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近年來高考復讀越來越普遍,甚至出現每年高考放榜後搶著報名復讀的情況。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2019年廣東高考成績放榜第二天凌晨,就有大批前來報名的考生和家長在學校門口排起了長隊,由於學校復讀招生計劃有限,校門一開,排在校門口的人就上演了百米衝刺。

2019年8月,安徽毛坦廠中學就有近12000名復讀生前來學校報到。

2019年廣東高考放榜後的一個月,某教育機構新一年的復讀課程已開課。據該教育機構的負責人介紹稱:已有超過1000名同學到校進班學習,各校區學位餘額也不多,出現了供不應求的趨勢。

同樣,在四川、重慶等地,考生們才剛剛走出考場,就收到了部分高中和教育機構報名復讀的“邀請”......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究竟復讀生群體有多龐大呢?官方沒有公佈近幾年的數據,但通過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研究發現可得知:2011-2018年,全國本科大學裡第一代大學生(特指父母沒有讀過大學,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直保持在70%以上的佔比,且這類大學生參加過多次高考(即復讀)佔比達到19.91%。

照此推算,全國本科高校中就有17.47%的大學生曾復讀過。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31萬,假如17.47的考生為復讀生的話,那麼人數就高達180.1萬人!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在我們的印象中,復讀生一般都是那些高考發揮不好的“落榜生”,近幾年來高分考生選擇復讀的人數猛增。復讀生雖然還是以沒能考上本科或者是沒能考上重本的學生為主,但分數達到一本還選擇復讀的學生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在毛坦廠中學,2020屆的復讀生裡就有高考分數達622分的理科考試;而在深圳,有復讀學校的復讀生理科最高分達568分,文科最高超600分。

與此同時,各學校為了提高學校重本升學率,也出臺各種“福利”來吸引高分復讀生:或提供免費食宿、或按照考生高考分數給予一定的學費優惠或者免除學費、或補助獎學金。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選擇了復讀呢?

1、公辦院校比民辦的低

眾所周知,公辦高校的學費是遠遠低於民辦高校的,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學費為6230元/年,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的最低也要26000元/年。按照4年算下來,民辦高校僅學費上的支出就比公辦高校高出8萬元。這對家境一般的考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經濟壓力,倒不如多復讀一兩年,考取一所公立高校更划算。

2、名校文憑更“值錢”

多年來大學擴招、高職院校擴招,考取一所普通院校已不再是一件多難的事了,但同時重點院校的招牌反而更“有用”了。一來,985、211等名校學歷更受企業單位歡迎,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二來,企業單位為名校畢業生開出的薪資也明顯高於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根據中國薪酬網公佈的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200顯示,清華大學2017屆畢業生以平均月薪9065元位居榜首,最後一名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平均月薪僅為3394元,兩者相差了5671元。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3、本科批次合併,一二本價值降低

近年來,越來越多省份開始實行“一二本合併”或者“一二三本合併”,一些原來的三本院校升格為二本院校,而一些原來的二本院校升格為一本院校,這導致了本科批次梯度效應減弱,一二本院校文憑含金量在降低,而名校文憑含金量依然不減。

4、考研進名校的難度增大

以往很多本科沒能考上名校的學生,通過考研實現了名校的願望,以後這條路將更難走了。一來,各名校都增加了接收推免生的比例,且這些免推生大部分是“雙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學2019年接收的免推生中,有94.8來自雙一流高校;二來,各名校更願意接收本校生為研究生。

180萬人!為什麼越來越多考生走上了復讀?

因此,從上述4方面來講,要想繼續走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復讀可以說是最“經濟”的一種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