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中年人就別來做自媒體了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一位和我年紀相仿的讀者,想做自媒體,問我的建議。

我說,自媒體分兩種,一種是視頻,一種是文章,他想做哪種?他說寫文章。

我說文章也分兩種,一種是自己寫,一種是自己當管理者,成立團隊。他說自己寫。

我終於明白了,他想做和我一樣的模式。我說,如果是這樣就不建議了。因為中年人不適合做這種自媒體。

以下是我的兩點理由。

中年人就別來做自媒體了

1. 精力拼不過年輕人

當下比較火的公眾號,幾乎清一色都是90後和00後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自媒體寫作是個高壓的活,只有年輕人才扛得住。

寫作看似是個腦力活,但如果要保持頻度,就一定是個體力活了。而且,從當下大眾對文章類型的偏愛來看,素材豐富的文章更得寵。

這就意味著,你的一篇文章要收集大量素材。可當你拿到選題時,應該怎樣去找相關素材呢?

就算你擁有大量的素材庫,但你想不起幾個和選題相關的素材時,你會很抓狂。就像你明知道水塘中有很多魚,但你沒魚鉤。

魚鉤是什麼?魚鉤就是線索,通過這個線索你才能搜索到想要的東西。

我打個比方,你想寫“莫雷辱華”事件的文章,那應該怎樣找相關素材呢?

如果你模糊記得,以前NBA76人隊的球星好像也發表過輕蔑中國的言論。

那你就可以搜索“NBA76人 球星 辱華”,從而得知球星JJ·雷迪克,曾在新年祝福語中,對中國球迷的蔑稱。

中年人就別來做自媒體了

這不僅僅需要你廣泛閱讀各類文章以及信息,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好的記憶力。

而且,一篇文章僅含一個素材顯然是不夠的。一個好的寫手,腦中應有好多個有關此類選題的素材,這些就是魚鉤,可以幫你找到想要的信息。

可是,這種能力是年輕人的專屬。眾所周知,人在年輕時記憶力最好,而到中年後,記憶力衰退。你會發現實在記不得什麼了,這些都是精力不濟的表現。

而且,在寫作過程中也一樣。尤其是寫長文,需要持續的專注力,才能構建出有力精準的語言,這將決定文章有沒有靈性。

當你的精力HOLD不住時,大腦彷彿一潭死水,怎麼可能想出精美的語句?

所以,寫作,尤其是當下的自媒體寫作,對精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顯然中年人失去了這方面的優勢。

中年人就別來做自媒體了

2. 風格的不兼容

一說到中年人,你會想到什麼?閱歷、理性、通透、成熟......

我們說“文如其人”,自媒體寫作也是如此。你的文章內容要符合你的人設。

按照這個邏輯,中年人的文章應該是理性、深刻、專業。然而,現在的自媒體讀者的邏輯呢?

請允許我照搬一位自媒體資深人士的一段話,以下為截圖。

中年人就別來做自媒體了

簡單講,你的內容很有料,別人可能只會收藏,但不會分享。你的內容很專業,可是不好意思,大家更愛話題型的內容。

你表達的很理性剋制,但是大家不愛你這樣的,就愛那些慷慨激昂、指天罵地的文章......這些都決定了你很難在這片土壤中生存下來。

你可能會說,經常看一些中年人的公眾號,人家也很理性,有深度,做的也很大。但你再看看他們的入場時間,應該都比較早,確確實實是搶佔了時機。

而喜歡看深度內容的人,就那麼一小撮,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搶佔。你是後來者,想逆襲?談何容易。

你可能會說,那我也多寫寫話題性、情緒性的文章唄。可是,別忘記了你的人設。

你是中年人,一把年紀了,還把自己搞得那麼情緒化,在讀者心目中的認知是有衝突的。你的人設和風格也因此不兼容,想出彩?不容易啊。

當然,可以有個變通的辦法:不顯示你的真實身份,虛擬一個年輕人的ID。

但是,以我所見,這樣一來,寫作就僅僅是個賺錢的工具了,完全喪失了表達自我的功能。

不知你會如何選擇。作為我這樣的中年人,真的很不屑於此。

中年人就別來做自媒體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良叔你說中年人別來做自媒體,你不是還在自媒體圈子裡混嗎?

確實如此。一來,我入場不算太晚,積累了一些忠誠且素質高的讀者;

二來,寫作於我是一種玩票,我也不靠這個謀生。這樣壓力小些,寫作的心態也會好些,就像我昨天寫的「瓦倫達效應」,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中年人靠自媒體來創業,我認為勝算不大,還是把這塊熱土留給年輕人吧。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良叔小隨天天見,再堅持55天。

-END-

中年人就別來做自媒體了

真是先進,刷一下臉,門自動打開。你拿了什麼,它都知道,還自動扣費...我只想說,掙錢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