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相信許多家長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做作業拖拉,早上不肯起床等問題,不管自己如何催促,孩子卻還是我行我素

,這也讓不少家庭的親子關係受到了衝擊。其實歸根結底,這都是孩子時間觀念不強所導致。時間觀念淡薄還會對孩子以後的工作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鄰居家的小孩鵬鵬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每次鵬鵬媽叫他起床就得花費很多力氣,哄也哄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不管用,孩子想睡懶覺就睡懶覺,非得自己睡飽了才會慢悠悠地起床。這也就讓鵬鵬媽陷入了焦慮之中,這孩子以後上學可怎麼辦呀?可還不得天天遲到啊。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對此,我也是哭笑不得。但孩子時間觀念淡薄確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著名的學者培根就曾經說過,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等到以後課業繁重,能夠合理安排時間的孩子才能佔據更大的優勢。

那麼如果孩子缺乏時間觀念會有哪些表現呢?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缺乏時間觀念的具體表現:

01.無法控制自己的娛樂時間

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玩遊戲或者是看動畫片。當他們進行娛樂活動的時候就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時間,很多孩子玩起遊戲來就把所有的事情拋於腦後,也不會去思考自己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在遊戲上面。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02.課堂表現不佳

相信很多老師在授課的時候,都會遇到被孩子打斷的情況,比如孩子說想要上廁所,肚子餓想要吃東西等等。雖然從表面看,這只是偶然性的行為,但其根本原因還是在孩子時間觀念不強,沒有在休息時間將這些該做的事情做好。如果頻繁出現類似的情況,不僅會對課堂氛圍造成影響,也會使孩子思維出現斷裂,不利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03.作業一拖再拖

時間觀念不強的孩子在放學回家之後,最先想到的不是先寫作業再玩耍,而是將順序給顛倒了過來,這也就導致不少孩子會經常臨時抱佛腳。明明是應該睡覺的時間點,卻開始努力趕作業,但熬夜寫出來的作業的質量並不會特別好,而且也會影響到孩子第二天上課的情緒。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所以說,時間觀念薄弱有時候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逐漸出現這個問題呢?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時間觀念淡薄的原因:

  • 家長過度代勞

孩子對於自己的言行並沒有很好的評價能力,什麼事情能夠做好,什麼事情不能做好,這種對於自我的評價最早的來源就是家長。但現如今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遠離所有的不安因素,或者出於提高效率的心態,就會自己上手幫孩子做。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但這種行為的背後其實就是在對孩子表達一種不信任感,每次都幫孩子安排的妥妥當當,在孩子的心裡感受到的不是家長的愛,而是一種不信任,會下意識地認為,爸爸媽媽確實是覺得我很笨吧,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 錯誤的引導方式

如果家長把什麼事情都給孩子提前安排好,其實就會讓孩子失去獨立面對時間的機會,以最簡單的孩子遲到這個問題為例,孩子之所以對於時間沒有緊迫感,是因為孩子不需要考慮遲到的後果,家長就像銅牆鐵壁一般隔開了孩子與時間的聯繫,孩子的時間觀念也就會越來越弱。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 給孩子貼上標籤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家長對孩子大吼:你為什麼還不開始寫作業,你到底要磨蹭到幾點?那麼對於孩子來講,其實他從父母的話語中,只能感覺到父母帶給他的不良情緒,雖然我們可能習以為常,但這背後潛藏了不小的危害。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就以“你到底要磨蹭到幾點?”這句話為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給孩子貼標籤,一旦孩子被家長貼上了磨蹭的標籤,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確實就是一個做事拖拉的人。這就會讓孩子在做事拖拉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這與家長最初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所以,孩子出現時間薄弱這個問題跟家庭教育是有脫不開的關係的。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重新找到合理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解決問題的小技巧:

第一、建立正確的時序

對於孩子來講,他其實並沒有爸爸媽媽那樣清楚的時間概念,也不明白父母為何如此焦急,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先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時序。讓孩子對於一些基礎的時間單位,像時分秒有一些基礎的瞭解。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這樣孩子的時間觀念才能慢慢建立。鬧鐘就是個很好的工具,從認識鬧鐘的構造開始,有意識地強調分針,秒針之間的區別,通過鬧鐘來加深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第二、給孩子支配時間的權利

給孩子支配時間的權利是建立孩子時間觀念的一個好方法,在孩子完成學習任務之後,家長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支配自己的時間,讓孩子體會到自由支配的愉悅感

,那麼為了能夠儘快地擁有支配時間的權利。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一般來說,孩子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佈置的任務。而家長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而不是都將剩餘的時間用來玩遊戲或者看動畫片。

第三、為孩子營造專心做事的環境

有些孩子之所以時間觀念不強,可能是因為外界的環境過於嘈雜,而嘈雜的環境就有可能會擾亂孩子的思緒,長此以往,孩子會對完成任務時所處的環境非常不滿,不滿的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孩子可能也會變得越來越磨蹭。所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第四、發揮榜樣的作用

孩子的一言一行有時候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家長想要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自己也就一定要謹言慎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發揮榜樣的作用,比如說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答應孩子幾點出去玩就要在約定的時間出去玩,那麼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孩子也會認為守時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孩子有這3種行為,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想要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讓孩子在沒有父母陪伴的情況下都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為了實現這個願望,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時間觀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