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對於展現帶有原始鄉村生活氣息的電影,我向來是沒有什麼抵抗力的,可能是因為,我本身就是個農村人的緣故,但除了這種身份上的天然親近之外,更多的是,

鄉村生活中,藏著與城市完全不一樣的情感寄託,那是尚未被快節奏打亂的恬靜舒適,也是未被利益吞併的最後一方淨土。

於是,我開始後悔自己太晚看到這部電影,之前,總是被人提起這部關於鄉村的電影,卻一直因為種種原因被耽擱,當從忙碌中抽出時間回到這部電影中時,我才驚訝的發現,我們國產電影中,居然會有如此乾淨的電影,看完後脫口而出的一個字便是“美”,這種美,是完全跳出世俗後的桃源境地,也是擺脫虛偽文明後的返璞歸真。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我說的這部電影,便是霍建起執導的《那山那人那狗》,電影上映於1999年,距離現在剛好過去20年,20年的光陰,不知道電影中,那片尚未被現代化進程碾壓的鄉村風光還在不在,不過,幸運的是,它們最終被通通收錄進這部電影裡,也算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沒看電影之前,我一度把它和《鄉村愛情》相提並論,以為它的故事,是雞零狗碎中夾雜著永遠扯不完的家長裡短,看完電影后,我為自己的這種想法感到尷尬,因為,《那山那人那狗》的層次要更高一些,層次的高低表現在思想上,這部電影,擺脫了用獵奇的心,對於鄉村生活進行誇張的放大,而是利用最為平靜的主調,忠實的展現了鄉村絕美的自然與淳樸的人文。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1

作為在2001年橫掃日本藝術院線的國產電影800多萬美元的成績實在是太耀眼,可是,相反的是,這部電影在國內卻只能屬於小眾的藝術片,僅僅賣出1個拷貝的尷尬,讓這部原本可以大放異彩的電影,默默無聞的成為了市場的炮灰,雖然,之後也有國內獎項上的認可,可是,受眾範圍的侷限,讓很多觀眾錯過了領略與體會鄉村自然和人文的最佳時機。

一個被大山包裹起來的世外桃源,總是充滿自然的淳樸氣息,當霍建起導演將鏡頭,對準這座接近原始的大山時,其實,電影故事的內容,已經通過電影名字表露了出來,它所圍繞的核心,就是那片山,那些人,還有那隻狗,電影從子承父業開始,當高考落榜的兒子,接替了父親鄉郵員的職位時,尚未到退休年紀的父親,主動遞交了提前退休的申請,於是,這份幹了二十多年的職業,傳遞到了兒子手中。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父親始終堅守大山,兒子則是從外面的世界剛回歸大山,其實 ,這裡寓意著傳統與現代的交接,不過,傳統所佔的比重要大一些,因為,兒子雖然是站在現代化的端口,可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依舊保持著對於傳統的依戀,即使,兒子剛開始對於這份職業,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熱情,可是,因為身份以及情感上的依附,兒子在接過父親接力棒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開始嘗試著體會並理解著父親所謂的堅守。

整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父親不放心兒子的第一次工作,於是,陪著兒子重新走一遍自己走了二十多年的那條山路,這種陪伴,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了一次職業的交替,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在無形中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傳承。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電影從父與子感情上的斷層為出發點,將父子之間矛盾的化解作為主要推動力,可是,卻又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父子感情描述的這一層面,導演採取跟拍的方式,利用這條送郵件的山路為引導,讓兒子一邊用眼睛看,一邊用心體會,而就是這種並沒有多少劇情起伏的故事,卻無形中,將熒幕外的觀眾也代入了情景中,我們此時,便成為了那個兒子。

熒幕內外的情感互動,讓原本平淡的故事,融入了對於那個時代,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堅守者的新的理解。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電影採用的是雙線敘事的手法,明面上是父親陪兒子熟悉路程,暗地裡卻是兒子給父親回憶過去,這種穿梭在現在與過去的兩條時間線,將父親精神的傳承與父子情感的加深,完美的表現了出來,相互理解的過程其實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因為常年跑郵遞,所以父親極少與兒子相處,這一次的路程行走,父親試著第一次做父親,兒子試著第一次做兒子。

2

這部電影,利用最為細膩的鏡頭,展現出了整個鄉村最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了能夠保持自然的完整性,導演儘可能的利用大全景來進行全貌展示,綿延的山巒,幽靜的小道,茂密的叢林,綠油油的田地,這種最為原始的自然風光,其實,也是給了觀眾迴歸本真的一次心靈之旅。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利用淳樸到極致的自然,反襯出無私奉獻的堅守品質,同樣是美,卻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與人文交匯的同時,我們隱約可以看到,這座大山與外面最為本質的差異,那就是,對於傳統的堅守,對於故土的眷戀,對於恩情的回報。

父親二十多年的默默無聞,並沒有得到提拔的機會,而通過某個村莊的秘書口中,我們得知,無論是教師還是工人,只要是在鄉村幹過一段時間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升遷,人們拼命的往外衝著,可是,父親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職位,因為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封閉與現代唯一的連接點,他只是做著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所以,剛開始兒子是不理解的,甚至覺得父親木訥。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但是,通過一次次與不同人的接觸,兒子開始慢慢理解著父親的初心,五婆眼瞎,辛苦撫養大的孫子,在考上大學當了領導之後,永遠的沒有踏入這片土地,於是,父親每次利用十塊錢和一封空白的信作為安慰;進入第一個村子的時候,兒子不理解村裡人為什麼沒有那麼熱情,直到即將離去,村裡人紛紛圍上來,兒子才第一次明白了,父親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侗族姑娘結婚,特意安排在父親來臨的那一天,載歌載舞中,父親酣醉趴在桌子上,而這歡聲笑語,其實就是對於父親堅守的最大肯定。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沒有過多的戲劇衝突,卻利用各種細節作為支撐,完整的勾勒出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從隔閡到理解的全部過程,同時,也利用這種隔閡化解的過程,將上一代最為樸素的精神,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了下一代,鄉郵員雖然只是一份職業,卻承載著對於生活全部的熱愛,這份愛,不需要刻意的顯擺,卻最能打動人心。

3

為什麼同樣內容的電影,在日本大受歡迎,在國內卻反響平平,我想,大概是因為,日本人最能體會內涵,中國人卻總是流於表面,而感動,往往是對於生活最透徹理解後的釋然。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被簡化了的鄉村生活史利用一條山路作為引子,卻搭建起了最為完美的精神世界,裡面裝著堅守、樸實、感恩與樂觀,所以,當真正理解了生活的真諦後,這種細膩的感動,最是給人一種舒服的享受。

沒有矯情的說教,沒有狗血的劇情,更沒有為了展示鄉村生活,而懷著獵奇的偷窺心理,這種自然成熟的東方美,糅雜著傳統中國人獨有的含蓄內斂,如同一幅剛剛畫好的山水畫,畫裡面不僅僅有內容,更有內涵,因為,我們的老祖宗最喜歡將感情揉進畫作裡,我想,霍建起導演深諳此道,所以,意猶未盡中娓娓道來的生活哲理,最是印象深刻。

日本藝術院線拿下800萬美元的國產電影,國內怎麼就不行了?

電影裡的兒子,傳承了父親的精神,電影外的我們,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中走的太久,正好可以淨化一下空虛且迷茫的靈魂,只是,我們的電影圈子,在商業化道路上越走越遠,是不是也可以思考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