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花訊 | 中國最美粉紅山坡上的紫荊花開啦


自王羲之的好朋友孫綽作《天台山賦》開始,這裡一直是天台山的標誌,"瀑布飛流以界道,赤城霞起以建標"。

赤城山,一年中最美的是三月的紫荊花。一天中最美的是朝霞和晚霞。現在的頤和園還保留著“赤城霞起”的景觀。

奼紫嫣紅的紫荊花從三月初怒放,一直到四月份葉子長出。所以,它非常奇特,先有花再有葉,現在你來看,沒有一片葉子。

如果從上帝的視角,花盛開時, 整個赤城山都是粉紅的大山坡。所以,網友給了它一個美麗的名字:“中國最美粉紅山坡”。

荊荊花在遊步道兩側盛放,這條粉色長廊有1000多米,就像童話般一樣美麗。

如果你是粉色控千萬不要錯過哦。

把紫荊花當背景,來個古風系列,都是自帶美顏的。

紫荊花一直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徵。晉代文人陸機有詩云:“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後來逐漸演化為兄弟分而複合的故事。所以它的花語是:家的溫暖,兄弟情深。

南朝吳鈞的《續齊諧記》記載:南朝時京兆尹田真與兄弟田慶、田廣三人分家,當別的財產都已分置妥當時,最後才發現院子裡還有一株枝葉扶疏、花團錦簇的紫荊花樹不好處理。當晚,兄弟三人商量將這株紫荊花樹截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樹時發現,這株紫荊花樹枝葉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


田真見此狀不禁對兩個兄弟感嘆道:“人不如木也”。後來,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來,並和睦相處。那株紫荊花樹好象頗通人性,也隨之又恢復了生機,且生長得花繁葉茂。這個故事也體現了和合文化發祥地天台山的“和合文化“。

韋應物《見紫荊花》寫道:“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記得故園的那些小夥伴,那些人,那些事,景物依舊,人卻遠走。思念有點小傷感,也是溫暖的。就像這個冰冷疫情終於解凍的春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杜甫也有一首寫紫荊花的感懷詩,《得舍弟消息》:“”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猶有淚成河,經天覆東注。”漂泊天涯,何處是家,幾多牽掛,幾多惆悵。風吹紫荊,落花紛紛。思緒萬千,手足情深。就像沒有歸處的落花,骨肉分離,天倫難享,也不知何時能再相聚,弟弟的信,只能讓他淚落如雨。


這裡的紫荊花和我們熟悉的香港紫荊花標識不一樣。順便說一下,清花大學的校花也是紫荊花。

賞紫荊花,可以免費模式,就是像小柒一樣的當地百姓,在7:00前,早鍛鍊上山,那時工作人員還沒上班。不過,小柒還是建議美美的睡個覺,開心的買個門票,因為門票非常便宜,也就15元。天台客運中心到赤城山景區有直達公交車,所以,還是挺方便的。

溫馨提醒:可愛的小蜜蜂,不要去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