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小積分”管好“大隊伍”

(河南經濟報記者 孟永凱 通訊員 楊濤 趙娟)為有效破解黨員“作用難發揮、表現難評價、效果難長效”等問題,進一步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常態化、制度化,大呈村經過探索學習決定推行黨員積分量化管理工作。

堅持從嚴管理,科學設置評分標準。根據黨員的年齡、職務、身體狀況和工作特點,將黨員劃分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村委委員、60歲以下的無職黨員和60歲以上有活動能力的無職老黨員四個層次,按照對黨員的基本要求、發揮先鋒作用等加分項和違法違紀等扣分項來確定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每項內容都確定不同分值,使黨員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時能對號入座,對號考評。

規範操作流程,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積分考核評定在基礎分值不變的前提下,採取黨員申報、支部審核、積分公示的方式進行累計加減分,年終召開一次黨員民主評議大會,以年度黨員累計積分佔80%、年終測評佔20%的比例計算黨員最終年度積分。按照管理程序,村內65名符合條件的黨員已全部納入積分管理系統,通過每月一評比、每季一公示、每年一考核,已評選出崔德旺、孫在發、李道前、梁愛萍、王恩中等優秀黨員典型12人。

豐富活動載體,激發黨員內在活力。通過分類管理、明確要求、注重實際,將黨員承諾踐諾、主題黨日、帶領致富、黨員義工、按時繳納黨費等內容融入到量化考核指標,根據黨員在不同崗位上開展的工作情況,按照加分項、減分項和一票否決類對黨員日常表現動態計算分值,形成以積分制管理為抓手、各類活動載體為平臺、黨員自覺服務群眾為基礎的黨員管理新格局。

黨員積分量化管理,把表現好的黨員推了出來、表現差的黨員亮了出來,為評議黨員提供了一本明白賬,避免了年終評議打人情分、印象分現象,促進了黨員獎優罰劣、能進能出機制的健全和落實。

時年34歲的王恩中作為一名常年流動在外的年輕黨員,在黨員積分量化工作開展之初,積極找到村幹部表露了自己想為村裡做些實事的願望,瞭解到村裡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情況,臨近春節他為村裡的貧困戶及60歲以上的老黨員合計26人送上了優質大米,讓他們開開心心的過了一個溫暖年。

國慶節當天,梁愛萍、王君全、李道前等老黨員帶領新黨員孫軍洲、崔亮及入黨積極分子郭藝帆、李娜、王梅等同志,凌晨5點準時參加環境整治義務勞動,配合大興環衛公司將村內大街小巷的垃圾清運乾淨,通過自己的勞動向祖國獻禮,既充分發揮了老黨員的傳幫帶作用,又展現了新黨員積極作為的精神面貌。

國慶節前夕,黨員梁愛萍自費向村委會捐贈國旗;重陽節前夕,黨員孫敬宇免費為村內65歲以上的村民送老花鏡等等。小小積分激發了黨員的新活力,通過樹立行事標杆、量化善舉好事,增強了服務動力,挖掘了爭優潛力,確保“在職黨員更有為、退休黨員更有責、流動黨員更戀家”,使黨員真正成為群眾中的一面旗幟,對建設服務型黨組織起到了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