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我終於進了頂級的互聯網公司,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職場乾貨,完全免費分享!

我終於進了頂級的互聯網公司,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我終於如願進了Top行列的互聯網公司,進去之後,才發現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很多事情,真是需要經歷,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對我來說,這份工作簡直就是一道“催命符”……

10個人小組有11個工作群;

每天深夜還在討論工作互相艾特;

週末經常突然有“緊急任務”;

原本在外郊遊,領導突然有新想法,我立刻坐在路邊的石頭上開始辦公……

就這樣,幾乎失去所有個人時間,兩個月之後,我灰頭土臉的跑了。

這樣的決定讓我非常痛苦,為了能夠進入這家知名互聯網公司,我可是準備了2年,積累經驗,過了幾輪面試,之前就有朋友提醒我,不一定像你想象的那樣。

出來一年後,回過去看深陷其中的我,更能懂得什麼樣的工作才讓自己成長。

有人會想,是不是我做的項目非常忙,需要無限入侵大家的私人生活?不是這樣的。一個健康發展的公司哪有那麼多讓員工沒日沒夜工作的崗位……


我終於進了頂級的互聯網公司,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關於當時的工作狀態,我仔細反思,有三條經驗分享給大家。

系統的流程管理和,規則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所在的市場營銷部門,從上到下都非常看重“創意”,但有些鄙視“規矩”。大家都不喜歡“落在紙面上”的東西,覺得太死板。

我有幾次拿整理好的文檔和表格跟組長確認內容方向,她後來跟我說:“我發現你們廣告公司出來的人特別喜歡做文檔,就像很急著把作業交掉,其實你只要跟我講一個你的核心創意就好了!”

做市場營銷,尤其還是做遊戲行業的市場營銷,創意確實很重要。但只給出大方向,創意執行就很容易有偏差,會出現很多問題。

首先,只溝通一個大方向太抽象,每個人心裡預期的效果都不一樣。

就好像說到“潘金蓮的老公”,我心裡想的是武大郎,別人想的是西門慶,結果出來大家都不滿意。但如果做一個文檔,說明“身高不足五尺,職業賣燒餅”,再配上圖,就清楚了。

這時候,別人不滿意就可以早些提出來,再改成“身長八尺,儀貌堂堂”的富二代人設,不就省了很多麻煩?

還有,少了書面工作,許多流程缺乏總結。

明明是做了很多次的事情,換新人接手沒有資料參考,就還像第一次做。

有一次,別的公司跳槽過來的新同事找我要新產品上線的推廣流程總結,我拿不出來,被她吐槽:“你們這種事情都做過多少次了,竟然一份可參考的書面文檔也沒有嗎?”

所以,落筆成文的東西,意義真的不僅僅是“交作業”。

有人問我廣告公司加班是不是很多?確實多,但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雖然突發事件無法避免要加班處理,但大部分工作都有章可依。

這些所謂的“教條”不是憑空編出來的,其實也都是前輩們在一次次實踐和試錯中總結出來的,哪裡流程可以簡化,哪裡有坑要規避風險,其實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讓後來者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如果你們的崗位上沒有這樣的流程,可以自己做一份,我換工作後,這樣的問題又出現了,但不能像當初那樣,任性走了,就自己利用下班時間,做了1個月,做出了一份,就把原來出現的問題解決了。

我終於進了頂級的互聯網公司,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誰對結果負責,誰就應該對過程有把控權

廣告界一位前輩說過:

“創意需要獨裁”。這話聽者霸道,但其實很講道理。

創意是個特別主觀的東西,不光是廣告營銷,很多工作比如寫作、設計等,都很主觀。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都願意評價兩句還能顯得很內行。但是如果每個人的意見都聽,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就會變成四不像。

和我一起入職的同事阿丹,有一次提了一個非常好的視頻創意,但風格有些懸疑。當時許多人給了很多不同的意見,最後得出結論——不做。

她覺得這個創意能火,不做可惜,於是轉手給了別的組負責相似工作的朋友,人家做出來了,視頻在社交網絡上獲得了好幾百萬贊。

我也有過和阿丹類似的經歷,因為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是新人而不自信,更對自己的專業度不夠自信,所以容易失去主見,反而做事情沒了邏輯。

