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你越是善解人意,越沒人愛你。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你沒見過的袁弘



最近,袁弘上了一檔綜藝《僅三天可見》——單人出鏡,沒有妻子張歆藝。


第一次和主持人姜思達見面,袁弘給了一個擁抱,一句問候:“睡醒了嗎?”


語氣輕鬆,不客套也不過分熱情,讓本來還有點拘謹的姜思達立刻活絡開了。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袁弘這天有工作,要在錄音室待好幾個小時。


他怕姜思達等急了,問他:“會覺得無聊嗎?”


姜思達搖頭。


到這裡其實就可以了,真的很體貼了,但袁弘還是不放心:“說真的?”


——再三確認的背後,是下意識的小心翼翼。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工作結束後,他帶姜思達去自己開的麵包店。


介紹完店裡的工作人員後,氣氛稍微有一點冷下來。


姜思達作為主持人還沒說啥呢,袁弘就走過去站到咖啡機那:“我給你做一杯咖啡吧。”


又一次,主動地化解掉即將到來的尷尬。


沒有人會拒絕這樣的善意,也沒有人能抵抗這樣的溫柔。


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去滿足別人的舒適度

,是袁弘很擅長的事情。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看上去,袁弘太讓人舒服了。


他能和任何人打成一片,能邀請才認識的姜思達去家裡吃飯。


飯桌上,他自然地接話遞話,既幽默開朗,細節上又含蓄體貼。


一切都很融洽,他們甚至像是認識了好多年的朋友。


思達對他的評價尤其正向:“宜人性”很高


袁弘喜歡觀察別人,會不遺餘力地炒熱氣氛,期望讓他人感到自在,而自己仍然遊刃有餘。


然而,大多數人只能暗暗羨慕,沒法像袁弘一樣“完美”。


——為什麼?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姜思達形容袁弘是大地色


怎麼理解宜人性?



所謂“宜人性”,其實就是一種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度和包容。


宜人性高的人,很在意別人的感受,害怕讓別人尷尬,具有強烈的利他性。


有宜人性的人,不少;比如袁弘和姜思達,都屬於這類人。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可是能輕而易舉取悅別人的那一位,是袁弘。


他是少見的“低慾望人群”,敏感都用在別人身上,樂於襯托對方,愉悅別人。


而思達則是個“很要”的人,他在意別人的想法,卻又很難丟掉自己


在池子那一期,思達想融入池子和他朋友的聚會。



可是他的自尊和敏感不允許他放低身段,他的年齡和閱歷也無法支撐他凌駕於其他人之上。


最後他一個人窩在那裡,看起來特別讓人心疼。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想變成“袁弘”,可我們都只是“姜思達”。


對袁弘來說,“宜人”也許是一種能力,他能夠處處用心,卻也不顯得姿態卑微。


可對大多數平凡的我們來說,不管內心有多努力去迎合別人,還是常常把事情搞砸。



取悅別人變成一種求而不得的渴望,我們在“討好”裡拼命打轉,最終還是為自己的敏感傷了心。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討好別人,傷心自己”


前段時間,看到被瘋轉的一句話:


“每次微信點開別人頭像,打下自己要說的字後,總是會立刻刪除對話框,這樣就不會總是在心裡惦記了。”


眼不見為淨,是因為總懷著脆弱的期待。


多少人在相處中,總是把姿態放得一低再低,連請求回覆都是奢望。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某些時刻,你會感覺到屏幕那頭有好多個和自己一樣的人:


- 聊天的時候,興高采烈地打了一大串消息,卻只等到一個挺敷衍的表情包。


於是敲在鍵盤上的手不動了:這麼冷淡,是不是大清早被我煩到了?


- 新上傳了文件到公司小組群裡,沒過兩秒,角落忽然爆發出一陣竊語和大笑。


冷汗瞬間就下來了:“我做的不好嗎,是不是在笑我?!”


- 組織集體活動的時候,冥思苦想好幾天,挨個私聊詢問;等到了集體出遊,又夾在中間,照顧這個,安排那個,恨不得讓每個人都拍手叫好。


- 哪怕是和熟悉的朋友出去玩,對方說了句“其實我覺得……算了,沒什麼”。


可自己立刻心跳如擂鼓:怎麼了,為什麼不說下去?

是我說的話有問題,還是剛才吃的飯她不滿意??


