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福建省三明市桂峰古村

桂峰古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鎮境內, 村海拔550米,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歷史上曾被譽為"山中理窟"、"雲霞仙境"。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6月9日,由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桂峰村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殊榮。2019年7月28日,桂峰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福建省三明市桂峰古村

桂峰古村,據說唐代時桂峰的開基始祖在此地遍植桂樹,因此得名。南宋時期,蔡姓人因躲避亂世從莆田遷徙到此,逐漸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故桂峰也稱蔡嶺。另一說是此地原因蔡姓聚居,名為蔡嶺,後清代文人以山有桂樹,花發異香,且寓祝願書生折桂(考試及第)意,故雅稱桂峰。桂峰歷史悠久,由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孫蔡長,於南宋淳佑七年(1247)肇基,迄今已760多年。古建築群即始建於南宋淳佑七年,由木質結構房、庭院、土圍牆、石門組成。木門、石門上雕刻著人物、山水、花鳥等精美圖案,工藝高超。據說桂峰村古建築群原有100多座,因年久失修現存80餘座,由蔡姓後人居住。現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是"蔡氏宗祠",佔地600多平方米,是明代蔡茂相中進士後回鄉修建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桂峰古建築規模之大,保留之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國尚屬少見。整個村落的建築風格獨特,依山就勢分佈於村的三面山坡上,堪稱"厝厝均有文化,滿街都是歷史"。

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福建省三明市桂峰古村

景區看點;蔡氏祖廟位於村中心,坐南朝北,佔地面積1390平方米,建築面積731平方米,為二進單簷歇山頂木構建築,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原祖廟始建於宋元時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六月廿二夜,周圍民房失火,殃及祖廟,遂於次年在舊址上重新鼎建,現存建築基本完整。中軸線上依次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為三層建築,迭梁式與穿鬥式混合結構。粗梁大柱,翹角飛簷,雕樑畫棟,古樸典雅。面闊五間,明間高大寬敞,廳頭設有神龕,置歷代祖宗之神位,供後裔春秋祭祀。堂上高懸"九峰毓秀"、"進士"、"舉人"、"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額。三樓大廳兩側分置兩個圓窗,寓丹鳳之雙眼。沿11級垂帶踏跺而下,便是天井,地面全部用青石板鋪砌而成,兩旁設花架、置盆景。左右為廂房,邊走廊各置9級如意踏跺。下堂建築簡單大方,屋面正脊彩繪各種花卉圖案,色彩豔麗,栩栩如生。門廳兩側分置兩個圓形花窗,次間各置兩扇大門。順堂前11級垂帶踏跺而下,是三個前埕,埕前立有照牆。整座建築四周環有石砌走廊,屋後有五層花臺,花臺溝邊左右各有一口小水井,清泉汩汩,譽為風水的"龍眼"。從建築的風格來看,祖廟並不豪華,但在蔡氏子孫的眼中,卻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福建省三明市桂峰古村

蔡氏宗祠位於石印橋上游。系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蔡茂相(名雲鶴)高中進士後,第三年為首主持興建的。據桂峰《蔡氏族譜》記載:當時正值盛世,也是蔡氏家族鼎盛時期,"一時撥幣興工,備極輝煌冠冕"。從此,它成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紀念性建築之一。

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福建省三明市桂峰古村

石獅厝位於村部右後側,方向113度,因厝藏一精美的石獅而得名。該厝系蔡氏天房25世加朝公於清嘉慶年間所建。面闊五間,進深3間,佔地面積590平方米,建築面積486平方米,為二進穿鬥式歇山頂木構建築。

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福建省三明市桂峰古村

樓坪廳大厝:;該建築位於村部後側,方向170度,佔地面積594.6平方米,建築面積520平方米,為二進制穿鬥式木構建築。是臺胞蔡龍豪先生兒時舊居。因地勢陡峭,於右側另搭一樓板為廳,故曰"樓坪廳",主體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

後門山大厝為獨立建築,始建於明末清初年間。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方向113度。為三進重簷歇山頂穿鬥式木構建築。據記載,本厝出過文武舉人各1名、秀才7名,文化氛圍濃厚,在桂峰村影響較大。

後門嶺民居;位於村部左後側山邊,方向坐丁向巽(45度)。為二進制單簷穿鬥式木構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後堂、廂房、二堂、門亭。左右為橫厝,左側建有華表山門。佔地面積1026平方米,建築面積893.75平方米。始建年代為清乾隆十二年(1747)。

後門田大厝位於村部右側山邊,方向坐東朝西。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為三進重簷歇山頂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周築以圍牆。始建年代為清咸豐年間,約1850年左右,厝主蔡鴻釣為咸豐庚申年例貢,其父為道光辛卯年歲貢生,爺爺為乾隆甲辰年秀才,太爺為乾隆太學,太公為康熙選貢,書香門第。從厝主起,五代行醫,只可惜醫術在建國後無人後繼。據載,因厝主在該房建築後期出現意外變故,地面部分還來不及裝修,迫使工程中斷,故留下一些缺憾。文革期間,懸掛在正廳的鎮宅古畫,用金水書寫的多幅木質對聯,古籍醫書,被燒燬,十分可惜。但是,就其藝術氛圍來說,不失為桂峰現有建築的佼佼者,在本省民居中也是獨樹一幟。特別是木刻藝術,工藝精湛,數量繁多,堪稱尤溪縣各類古建築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