在做事之前收集大家的意見,然後自己有判斷,決定採用哪些。畢竟,誰對結果負責,誰就應該對過程有把控權。

我還懂得了一點,這件事情,和誰的利益相關,誰會重視,如果是你的項目,就要想辦法做出了,職場看成績,而不是解釋。


我終於進了頂級的互聯網公司,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高效率工作,不要自我感動

我跟小米吐槽過夜討論工作的情況,她問我,那你有沒有想過白天的時間哪去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白天其實誰也沒閒著,大家都在“忙”。

但為什麼忙不完?一個因為大公司部門多,內耗大。

我們的工作每天都需要跟很多人溝通。有一次,只是為了登陸測試服務器截一張圖,我就需要先找策劃,再找程序員,最後請做測試的同事一起協助,耗時好幾個小時,才完成。

這還不算是複雜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涉及到多部門合作,那個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就是一隻在不停接飛盤的狗。

這種事情,只要在大公司就很難避免,所以也認了。

有些事情是可以改變的,比如態度。我發現我們工作時間雖然長,但節奏其實有點慢。

九點來上班,吃個早飯喝個咖啡就十點了,慢悠悠查查郵件回幾個信息,就到了十一點半吃午飯的時間。午飯過後午睡時間到下午兩點,這才算正式開始工作……

為什麼大家都不著急呢?還是心態。不懼加班,不想回家,隨時奉陪奮戰到底……這種心態,也導致了加班時間長。

我做互聯網,老陶(老公)做建築,我們倆的行業裡單身的男同志特別多,反正就我倆的觀察中,單身男同事都不愛下班。

老陶的一位年輕男同事說:“回家也就空蕩蕩一個屋,我還不如在公司畫圖。”

我當然不是diss努力工作的人,我很尊重我的前同事們。甚至有時候,在他們面前我覺得自慚形愧。他們大部分人都有著高學歷,北大、清華不在少數,可以這樣毫無保留的投入到工作中,我很佩服。


我終於進了頂級的互聯網公司,才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但是人和人不同,這種狀態對我來說絕對不長久。

原因之一,對我來說,工作是為了生活,工作可以是重心,但不能是全部。

之前同事要求我週末的時間用來玩自家的遊戲,我拒絕了。因為那個遊戲非常的耗時耗精力,要玩的話,基本上不是花大量的錢就是花大量的時間。同事很意外我拒絕了他,便問我:“那你週末有什麼事兒麼?”

他問出這個問題,我也很意外。我只好跟他解釋,我有家庭,我要陪伴家人。

原因之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工作太滿,會讓人失去思考的時間。

真正好的東西,是要花心思“想”出來的。工作後期,我的小領導總是跟我說:“你現在根本沒發揮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啊!你想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

說的很有道理。可是我根本沒時間想啊……

連續上班一個月,朝九晚九、十、十一、十二,我沒有時間思考,也沒有時間學習,沒有輸入,怎麼會有好的輸出呢?小領導回憶起面試我的場景,說那時候覺得我見多識廣,可現在覺得我什麼也沒發揮出來。

可是要知道,來面試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同時做著三個品牌的客戶,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知識,每週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寫一篇文章。

所謂見多識廣的背後是多少積累的支撐?

過去的工作就跟過去的戀情一樣,不需要多留戀,通過反思能讓自己得到啟發和成長,就是最大的價值。

最後,希望大家上班衝鴨一往無前,下班群裡安靜如雞,往前衝時不被牽絆,坐下休息也不被打擾!

魏大咩:曾赴英國社區做志願者,後去墨爾本大學完成傳播學碩士學位,從滬上移居杭州。遊戲研究入門學者,廣告策劃不加班文案。24歲開始與糖尿病鬥智鬥勇,從四體不勤的虛胖體質變成每天狂跑7公里的女壯士!滿身力氣,都用來樂呵呵的生活。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並創業,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