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被多數人誤解,此句到底是啥意思?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被多數人誤解,此句到底是啥意思?

在中國的歷史上,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孔子都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的學說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在中國最偏遠的角落,都可以看到他的影響。

也就是說,孔子的很多話語,直至今日甚至未來,都在影響我們的言行與思考,因為這些話語確實包含很多豐富的信息,有些甚至成為了後人解讀人生密碼依據。如“朝聞道,夕可死矣”就是這樣的具有豐富信息的語句。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被多數人誤解,此句到底是啥意思?

那麼, 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可死矣”, 他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很多人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是:早上聽聞到“道”,晚上就算是死,也沒有什麼可怕了。也有些人把孔子說的道,跟《易經》和《道德經》所說的道,混為一談,認為孔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若是能夠真正地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那麼,就算是死,也無憾了。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被多數人誤解,此句到底是啥意思?

這其實這樣的認識已誤解了孔子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因為孔子本人是強調入世的,是想要有所作為的,因此,他才周遊列國,推廣他認為可以救世的學說。對於他來說,他所生活的社會,已經禮崩樂壞了,因此,他的救世並不是要教人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也不是道家的無為而治,也就是說,無論是佛家的道還是道家的“道”,都不是孔子要追尋的道。

所以,以道家或佛家的道來解釋孔子的“道”,當然是錯誤的。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被多數人誤解,此句到底是啥意思?

那麼,孔子所說的“道”是什麼呢?

我們縱觀孔子的一生或整個儒家的學說,就可以發現,他一生的言行和追求都是一個“禮”,即以禮治國,以禮來規範人們的言行,進而達到淨化社會的目的。也就是說,孔子的“道”,其實就是禮。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讓整個社會接受“禮”這個思想。

因此,他說的“朝聞道,夕可死矣”,其實想表達的是:如果整個社會的人能夠真正認識“禮”的重要性,接受他提出的“以禮而治”的話,那麼,他就死而無憾了。就算是早上能夠聽到這個消息,下午就到了生命的終結,他也願意。

這就是“朝聞道,夕可死矣”所要表達的意思。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被多數人誤解,此句到底是啥意思?

但是終其一生,他的理想也沒有實現。就算是到了漢代儒學的興起,他的這個理想,也並沒有實現,因為後世的所謂儒學,並不是孔子當年所提倡的儒學,也就是說,孔子所提倡的“道”或者禮,並沒有像他設想的那樣,成為時代的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