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春動雄安|綠色之城:生態補水為白洋澱“解渴”

綠色之城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將來城市距離白洋淀這麼近,應該留有保護地帶。要有嚴格的管理辦法,絕對不允許往裡面排汙水,絕對不允許人為破壞。

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努力接續展開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

——習近平

春動雄安|綠色之城:生態補水為白洋淀“解渴”

▲白洋淀美景引遊人。新華社照片

3月5日,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在全國兩會上透露,雄安新區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即將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雄安建設,生態先行。藍綠是雄安的底色,打開雄安新區生態空間格局規劃圖,滿眼都是藍色的白洋淀水域、綠色的“千年秀林”林帶。未來的雄安,將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之中,藍綠空間佔比將穩定在70%。

治汙洗臉擦亮“華北明珠”

1月14日,記者來到位於安新縣中六村村南的一處納汙坑塘,只見項目治理現場一片繁忙。該縣重點納汙坑塘綜合整治總承包項目第一標段中標企業技術員齊世鵬,正和幾個工人在冰面上鑿窟窿。

齊世鵬說,冬季,魚在冰下氧氣少,鑿窟窿既可以讓魚透氣,又能改善水質。儘管該公司負責治理的安新縣28個納汙坑塘已完成治理,但為了高質量、高標準實現生態治理目標,他們對治理後的納汙坑塘,創新生態環境管理方式,以利用促管理,以利用促保護,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目標。

據瞭解,按照“一坑一檔一策”要求,雄安新區全面排查整治轄區納汙坑塘,一坑一策建立臺賬,並設立圍擋、嚴格管控,切斷汙染源,科學治理。截至2018年11月,新區三縣606個有水納汙坑塘全部治理完畢,實現景觀使用功能。

2018年,雄安新區聚焦突出問題,生態環境整治取得突破進展。在雄安新區環境整治大會戰行動中,新區三縣共清理河道垃圾約130.9萬立方米,已全部封堵和整治河道、澱區兩公里範圍內入河入澱排汙(排放)口11395個。“洗臉工程”深入推進,雄安新區農村垃圾清理取得突破進展,新區三縣640個村,農村垃圾日產1260噸,基本做到日產日清。

2018年,白洋淀澱區水質與上年相比有所好轉,主要汙染物總磷、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5.16%、45.45%,改善效果明顯。

今年,我省將推進雄安新區水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在新區全面實施十大工程。

生態補水恢復“華北之腎”

2月1日,隨著雄安新區白洋淀引黃泵站3臺水泵陸續啟動,引黃入冀補澱工程開始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向澱區內輸水。這標誌著黃河水經過482公里的不息奔流,一路北上輸入澱區,成為白洋淀生態補水重要且穩定的水源。

引黃入冀補澱工程自河南省濮陽市引黃閘取水,全部為自流引水,流經豫冀兩省23個縣(市、區),最終進入白洋淀。白洋淀引黃泵站位於雄安新區引黃入冀補澱工程末端的入澱口處,是雄安新區設立後首個永久性水利工程。

據介紹,這次生態補水從2月1日到28日實施,總調水量約3500萬立方米,有效調節了白洋淀水位,提高了白洋淀水動力條件,改善了白洋淀水環境質量。

生態補水為白洋淀“解渴”,以全面恢復白洋淀的“華北之腎”功能。2018年4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向受水區實施生態補水,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獲生態補水1億立方米。此前,位於保定市境內的王快水庫和西大洋水庫已多次聯合為白洋淀補水。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實施5次補水過程,共向白洋淀生態補水約1.8億立方米,白洋淀水位達到了近年來新高。

根據《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白洋淀澱區正常水位將保持在6.5米—7.0米,澱區面積穩定在360平方公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引黃入冀補澱工程將建立穩定的常態化補水機制,於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向白洋淀實施冬季補水,每年通過白洋淀引黃泵站入澱補水量可達1.1億立方米。

“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

3月12日上午,位於容城縣南張鎮小北張村村東的雄安新區2019年植樹造林項目(春季)第七標段現場,在今春開標的“千年秀林”地塊,人頭攢動,一派熱火朝天的植樹場面。揮鍬培土、堆起圍堰、澆水扶苗……參與植樹的志願者在60畝的場地內展開了植樹大比拼活動。經過一番緊張的勞動,一棵棵白皮松、油松、華山松、白蠟、銀杏、櫻花、玉蘭、碧桃迎風挺立。

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現場測量苗木的底徑、胸徑,拍照上傳雄安森林大數據建設管理平臺……地上每栽一棵樹,平臺就呈現出來,虛實一一對應,從而形成數字森林。在平臺上,各個地塊苗木栽種和維護情況一目瞭然。

“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我省採用近自然綠化及多種混交方式,在雄安新區綠化帶及生態廊道建設生態防護林和景觀生態林,構建“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佈局。“一澱”即開展白洋淀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三帶”即建設環白洋淀綠化帶、環起步區綠化帶、環新區綠化帶,優化城澱之間、組團之間和新區與周邊區域之間的生態空間結構,建設大尺度生態緩衝帶;“九片”即在城市組團間和重要生態涵養區建設九片大型森林斑塊;“多廊”即沿新區主要河流和交通幹線兩側建設多條綠色生態廊道。

2017年11月13日9時38分,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樹。2018年,雄安新區全面建設森林城市,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1萬畝,栽植苗木1000萬餘株,森林覆蓋率提升約6個百分點。

今年,雄安新區將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20萬畝造林任務,高標準推進雄安新區森林城市建設,為雄安新區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奠定基礎。

大事記

2017年9月28日

48家企業入駐河北雄安新區

2017年9月28日,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發布消息,按照嚴控入區產業的原則,經過審核,首批48家企業獲批在新區入駐,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金融、360、深圳光啟、國開投、中國電信、中國人保等。

2017年10月18日

“雄安新區”寫進十九大報告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2017年12月18日至21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

2017年12月18日至21日在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

(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河北日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