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業績暴跌,市值蒸發百億美金,拼多多不行了?

先說拼多多第三季度業績。

11月20日晚,拼多多發佈了2019年Q3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Q3營收75.1億元,同比增長123%;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23.35億元,虧損擴大112.6%。

由此,一改外界對拼多多即將實現盈利的預期!

受投資者情緒影響,拼多多股價當日暴跌達到了22.89%,直接從40美元下跌到30美元附近,市值蒸發了100億美金。

不僅創下了自IPO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而且市值也被京東、百度、網易反超!

業績暴跌,市值蒸發百億美金,拼多多不行了?

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前不久京東發佈的Q3季度財報,與淨利潤31億元的靚麗數字相比,拼多多的財報堪稱是糟透了。

但是,我想說的是,鉅額虧損的背後,拼多多卻讓人看到了趕超阿里的曙光!


01

一份“糟糕透頂”的Q3財報

在拼多多的這份財報裡,可以歸納有三個最為明顯的特徵。

業績暴跌,市值蒸發百億美金,拼多多不行了?

第一,營收增長顯示出疲態。

拼多多第三季度營收為75.1億元,同比增長123%;而在第二季度,拼多多的營收為72.9億元,同比增長為169.1%。

也就是說,如果從環比增速來看,第三季度拼多多的營收趨於停滯!

從過去幾個季度的數據來看,拼多多的營收增速呈現逐季度不斷下滑的趨勢,而且並沒有緩解的跡象。要知道,第二季度既沒有618大促,也沒有雙11狂歡節。因此,外界對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更加的悲觀。

第二,營銷費用高速增長。

財報顯示,該季度拼多多的總經營費用為84.7億元,同比增加了119%。其中,超過80%屬於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

正因為此,在外界看來,拼多多的營銷投入就像一個無底洞,尤其在聚划算、京喜紛紛發力下沉市場的背景下。

第三,資產負債率也不斷上升。

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公開表示“下一個季度會繼續‘百億補貼’戰略”,這對於投資人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財報顯示,該季度拼多多的總負債為386.2億,環比上一季度增加近100億元。更重要的是,其中86%為流動負債

也就是說,不斷高企的負債率,以及“舉債給消費者發鉅額補貼”的模式,讓市場表示難以接受。


02

相比於鉅額虧損,這些數據更值得關注

可能有人會說,這明明是一份十分差勁的財報,否則股價怎麼會暴跌超過20%呢?

在我看來,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業績暴跌,市值蒸發百億美金,拼多多不行了?

在過去一個季度,拼多多的股價從20美元附近一路上漲至45美元,漲幅超過了100%。這是為何?原因就在於,眾多的投資者基於中報的樂觀預期,紛紛大量買進從而推高了股價。

也就是說,這群投資者為了樂觀預期而來,同樣也會因為悲觀預期離開!

而且,“百億補貼”的背後,反映的是整個電商行業競爭的加劇。甚至毫不客氣的說,現有的“擂主”天貓會想盡一切辦法對拼多多進行圍剿和封殺。正因為此,至少對於中短期股東來說,利益必然受損。

但是,從長期來看,這份財報也有著諸多的亮點。

首先,活躍用戶數創造了新高。

截止到9月30日,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達到了5.36億,單季度新增用戶5310萬。

就用戶總量來說,拼多多的用戶量已經是京東的1.6倍,並且接近阿里的8成。而且,拼多多實現這個目標,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

業績暴跌,市值蒸發百億美金,拼多多不行了?

可能有人會說,拼多多的用戶都是低端用戶,並沒有多大的價值。

NO!

根據黃崢的介紹,目前拼多多用戶“平均每年的消費額超過了2000元,一線用戶更是超過了5000元”。也就是說,拼多多目前的用戶質量,絲毫不輸給京東和天貓。

另外,如果引入“獲客成本”概念的話,其實財報中的鉅額虧損便有著另一層面的解讀。根據此前相關的報道,2018年阿里的獲客成本超過了300元,而京東的獲客成本更是高的離譜,足足需要1500元。

正因為如此,如果按照第三季度營銷及市場費用69億元計算,那麼該季度拼多多單一用戶的獲客成本在130元左右。

也就是說,用營銷費用換取用戶,拼多多投入的花費並不高。

其次,研發費用創新高。

可能很多人沒有在乎這個數字,那就是拼多多的研發費用較上一季度增長了11億元,與收入的比重接近15%。而且,相比於營收增速而言,拼多多的研發增速更快。

也就是說,拼多多深知科技對平臺的重要性。也正因為此,拼多多也在不斷加碼科技研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百億補貼”的背後,用戶滿意度和平臺黏性得到了提升。

毫不客氣的說,僅僅在一年前,無論是輿論還是普通消費者,都對拼多多抱有極大的成見,認為其就是“假冒偽劣、山寨貨”的聚集地,尤其在各路媒體對拼多多進行各種負面曝光後。

但是,隨著“百億補貼”的進行,情況發生了改變。

拼多多通過對“3C數碼產品”、“美妝產品”等類目進行集中補貼,尤其以蘋果手機為標誌,逐漸扭轉了消費者對平臺的負面評價。

除此之外,拼多多還憑藉補貼,不僅在“五環外”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還在一二線城市收穫了大量用戶!

用黃崢自己的話說,“拼多多隨時具備產生收入和隨時賺錢的能力,只是在增長戰略的指導下,我們更多關注的是用戶的參與,而不是變現。”

03

拼多多顯現出趕超阿里的曙光!

在我看來,相比於利潤而言,增長才是首要的。而在尋求增長的過程中,用戶增長的重要性無疑又超過了營收的增長。

只要用了用戶,

就可以憑藉運營和活動,使之轉化為實際購買能力!

業績暴跌,市值蒸發百億美金,拼多多不行了?

相信很多人依舊秉持這樣的觀點,那就是“靠補貼吸引來的用戶,是不會有忠誠度的”,但事實卻是,補貼還真的能夠換來平臺忠誠度。

不信的話,你隨機採訪下週圍的四五個人,或許就能夠得出答案。

2018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在用戶數上超越了京東;今年10月,拼多多再次在真實支付GMV上實現了對京東的趕超,比預計提前了整整兩年。

可以預見的是,拼多多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趕超阿里!

客觀的說,如今的拼多多跟阿里還不在一個體量上,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亦或者市值和用戶數,拼多多都只是阿里的零頭。

除此之外,阿里還有著龐大的生態體系!

但是,相比於阿里的“守擂”,拼多多的強勢崛起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章法可循。更重要的是,拼多多的流通環節更少,在下沉市場更有競爭力,“新消費”的特徵也更加的明顯。

也正因為此,讓外界看到了趕超阿里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