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人民日報看貴州:村裡來了100萬,怎麼花?

人民日報看貴州:村裡來了100萬,怎麼花?

11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要聞版頭條位置“第一落點——蹲點鄉村看治理”專欄刊發了題為《村裡來了100萬,怎麼花 —— 一名村務監督員履職的蹲點觀察》的文章,聚焦貴州興義市馬嶺鎮平寨村村務監督工作,為貴州基層社會治理實踐點贊。

人民日報看貴州:村裡來了100萬,怎麼花?

人民日報看貴州:村裡來了100萬,怎麼花?

文章內容如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鄉村振興,腰包鼓了,村集體賬戶的錢多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自然不可缺位;騎著摩托車穿梭於村寨之間,村務監督員王明偉註定沒法閒下來 ……


“牌子什麼時候做的,我咋沒見過?”
“就前幾天的事,在村小學外面掛著呢。”
村裡公佈第一季度財務收支明細,一筆224元的小額支出,引起了王明偉的注意。值班村幹部魏文興告訴他,村裡的集體經濟宣傳牌被大風颳壞,這次換個地方重新做一塊。

貴州興義市馬嶺鎮平寨村,一個典型的布依族村寨,風光秀美、民風淳樸,老百姓向來不愛招惹是非。王明偉之所以要“找茬”,因為他擔任著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的職務。
新豎立的宣傳牌上,印著一排商鋪的照片,王明偉瞅著很有親切感。畢竟,這些房子,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蓋起來的。
“老百姓反映強烈,有必要解釋清楚”
平寨村是馬嶺鎮的重點鄉村旅遊村寨。2017年初,平寨村的集體賬戶上,收到一筆100萬元的進賬,這是從省裡爭取來的專項資金,規定只能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村“兩委”立即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如何將這筆錢用到實處,王明偉應邀列席了會議。
平寨村緊鄰馬嶺河風景區,發展種養殖業限制較多。考慮到引進的民辦學校即將開學,屆時將有2000多名師生湧進來,而村裡還沒有一處像樣的購物點。為此,會議拿出一個初步方案,準備先動用部分資金,將村小學附近的一片棄土場利用起來,新建一排商鋪用於招租。


“村小學才幾個娃娃,能養活那麼多商店嗎?” “村裡有山有水,辦個生態養殖場不更合適嗎?” “ 按人頭平分最靠譜,大家都能得到幾百塊現錢,總比打水漂強。”…… 消息傳開,老百姓議論紛紛,普遍不認可村裡蓋商鋪。
在走訪中,村民們的質疑聲,讓王明偉感到不安。“對於蓋商鋪的事,老百姓反映強烈,有必要解釋清楚。”王明偉找到包村幹部、馬嶺鎮副鎮長黃偉,建議村裡在形成決議前,應該廣泛徵求群眾意見。
王明偉的建議得到了重視,村幹部進組串寨,以村組群眾會、院壩會的形式,面對面回應大夥提出的各種問題。村“兩委”結合專項資金的使用規定,詳細介紹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規劃,老百姓漸漸打消了疑慮。當年 6月,使用專項資金修建商鋪的決議,獲得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
隨後,商鋪建設的工程立項、場地勘探、項目招投標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每一道程序,村務監督委員會都參與其中,並且提醒村裡及時張貼相關公示材料。
“工程有人盯與沒人盯,完全兩個效果”
平寨村村務監督委員會有3名成員,商鋪建設正式動工以後,他們也隨之忙碌起來。“三天兩頭往工地上跑,一段時間不去,總感覺睡覺都不踏實。”王明偉清楚,好不容易才做通村民們工作,如果工程質量出現問題,恐怕再難贏回信任。

在一次檢查中,王明偉覺察到有些不對勁,房屋側面的坪地出現坡度,水泥地面也存在裂痕。“很明顯,地基在下沉,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威脅到房子安全。” 他第一時間向村裡報告情況,村幹部不敢懈怠,現場約談施工方,對質量問題提出具體整改意見。
汙水管道直徑從10釐米擴大到20釐米,電錶從多戶共用改成單獨設表 …… 在建設過程中,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緊盯施工質量,發現了不少問題,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整體情況都有本賬,主要看之前發現的毛病有沒有整改到位。”2018 年4月,6間依次排開的商鋪完成施工,王明偉全程參與項目驗收。
“到底花了多少錢,錢都花在哪些地方,總得給老百姓一個交代。”此次商鋪建設,包括前期棄土場的土地平整工程,總共花費34萬元。工程結束之後,在王明偉的見證下,村裡對所有工程賬目進行梳理,形成一張詳細的支出清單,並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張榜公示,接受村民監督。
“工程有人盯與沒人盯,完全兩個效果,特別是一些隱蔽工程,日常監督把許多隱患給排查出來了。”黃偉說,通過這次工程建設,平寨村展現出高度責任感,鎮裡計劃在這裡打造一個教育園區。
“給百姓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
“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什麼底價少了2000元?” “我們開了群眾會,大家反映第一年形勢不明朗,呼籲把‘起步價’定低一點。”
工程順利通過驗收,進入商鋪招商階段,村“兩委”抓緊商議出租方案,將每套商鋪的招租底價定為每年6000元。然而,到村民代表會議表決時,招租底價又變成了每年4000元。王明偉感到事情有蹊蹺,要求村支書張應興說明事情原委。
張應興的話,並沒有令王明偉完全信服,他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重新開展走訪,村民們的確表示難以承受原來的底價。“降低底價符合實際情況,我們沒有異議。”王明偉建議將招租公告,貼到每個村民小組,讓老百姓充分了解公開競價規則。
在鄉鎮領導和村民代表的見證下,7名“吃螃蟹”的村民經過競價,最終由5名報價最高者,將6套商鋪全部租走。
租戶們現場與村委會簽約,並將2.4萬租金交到王明偉手中。等所有事項結束,王明偉又將租金轉交給村報賬員存入集體賬戶。
不久後,在鎮裡的幫助下,平寨村又引進了一家鉛筆廠,村裡用剩下的資金修建廠房主體工程,公司以每年20萬元的價格承租,目前已交付首期3年的房租。“被監督也是一種保護,給百姓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張應興表示,因為商鋪建設開了個好頭,幹部和村民彼此更加信任,鉛筆廠項目建設迅速推進。

現在,集體賬戶上有了餘錢,村裡要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自然不可缺位;騎著摩托車穿梭於村寨之間,王明偉也註定沒法閒下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