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現在很多家庭都在向“421”結構靠攏,所以全家人都會對孩子寵愛有加,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會想方設法的滿足,正是孩子一直過著“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的生活,讓孩子逐漸成長為“中國式巨嬰”。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小葉子前幾天看了一個新聞,煙臺一男子快40歲了,一直沒工作,靠父親養活,因為沒有錢花,便想回家跟父親要錢,但是父親並不在家。看到了弟弟價值3萬餘元的鉑金項鍊放在床頭,就趁著弟弟熟睡之際實施盜竊。項鍊被該男子典當,所得錢款很快就揮霍一空。這個40歲的“巨嬰”,啃爹不算又來禍害親弟弟!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其實這種新聞,在網絡上經常會出現,64歲母親把37歲兒子寵成“巨嬰”,大學生不會洗衣,換燈泡等等,數不勝數。

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可以一帆風順的,只有吃過苦才會更加珍惜。只有吃過苦才懂得生活。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苦,才是人生。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孩子成長過程中吃過的苦都將化為將來的路,讓孩子更有底氣與勇氣越走越遠。家長要讓孩子吃以下這三種苦,以後才可以更好的應對這個急速發展的社會,更容易成才。

一、吃挫折的苦

現在很多人的心理素質都很差、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生活上有點不稱心如意,就會變得自閉抑鬱,遇到困難的時候只會逃避。根本原因,是家長的過度保護所致,讓孩子變得軟弱,只想著依靠父母。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經常會遇到很多失敗、挫折。

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曾在《老人與海》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失敗、挫折雖然會讓人難過,但是隻有經歷了一次次的挫折,才會讓人擁有強大的內心,而且經驗是很寶貴的財富,可以讓人獲得進步,更容易接近成功。

家長要鼓勵孩子獨自應對挑戰,克服困難,坦然地接受失敗。並讓孩子學會總結和分析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家長還可以帶孩子進行一些可以磨練意志的運動,例如:參加野外生存訓練、拓展訓練、爬山等等方式。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二、吃貧窮的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孩子都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讓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但是正是這種“富養孩子”,讓孩子滋生驕奢腐敗的現象。人的慾望是不斷增長的,等有一天滿足不了孩子所要求的物質條件時,孩子就很容易走彎路,一不留神就容易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家長要從小鍛鍊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對孩子的經濟條件有所限制。並讓孩子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世界上不存在不勞而獲,父母也不可能養你一輩子。

三、吃讀書的苦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財富還是智慧?經驗還是人脈?這些你都有嗎?”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是啊!現在是一個“人才型社會”,只有獲得了更多知識、獲得了更高的學歷,才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上立足,讀書才是孩子最好的出路,不讀書根本拼不過別人。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讀書雖然苦,但是卻應該享受這種苦。讀書雖然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卻可以改變命運。要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讓孩子積累廣闊的知識,從而創造更多的價值。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給大家推薦一套《爸媽不是我的用人》系列兒童正能量讀本,一共10本每本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比如:爸媽不是我的用人、我在為自己讀書、再見怪情緒、做最好的自己等,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分享孩子應該懂得的道理,幫助孩子養成閱讀和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書中通過充滿正能量的小故事,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幫助孩子認識到自我的不足,教育孩子學會為人處事提高情商。

小葉子再為大家推薦一套《哈佛給學生做的1400個思維遊戲》。這套書籍可以全方位的開發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能吃這“3種苦”,長大以後更容易“成才”,家長別不捨得

這套遊戲益智書籍適合5~12歲的孩子,書中的遊戲內容豐富多樣,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和喜歡,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幫孩子打破思維枷鎖收穫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