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新制造業”為杭州發展蓄積能量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未來發展的支撐,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全面進入實施階段之時,擁有數字經濟強勁優勢的杭州,正通過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撬動新一輪跨越發展。

2019年9月20日,杭州吹響全面實施“新制造業計劃”集結號,要實現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兩個引擎一起轉”,為杭州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支撐。

一套套政策保障拳密集出臺,一場場創新變革持續上演,共同推動著杭州製造邁向新臺階。數據顯示,2019年1至11月,杭州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166.13億元,同比增長4.5%。杭州市規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7.4%、12.7%。

動能接續

激發傳統制造發展活力

11月,“2019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重磅發佈,正泰電器“基於物聯網與能效管理的用戶端電器設備數字化車間”項目,作為工業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標杆位列其中。榮耀背後,是正泰電器從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領域持續轉型升級的努力。早在2016年6月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廠下線第一塊光伏組件板時,正泰已經開始擁抱數字化。

對傳統制造業而言,轉型升級是時代帶來的新挑戰,尋找合適路徑是面臨的新課題。

“新制造業計劃”,為杭州打造新引擎、打好翻身仗提供了根本指引。在杭州,萬向、吉利、中芯晶圓等企業,瞄準高端製造,加快產業升級;老闆電器、春風動力、兆豐機電等企業,正聚焦智能製造,建設數字工廠;網易嚴選、淘工廠等企業,積極打通產業鏈協同,加快網絡化服務型製造……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杭州蓄積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事實上,在數字經濟風起雲湧的當前,杭州製造業迎來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窗口期。目前杭州正加快實施製造業數字化改造專項行動,著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產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搭建一條更便捷、更高效的道路。

位於蕭山的大勝達數字化工廠,通過數字化管理和決策,使生產週期從2到7天縮短為2到7小時,生產質效顯著提升。這樣的“疊變”故事不是個例,而是在杭州蔚然成風。堅守與創新之間,杭州製造業實現了新舊動能的轉換與接續。

創新引領

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

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持續改造傳統制造業的同時,杭州還聚焦優勢領域,全力打造先進製造業。

技術創新,是加速製造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開發和應用的原動力。在杭州,越來越多企業通過創新為自己打造一顆“心臟”,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主動力。

在杭州製造業領域被視為“創新先鋒”的新華三,其研發人員佔總人數的“半壁江山”,申請專利總量達10332件,並且90%以上是發明專利。

從全市範圍來看,杭州製造業向高端化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智慧視頻安防、智能診療設備和燃氣渦輪機械等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連續落地建設;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科研成果重磅發佈;西湖大學、浙江大學國際科創中心、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等相繼落地;國家物聯網產業基地、杭州醫藥港、青山湖微納小鎮、萬向聚能城、傳化科技城等一大批全域創新大平臺加快建設……

著眼當下,夯實工業基礎;聚焦未來,培育製造動能。2019年,杭州通過規劃引領,推動5G產業、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未來產業實現了重要突破。

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杭州突出“一核三園”主平臺作用,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不僅引進了藥明康德、天鏡生物等重大平臺項目,而且推進鼎賽醫藥、中科院腫瘤所等重點項目。中國藥科大學(杭州)創新藥研究院的成立,更為生物醫藥產業在杭州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支撐。

可以說,杭州已經形成了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互聯網+製造”為重要特徵,以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體系。

本文轉自杭州日報(12月26日報道,記者:蔡楊洋,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