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調索要京東貨款後 神舟破解困境的路徑是提升品控

日前,神舟電腦一紙訴狀將京東告上法庭,並通過社交媒體將這一信息透露出去,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神舟電腦方面的說法是,京東拖欠其3億多元的貨款未支付,索要無果後才提起訴訟。京東方面則辯解稱,是由於“神舟違反雙方簽署的產品購銷協議條約,導致其未結算貨款被暫緩支付。”

在第一波輿論熱度過後,神舟方面又再次爆料:京東為了使其支付1559萬元返利,對神舟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產品搜索降權、不讓參加任何活動、缺貨產品不予訂貨、全線產品下架與不予結算貨款”。

也許是並不想配合神舟方面的“口水戰”,京東隨後做了冷處理,表示:“對於雙方的爭議,我們相信法律會作出公正的裁決。”

高调索要京东货款后 神舟破解困境的路径是提升品控

事件並沒有因此歸於平靜。隨後,一些媒體爆料,為解決返利款問題,神舟電腦管理層和京東3C數碼方面的人員存在違反商業道德的行為,隨後神舟電腦發文予以否認,並說“失實報道存在通過惡意炒作達到破壞雙方關係的目的,並非神舟本意。”

可以看出,神舟和京東的糾紛,其實是一件普通的商業糾紛,應該在法律的框架下公正解決。但因為有了媒體的介入,讓這起商業糾紛有了更多“帶節奏”的可能。由於有了更多複雜因素的介入,對於京東和神舟本身,都會產品破壞性影響,而這恐怕是神舟方面未曾預料的。

在釘科技看來,進入訴訟程序後,神舟與京東的貨款糾紛並不難處理,一切按照合同約定來就可以,到底是誰沒有尊重契約精神,法院不難判斷。雖然輿論一般會同情弱者,但在法院還沒有宣判的情況下,也還不能斷定一定是京東的過錯。

對於神舟而言,即便贏得了輿論的同情和支持,也並不值得高興。因為,將普通的商業糾紛上升為一場宏大的“輿論戰”,基本就將京東推向了矛盾無法調和的對立面。而在商言商,未來缺少京東的支持,或者說直接沒有了京東這個渠道,神舟電腦的發展前景會好嗎?

據媒體報道,神舟電腦總經理史俞馨曾表示,神舟是京東商城“遊戲本頻道”的第一批入駐商家,神舟電腦在京東遊戲本頻道的銷售額佔比達到60%-70%。

可以看出,神舟對京東這個渠道有著很高的依賴度。普通的貨款糾紛可以私下調和解決,一旦矛盾通過媒體公開化、擴大化,雙方再攜手合作的空間就幾乎沒有了。

神舟方面大概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開始了自建商城的進程。2月27日,神舟電腦通過官微宣佈,決定開發自己的神舟商城,並面向全社會招聘開發人員。

高调索要京东货款后 神舟破解困境的路径是提升品控

問題是,自建商城對於損失了第一銷售渠道的神舟來說,真的有用嗎?要知道,哪怕強如華為、聯想這樣的品牌,自有商城也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線上銷售還是主要依賴電商平臺。神舟自建在線商城,也只能說“聊勝於無”,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

當然,沒有了京東的羈絆,神舟還可以加大力度和京東對手天貓合作。但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就PC這個品類而言,京東的地位還是對手無可撼動的。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還並不在於神舟和京東之外的哪個渠道加強合作,關鍵的問題在於神舟電腦自身能不能把品牌形象和產品品質做好。

這是一個信息極度開放、透明的時代,可以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為什麼格力空調、華為手機無論在哪個平臺都暢銷,也不擔心哪個渠道不和它們合作,關鍵就在於它們的產品品質過硬、品牌形象高大。

而神舟電腦呢?據媒體報道,神舟筆記本在差評率、返修率、售後申請率三個主要方面的表現已經連續兩年(2018年-2019年)在京東自營筆記本、遊戲本品類排名墊底。其中,神舟筆記本的產品返修率、售後申請率均高於京東同品類平均值的50%。

在京東、天貓等平臺,吐槽神舟電腦質量問題的網友確實非常多,外界的印象基本是價格便宜、但質量差。品牌和品質存在問題,這才是神舟最大的危機。

高调索要京东货款后 神舟破解困境的路径是提升品控

PC市場近年來持續下滑,而聯想這樣的巨頭正在加速收割市場,最新的數據顯示其市場份額已經高達43.5%,再加上華為、小米這樣的巨頭進場,像神舟這樣的中小品牌正是上述巨頭強力擠壓的對象。

神舟只是一味地打低價牌,並不能持久。因為,價格戰其實是巨頭的殺招,一旦市場下行壓力加大,巨頭就會掄起價格武器以拉動規模增長,資金、品牌、產品、技術、渠道都有短板的中小企業,如何能與這些巨頭對抗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益於中國市場足夠大,消費人群層次不一,低價策略讓神舟可以活下來,甚至在某些時間段會活得很好,但這絕不會是常態。不提升品控水平,不提高品牌拉力,即便要回了京東3億多的貨款,神舟的未來依然堪憂。

公司現金流重要,產品品質更重要。對於神舟電腦來說,當下和長遠,兩手都要硬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