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這都開學一週了,看著別人安心的複習,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小明就覺得自己的心裡特別的難受。

小明在班裡的學習不說拔尖,但也是中上,可是開學之後,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就是沒法安心複習,頭腦里老是胡思亂想,停都停不下來。他越是希望自己認真聽老師講課,越是靜不下心,腦海裡的想法一個接一個。一會兒想自己考不好怎麼辦,一會兒又想自己去了大學之後的情況,想法很多,就是都跟自己眼下的事情無關,他越是著急,情緒越不好,經常衝著同學發火。因此老師讓他回家休息一下。

看到自己的孩子性情大變,有些心理學基礎的小明媽媽給我打電話問:“孩子老是胡思亂想,是不是強迫症?這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了!”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老是控制不住胡思亂想,是心理問題,還是心理疾病?

我們平時在說一個人心裡出現問題之後,會用“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來表達,通常心理疾病的程度比較重一些。小明這種情況已經屬於心理疾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根據郭念鋒老師的“病與非病三原則”來判斷:

1、主客觀統一原則——沒有幻覺,幻聽,只是控制不住的亂想。

2、精神活動內在協調性原則,——本知道要好好學習,卻學習不下去。

3、個性的行對穩定性原則。——性格變得暴躁,容易衝動

通過這三點我們可以說小明現在是心理疾病,而因為他沒有出現幻想同時有自知力,他知道自己不舒服,但是他不會控制自己。所以我們可以排除精神疾病。

我們知道小明生病了,但是他到底屬於什麼情況呢?老胡思亂想是不是就是強迫症呢?這個時候我們還要去辯證分析才行。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心理疾病是如何發生的

在心理疾病裡比較常見的是神經官能症,也就是我們說的神經衰弱。它不屬於精神病,也不屬於人格障礙,但是它屬於失調,是神經系統的失調反應。比方說你一直在學習,不讓自己去鍛鍊,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就是學習,沒有做到勞逸結合,時間一長,大約三個月以後你就會出現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一開始先是有緊張,緊張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恐慌,恐慌多了就會出現恐怖。

恐怖就是害怕。有的人可能怕失敗,有的人可能怕高,有的人可能怕血,有的人可能怕得病,還有怕死。怕一件事情就是恐怖症。

當恐怖產生瀰漫性效果的時候,就出現了焦慮。焦慮就是什麼都害怕,比如怕坐飛機,怕出現哆嗦,怕失敗,怕別人追上我,怕說話結巴。焦慮就是瀰漫性的恐怖。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對於中學生而言,很容易出現的焦慮就是擔心自己考不好,擔心自己沒有好未來,擔心自己被老師批評,擔心自己讓父母失望等等。

焦慮產生的時候人就本能地想去驅除這些焦慮。比如一個人怕髒,就會洗手;一個人怕高,就反覆在一樓徘徊;或者是一個人有某些、特定的儀式,如果要是坐電梯的話就緊抓著一個東西;一個人怕門沒關好,就反覆的去檢查門窗和鎖,一遍不行,一會兒再去看一遍,然後走得很遠了回去又檢查一遍。

當你反覆去做一件事情是為了驅除焦慮情緒的時候,這個事情、這個行為就是強迫症。

有了強迫症,在反覆想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消耗能量,這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抑鬱症。

還有的人由於心裡的矛盾衝突會轉化為軀體的方式,比如過於緊張,然後說不出話來了,然後一生氣,暈倒了,就叫癔病。

神經官能症的五大表現就是恐怖症,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癔病。他們並不是單一發生,也並非因果關係,心理疾病的發生和遺傳,環境,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定的關係。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胡思亂想是強迫還是焦慮

小明到底屬於那種情況呢?他目前正介於焦慮症和強迫症之間。

如果一個人反覆地想一個問題,那他就有強迫性思維,也叫窮死竭慮。如果一個人是反覆的行動,比如反覆洗手,這就是強迫性行為。強迫症最常見的就是強迫性思維和強迫性行為兩種。

小明的胡思亂想並沒有糾結於一個問題,他是很多想法都會出現,想清楚了這個,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出現了。所以我們說他介於焦慮症和強迫症之間,相對而言有一點比較偏重的焦慮症。

在我們幫助一個人解決神經質的時候,採取的是向根源倒推的方式,比如要解決強迫症傾向的時候,先要幫助他去消除焦慮症。在解決焦慮症的時候,要解決他的恐怖症。解決他的恐怖症的時候要注意他的緊張:“他為什麼緊張?”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小明的自尊心很強,自從進入高三就開始發奮,所有的活動幾乎都不參加了,過年的時候也只是初一的時候給奶奶拜了個年,其餘時間都是在家做題,寫作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什麼運動。

我們在上面提及過,當不懂得勞逸結合的時候,大腦就會一直處於思考狀態,這種狀態持續的久了,就會產生問題。

大腦就一直在思考,假如在這個階段我們沒有有意識地讓它去停下來休息,它就會控制不住地去想,這就是胡思亂想。

反覆幹一件事叫強迫症,憂心忡忡的,擔心很多的叫焦慮症,但是都屬於神經官能症,都是我們的大腦思維失控的狀態。這時就需要專業治療了。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心理疾病的自我療愈法:勞逸結合

對於焦慮症或強迫症等神經症,嚴重的時候需要通過藥物和心理諮詢一起進行來治療。同時患者更要積極的自我治療。

一個人想讓自己大腦停下來最好的方式,在不睡眠的情況下,就是勞動和運動。

之前我一個來訪者就跟我說:“我運動了,我拖地了!可是我拖地的時候還是在想。”

這是因為運動量不夠的原因,讓我們能停止思考的運動,是需要持續半個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比如跳繩,打籃球,跑步,爬山。

有人跟我說,我爬山也思考。其實如果仔細觀察爬山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如果自己爬山超過兩個小時以上的時候我們是沒有力氣思考的。

高三學生,無法靜心學習,每天胡思亂想,是焦慮還是強迫?怎麼辦

有朋友可能說了,現在高三,根本沒有時間運動,往往睡覺前還想著做題呢。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把大腦停下來,最好的方法還是運動,記住半小時以上。

有的同學做題做得很累了想讓大腦休息一下,課間一定要出去跳繩、拍球、踢毽子,或者跑一圈、爬樓梯,做做運動。在家就拖地板、倒垃圾、洗衣服。一定要讓自己動起來!

這些運動和勞動會主動地讓大腦停下來休息。我們的思維其實無法被控制,我們用控制行為的方式,讓大腦得到休息,讓大腦學會勞逸結合,不至於進入到胡思亂想階段、強迫症階段。

所以要想孩子在高三能保持良好的精力,就要督促他勞逸結合,請注意孩子的運動量,孩子的運動時間要有所保證,不能因為要高考了,就剝奪運動的時間,那是在剝奪孩子大腦的加油時間。運動是給大腦加油的、讓大腦得到休息的,大腦能夠得到最好的休息才能最好地工作。

良好的精力,源於合理的休息,高三階段,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因缺少運動導致的神經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