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有人說,不吃辣是廣東人對食物最後的仁慈。

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廣東人抓到什麼吃什麼,但唯獨辣椒避而遠之,這貨簡直是廣東人的命門。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廣東人的世界裡,吃胡椒粉加點黑椒那就算是很能吃辣運動員了,你要說你用辣椒拌飯,那你就準備迎接看待外星人的目光吧。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廣州的火鍋看起來一點辣沒有

就這麼說吧,就連廣東的貓都不吃辣。為什麼會這樣?

廣東地處亞熱帶,氣候溼熱,和川渝地區的溼寒不同,在四川吃辣可以祛溼驅寒,而在廣東吃辣,可能會有些不舒服。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圖為廣東常見的白切雞

嗜辣地區大多日照少,冬季寒冷,驅寒是吃辣的重要因素,而廣東,是沒有冬天的。

別說吃那種紅湯火鍋了,吃點燒烤方便麵都能上火,沒兩板牛黃解毒片的加持你敢動?

從口味上來說,粵菜最注重的便是還原食材本身的味道,而辣椒,本質上是一種香料,用辣椒往往是為了遮蓋食材本身的不新鮮,辣椒的辣不但會破壞清淡口味的平衡,而且容易引發上火。

因此,廣東人對辣椒敬而遠之就不難理解了。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廣東潮汕地區海產極為豐富,食材本身的味道就極為鮮美,人們不會用辣椒來烹飪海鮮

歷史上,辣椒雖然從沿海傳到內陸,但辣椒真正發揚光大的地方其實是在內陸的溼寒地區,比如川渝湘贛等省份。

過去條件艱苦,這些地區的人們大多需要從事體力工作,嗜鹹嗜辣其實是為了保存體力,這也是一種生活環境造成的生存智慧吧。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隨著時間的發展,廣東人的口味愈發清淡,越發不適應辣椒的辣,吃海鮮都選擇白灼為主

廣東地區氣溫適中,物產豐富,再加上漁民烹製海鮮主要靠姜和白酒,辣椒的作用實際上被淡化了。

廣東人征服了全世界的食物,唯獨放過了辣椒。

廣東人真的一點辣都不吃嗎?天真,廣東人怎麼會放過一切能吃的食物呢?

不吃辣只是廣東人的仁慈,因為更喜歡食物的原汁原味罷了,吃起辣來,廣東人也是有能打的選手的!

早在明朝剛剛傳入辣椒開始,順德龍江人便用辣椒為原料製作出了一種醬料,名叫烏醬。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圖為烏醬製成兩樣精美菜餚

龍江烏醬用黃豆煮水加蒜蓉、辣椒等發酵而成。它的辣度不似湖南、四川辣醬一般霸道,主要作用是提鮮。

隨著時間的推移,烏醬已經成為了順德菜中常用的調料之一,多用於焗、炒、涼拌的菜餚當中。微辣的醬香帶出了食材的鮮味,香辣開胃,令人食慾大增。

如果說順德人只是微微辣的話,那麼韶關人就是開啟了吃辣的地獄模式。

韶關,位於粵北山區,當地客家人比較多,眾所周知,客家人本身口味就較重,再加上這裡又地處粵、贛、湘三省交界處,菜餚的味道不可避免受到了湖南和江西的影響。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贛西人們的辣直來直往,他們的辣直接給到了粵北人民的菜餚上。圖為萍鄉小炒肉

不管是整個吃還是弄碎了做醬吃,韶關簡直是清淡廣東的一股泥石流。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煮菜不夠辣!

久而久之,便在廣東菜中獨樹一幟,在保留廣東菜「講究食材新鮮入味」的基礎上,開啟了重口味模式。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假如你來到韶關,酸筍鴨絕對不要錯過。這道菜取新鮮鴨肉,拌著酸筍、辣椒,爆炒至金黃,再炆至爛熟,使得酸筍的酸味和辣椒的辣味,完全滲入到鴨肉裡。吃上一口鴨肉,酸辣帶來的衝擊感,讓人大呼過癮。

不是每一個廣東人都拒絕辣,粵北人民用實際行動表示,廣府潮汕解決不了的,我們來!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包容性極強,川湘贛這種典型以辣出名的館子也隨處可見。

在廣東人的眼裡,吃這種辣菜就等於上火。廣東媽媽什麼病都可以用“上火”來解釋。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在廣東,有一種上火叫你媽覺得你吃辣吃的!

