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亞洲象專家委員普洱集會,擬恢復建設6片7500公頃亞洲象棲息地



亞洲象專家委員普洱集會,擬恢復建設6片7500公頃亞洲象棲息地

亞洲象專家委員普洱集會,擬恢復建設6片7500公頃亞洲象棲息地

12月2日,第一屆亞洲象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雲南省普洱市召開,旨在凝聚全國多領域專家智慧,發揮專家作用,完善亞洲象保護管理科學諮詢機制,加強對亞洲象保護管理工作的技術支撐,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切實推進亞洲象及其棲息地科學管理,緩解人象衝突。

第一屆亞洲象專家委員會成立於2018年,主要包括亞洲象生態學研究和救護繁育領域的7名專家。鑑於亞洲象保護管理和人象衝突是一個國際難題,全世界沒有成功經驗,需要更加廣泛的科學、技術和社會力量參與,合力解決存在的困難和挑戰。2019年11月,經省林草局批准,第一屆亞洲象專家委員會從7名專家調整擴展為涵蓋法學、社會學、經濟學、植物學、信息技術、新聞、規劃及社會公益活動等領域的18名專家。專家委會實行聘任制度,每屆聘期3年,期滿自動解聘。專家委員會工作組織採用召集人制度,每年由一位專家作為召集人,負責委員會組織工作。

亞洲象專家委員普洱集會,擬恢復建設6片7500公頃亞洲象棲息地

省林草局希望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智庫”的作用,針對目前亞洲象棲息地恢復改造進展相對緩慢、亞洲象監測預警技術手段有待提高、亞洲象科學研究應用相對滯後、棲息地改造及象群管控等關鍵技術難突破、各項防範措施在短期內難以見效等現實問題,積極開展亞洲象科學技術攻關,提出保護管理新思路和對策措施,指導和參與亞洲象保護規劃和具體項目實施,並在有效應對輿情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省林草原局要求有亞洲象分佈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臨滄市等3個州(市)的9個縣(市、區)林草主管部門要積極為專家提供科研方便,及時向專家委員會反映問題和困難,尋求解決之道。

亞洲象專家委員普洱集會,擬恢復建設6片7500公頃亞洲象棲息地

據悉,今後一段時間,雲南將在亞洲象保護方面著重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爭取啟動6片7500公頃亞洲象棲息地恢復建設,提升亞洲象集中活動區域的棲息地和食源地質量,將大部分亞洲象穩定在棲息地內。二是紮實推進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快實施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信息化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項目,探索完善亞洲象監測預警軟、硬件新技術開發、集成和應用;健全和落實監測預警責任制度,組建和培育專職亞洲象監測隊伍;完善重點區域監測信息傳輸和預警基礎設施建設,填補監測盲區,實現監測網絡全覆蓋。三是繼續實施亞洲象種群調控,爭取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繁育中心擴建項目落地。

亞洲象專家委員普洱集會,擬恢復建設6片7500公頃亞洲象棲息地

亞洲象作為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僅存於南亞、東南亞和中國雲南南部邊境地區,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保護亞洲象對亞洲象本身及其同域分佈的其他野生動植物資源起到重要的傘護作用,對促進當地生態系統穩定、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同時,亞洲象被以傣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視為“吉祥物”,形成了獨特的“象文化”,保護亞洲象成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模式及措施,經過30多年的拯救和保護,雲南亞洲象種群數量由1983年193頭髮展到2018年293頭,種群數量約增加52%,分佈範圍由2個州(市)3個縣(市)14個鄉(鎮)擴大至目前3個州(市)9個縣(市、區)40個鄉(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