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滴答滴答滴答,一刻不停,生命的時鐘響著,是一望無際的未來,還是時光漏斗的倒計時。

當一個人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在未來的某天即將結束,她會怎麼面對人生呢?

是自怨自艾消沉下去還是努力擁抱剩下的世界呢......

直木獎作家石田衣良在《美丘》中用故事探討了這個話題。

不得不說,石田衣良從出道以來,就一直在擅長的青春文學軌道里前進,他能夠準確地把握住少年的迷茫,青春期的躁動不安,邊緣人的世界,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暢銷書:《池袋西口公園》系列、《孤獨小說家》、《4TEEN》等。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美丘》

熱情肆意的青春

青春是什麼樣子的,我已經有些模糊,當了媽媽之後好像就遺忘了自己的青春時光,太遠太遠,如同隔了一層玻璃牆,怎麼也望不清楚。

《美丘》一下子喚起了青春裡的某些記憶。

活潑衝動、對世界滿是好奇、為一點小事憂愁哭泣、嘰嘰喳喳吵吵鬧鬧、跌倒爬起,一幕幕都是過去了的青春。

峰岸美丘是青春裡的火,跳躍著奔跑著燃燒著。

她是個異類的姑娘,瀟灑奔放,敢愛敢恨,她喜歡的人,即使對方有女朋友也毫不猶豫地去愛。

面對同學的指指點點,她依舊微笑著昂首挺胸,無視嘲弄筆直地走下去。

美丘是個耀眼的人,特立獨行,不介意他人眼光,一心一意的做自己。

她的美麗不在外表,那活出真實模樣時閃閃發光的感染力,讓人不由自主的被吸引。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青春如露水般短暫易逝,更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生命就是體驗,勇敢地愛,絢爛地活,美丘將這句話活到了極致。

關於死亡與生命

“無論做什麼,你都會全力以赴投入自己。因為你瞭解生命的真相。生命如點燃的導火索,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猶豫。”

美丘腦子裡有個定時炸彈,是完完全全字面上的意思。小時候她受傷做過一次頭部手術,無良醫生明知材料的危險性,卻為了消耗醫療庫存,硬生生在她腦袋後裝了不合格的硬膜,將花一般的小姑娘推向緩慢下滑的道路,路的盡頭是懸崖峭壁。

雅各布病是俗稱的瘋牛病,病毒入侵大腦,緩慢蠶食細胞直到大腦變成空蕩蕩的海綿。一旦感染,無可挽回,只有眼睜睜的看著時間流逝,等待著必然的一天。

故而她比別人更清醒的知道,少則幾年多不過十幾年的日子裡,死亡終將來臨。

美丘是個善良的人,她沒有將患病消息大張旗鼓地告知大家,而是一直隱瞞著,這一點很不像她大剌剌的爽朗作風。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死神也好天使也罷,那廝一來,我們全玩完!以為能永遠活著的傢伙,就是在做白日夢!只有我一個人,三更半夜都清醒得很。

不過,我也曉得躺在床上做夢有多愜意。儘管我一人獨醒,但並不想硬生生地把大家都拽起來。”

她獨自清醒著,默默承受著對死亡的恐懼。儘管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必將來臨的事情,也是人生唯一確定的事情。

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亦沒有生。

死亡的存在讓人們從心底感知到生命的美好和有限,美好珍貴的事物都是脆弱的,生命亦是。

存在主義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認為人們需要死亡產生的焦慮感,避免陷入“日常狀態”(everydayness),即潛意識裡不相信死亡這個事實,認為自己可以永生,用庸庸碌碌麻木的自我催眠狀態對抗死亡。

美丘選擇了擁抱住生活,去面對而不是去逃避,在她短短的人生中,每一天都用力活出了自我的模樣。

“因為我比別人清醒一點。不要以為人會永遠活著,不要虛度今天的時光。”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勇敢的去愛

“愛情不需要算計。我們的心決不會聽腦袋說的話,產生戀情或愛上一個人,是在內心深處、在連我們自己都看不到也理解不了的地方悄悄發生的變化。”

愛情不講道理,沒有萬能的公式,沒辦法把一個人放到天平上去稱一稱,再找另一個差不多水平的人戀愛。

愛情不分美醜,比如查爾斯王子就是喜歡不漂亮的卡米拉,而非美貌傾城的戴安娜王妃。

太一也是如此,麻理美麗高貴,家庭條件極為優渥,外人看來太一高攀了麻理,但千金小姐麻理偏偏喜歡太一。

他們兩個在一起之後,太一才發現自己的心原來愛著的是美丘。和其貌不揚的美丘在一起,太一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滿足。

他毅然決然地同麻理分手,聽從內心選擇了美丘。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當美丘將生命所剩無幾的壞消息告訴太一後,他沒有像美丘的前任一樣一走了之,而是決定珍惜這不多的時間。

用身體去熱烈的愛,用親吻擁抱切身體驗著美妙的愛情,純潔激烈,石田衣良在書中詳盡描繪了他們的動情,並沒有刻意避諱人類的愛本能。

燃燒吧青春和愛情,盡力燃燒吧。

好景不長,雅各布病毒發作了,美丘的記憶在不斷消失,身體日漸虛弱。

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其實是由她的記憶組成的,童年生活、愛的人、早上吃了什麼、最難忘的時刻、去年的春天、初吻的味道等等組成了我們。

如果記憶混亂不清,自己在哪裡,愛的人是誰,自己要做什麼都忘記了,那麼,這還是和擁有完整記憶的那個人是同一個人嗎?

沒關係,如果你不記得,我便幫你存著我們之間的記憶。

太一是以這樣的姿態面對美丘的衰退以及死亡的,他將美丘刻在了自己的心臟之上,要帶著美丘看遍世間美景,嚐遍人間美味。

這樣不顧一切青春熱烈的愛讓人落淚。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獨特的視角

《美丘》這本書採用了獨特的視角,第一人稱“我”加第二人稱“你”。

全篇敘述採用第一人稱我,但又不是完全的第一人稱,還有大量的第二人稱你。

第二人稱視角在遊戲裡常見,在文學作品中非常少見,但書中也不是標準的第二人稱視角,故事還是從第一人稱我的所見所聞展開的,文中的第二人稱專指美丘這個角色,而不是通常意義的你——即在閱讀故事的讀者。

全書更像是敘事體的來往書信與個人愛的回憶,如書名《美丘》那般,是獨屬美丘的長篇戀歌。

《美丘》:生與死、青春與愛情,一首命運的協奏曲

關於這種切入視角,能想到最接近的是湊佳苗的《往復書簡》,不過《往復書簡》是兩人間真正一來一往的通信,《美丘》是生者太一對逝者美丘的單向告別信,永遠也不可能收到回信,想來悲愴的同時兩者還是有著不小的差別。

第一次閱讀這種形式的作品,頗感新奇,不過自己和美丘的形象相距太遠,讀起來代入感不強。閱讀時偶爾看到“你”還是會產生跳出感,以為作者在和自己對話。

這應該是石田衣良實驗性的文體創作,他之所以能寫出少年的心情,大概是一直保持著青春時代的強烈好奇和創造力,像美丘一樣。

最後要多說一句,從道德角度來說,搶別人男朋友絕對不值得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