人明智的,可如今在過度教育下卻變了味。希望每個父母從自己出發,讓孩子能夠有喘息和發展的空間,走出屬於自己不一樣的路吧。

大家對此還有什麼看法?分享你的觀點和大家一起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