在廣東人眼裡,吃川湘菜簡直等於熱氣加上火的升級版!

但是朋友們,年輕的廣東人在吃辣的邊緣來回試探,試探來試探去,沒忍住,而火鍋就是開啟廣東人吃辣模式的先鋒軍。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圖為潮汕牛肉火鍋。

廣東人在冬天喜歡吃粵式打邊爐,通常都是湯水燒開,然後加入食材燙熟吃,最後還可以喝湯。

清淡的日子過久了,刺激的麻辣紅湯火鍋就此進入了廣東人的視野,好吃是好吃,但是熱氣也太重了,會上火啊!

這難不住養生的廣東人,放點中藥!是,你沒看錯,火鍋加中藥,廣東人的養生之道啊。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這種改良版中藥火鍋被稱為廣式麻辣火鍋,加上鯇魚片簡直是無敵的養生組合

只要我的中藥足夠多,再紅的火鍋也辣不到我!

沒有一道川湘菜能逃脫廣東人的嘴,作為食物鏈頂端的廣東人,即使嘴巴被辣到抽搐,也絕不能放過美味的菜餚!

單純的麻辣是不能夠滿足廣東人的,廣東人將麻辣調成N多等級,川菜粵做,嗜辣與嚐鮮並重,才是屬於廣東人的新派川菜。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酸菜魚是四川江湖菜的第一道菜。不同於川渝酸菜魚喜歡用草魚,喜歡新鮮的廣東人採用小鱸魚,魚片香滑沒有魚腥味,鱸魚肉嫩滑又不爛,酸菜和藤椒辣椒只放一點,辣味和魚味並重,這才是廣東人喜歡的新川菜。

即使是改良過的川湘菜,廣東人一樣會被辣得說不出話,這時候,一碗表面看起來苦、實際上苦出天際的涼茶能救廣東人的命。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在廣東,家家必備老火靚湯,大街上的涼茶鋪比米鋪還多

每一個廣東小孩都有被媽媽強勸著喝涼茶的經歷,廣東媽媽說,這涼茶一點也不苦等於四川人說這火鍋一點也不辣!停,別信!

人們常說一日三餐,但廣東人往往是一日三餐,先茶後飯,論起吃,廣東人還沒服過誰。

廣東人的飲食往往要追求食物的本味,還原食材本身的味道是廣東人廚藝的最佳體現。

粵菜注重鮮美,口味比較清淡,不喜歡加太多作料,避免破壞食材原本的味道。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圖為潮汕鵝肝

由於氣候過於溼熱,那年頭也沒個冰箱啥的,食物很容易就變質了,長期以往為了身體安全,廣東人對食物的新鮮度有著極高的要求。

凡事追求一個“鮮”字,這成了廣東人民挑選食物的第一標準。

在烹飪食物上,廣東人似乎有著天賦技能點,廚出鳳城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

粵菜調味品其實極多,酸甜苦辣鹹就沒有順德人做不出來的,但是順德人往往只用一點蔥姜作為料頭,幾乎不用辣椒調料,也不會大甜大咸。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追求清淡,追求鮮嫩,卻又調和有道,不會喧賓奪主,這就是廣東人的智慧。

一份漂亮的老火靚湯,加上一客精緻的蝦餃,那才是屬於廣東人心目中的完美套餐。

廣東人極度注重養生,相信醫食同源。因此,藥膳在廣東大行其道,在廣東,每一個家庭婦女都會煲上一碗湯給全家人降火,想想也對,你要是端出來一盤辣子雞丁降火確實挺尷尬的。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粵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愛放中藥煲湯,幾乎做什麼湯都要放一波藥材,味道可能會好一點,但實際上這並不能養生。

廣東人相信以形補形,所以經常會在湯中放一些動物內臟,比如牛雜湯等,真正養生不養生不好說,但是不麻辣的牛雜湯也確實很好喝!

不吃辣,是廣東人最後的仁慈!上火了?來一杯廣東涼茶,搞定!

潮汕人的生鮮也開始嘗試著放辣椒

對於廣東人來說,是不可能吃辣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吃辣。實在想吃的時候,來上一罐涼茶搭配一下才好。

即使是颱風來襲,廣東人,一口辣椒,一口涼茶,佛系起來啥也不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