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東觀中學當年曾四處招生

代森

2013年8月27日,東觀中學教師正式分流了。2014年6月,隨著最後一屆學生畢業,東中,這所走過56個年頭的學校,徹底撤併了。如今,距東中退出歷史舞臺已經有五年了。五年來,紛繁的往事時時浮現在腦海裡,令人回味,令人懷念。

我在東中工作了十四年。十四年間,我經歷了東中由小到大最後被撤併的過程,親眼目睹了東中校園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親自參與了一年又一年外出招生的艱辛歷程。那些年,東中人,從領導到教師,從宿舍管理員到文具店店主,大部分的男人和許多女人,都不止一次地出去招生。東中人的腳步,幾乎踏遍了清徐、靈石、孝義、榆社,左權,武鄉等市縣的每個鄉鎮,每個村莊,其中的艱辛苦楚,別人無法體會。

2005年中考期間,我跟申老師去武鄉縣各考點散發招生簡章。早晨我們從東觀乘坐中巴——那是當時祁縣到武鄉縣的唯一一趟車。我們走208國道,雖然是國道,可是經過的卻是山區,而且,這條路是當時長治到太原的必經之路,車流量很大,運煤的大卡車很多。汽車長途跋涉,過峪口,出來遠,經分水嶺,最後終於抵達武鄉縣城。

東觀中學當年曾四處招生

我倆直奔考點。上午還算順利,下午剛開張,有兩個身穿制服的人——城管,騎著摩托車朝我們駛來,我心裡一慌:糟糕,恐怕有麻煩。果然,他們過來嚴肅地審問盤查,申老師一一應對,我在旁邊束手無策。然後他們讓我們馬上離開。好在他們手下留情,沒有沒收我們的材料。怎麼辦?任務還沒完成,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去?不行!我們只好找我們的學生和家長,在他們的幫助下,才得以完成任務。

有一年,我跟隨陳老師他們到靈石招生。靈石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汽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顛簸。我們到了某一個村莊,把車停好,然後找到當地一個家長,在他的帶領下,我們走街串巷,走家串戶。我們返回到車上,已經晚上十點多了。人困馬乏,可是汽車卻發動不了啦。那個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司機師傅檢查一番,說是當下沒辦法了。時間已晚,我們只好投宿在這個學生家。熱情的家長給我們做了稀飯烙餅,炒了香噴噴的菜,騰出了他們家最好的房間給我們住。我們發現,房間的牆壁有一道裂縫,毫不誇張地說,一個拳頭都能伸進去,而其他房間的裂縫更寬。後來,據說,他們那一帶地面有裂縫。

還有一次,老續老王他們在某縣某中學門口,遭到了圍堵,人家揚言要卸掉他們的車輪……

作家韓少功在他的文章裡寫到:“故鄉意味著我們的付出——它與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雖然東中不是我們的故鄉,可是,在東中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們,他們會在心底裡深切地真切地愛它。

東觀中學當年曾四處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