......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聊天界面的最後一句永遠是自己的回覆,別人拜託自己拿個外賣,手上工作再多也立刻就會下樓去取。


比起分擔“任務”,更害怕與別人衝突,不敢輕易說不。同樣的,為了避免別人生氣,總是習慣性為對方考慮更多。


有時候,抱怨的人也許沒心沒肺,可是聽的人早就抓心撓肺:是不是,我做的還不夠好?


我希望大家都開心......

我害怕不被人在乎......

我覺得我還不夠好......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明明已經敏感到像被針扎到的氣球,卻還要彆扭著試圖取悅所有人。


討好,已經變成了病態的諂媚。


“天才作家”蔣方舟曾自曝自己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即使感覺快要崩潰了,也依然無法對別人說出“拒絕”兩個字。


我不會展示自己很憤怒的一面,或是內心真實的想法,哪怕已經積累了很多不滿和想要反駁的。


即使這個人你不喜歡,你也希望他喜歡你。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同樣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患者”。


他在書裡借主人公葉藏嘲諷自己的不堪:


早晨,我睜眼醒來翻身下床,又變成了原來那個淺薄無知善於偽裝的滑稽角色。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懼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還有《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主角松子,已經討好到了卑微的程度,付出一切,只為不被拋棄。


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丟掉所有原則,只為取悅他人......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可是最後,太宰治就像他筆下的葉藏一樣,在酗酒中渾渾噩噩;


而松子則不斷地被放棄、被人誤會、被迫斷絕親密關係,一個個愛的人在她面前離開,她的思念也永遠沒有迴音。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你,快樂嗎?


我們總是樂於讚賞別人“宜人性”高。


何老師會說話,黃磊好情商,袁弘體貼溫柔......相反,像於正那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簡直就是“反宜人界”的翹楚。


可是我們好像很少去考慮,費心取悅了別人的“那位”,得到幾分快樂?


你,真的快樂嗎?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看上去處處完美的袁弘,在節目後期也逐漸卸下心防,展露出“美好人設”下隱藏著的巨大不開心。思達形容他是“壓抑的火山”,風平浪靜,卻等待爆發。



原來,袁弘的“完美”背後,滿是迷茫卻又不知如何改變的焦慮。



而尚在努力的我們,既無法做到像何炅黃磊那般遊刃有餘,卻也不願意像於正一樣陷入另一個極端。


艱難尋找著平衡點的我們,好像總是無法避免走向“討好”的結局。


討好戀人,討好朋友,討好同事,甚至討好陌生人,累嗎?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俞飛鴻同樣有“利他”的討好傾向


春夏在某一季《奇葩說》裡有這麼一段話:


“我變成一個我自己不太喜歡的人。但是我沒有辦法,我調整不了,因為我覺得這個樣子最安全,最能照顧到大家。


我確實變得非常敏感,我覺得我的分寸感變得微妙......我在意每一個人的感受,我會觀察在場現在每一個人的反應。


這個好嗎?我覺得......未必吧。”


這段話,放在這裡,同樣適用。


心思敏感的人極力討好,負面情緒卻越堆越多。


最冷漠的事實是:你沒法讓所有人滿意。


而那些習慣考慮別人多一些,習慣自己承擔多一些的人,卻常常忽視了自己。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


這些用心卻疲憊的討好,必然會在一日復一日的堆疊裡,消磨完自己的稜角,損毀掉自己的個性。


長久的束縛,終將讓“討好型患者”在過度的消耗裡萌生出後悔,在一次次失敗中自我厭棄。


也許,我們都該學著放下一點,捨棄掉一些,學會珍惜自己......



——去tm的別人!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就像這段話所說的:


我希望最後你能變成這樣的人

該有主見的時候能擲地有聲地鎮得住場

該沉默的時候能心安理得地躲起來不吭聲

會關心和牽掛他人,但絕不黏人

能為在乎的人放下身段

但除他們之外

你可以自由到不看任何人的臉色行事

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斷努力

但不再期待任何人和誇獎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圖源微博,文字出處《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再過一個月,就是2020年了......


如果可以的話,每一天出門前,請別忘記對鏡子裡的自己說一句:


“我真的很喜歡你!”


還有,——“今天也拜託你啦!”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袁弘“完美人設”:我是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但我不開心

部分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