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野村綜研朱四明:後市場現在處於一個低出生高死亡的時期

野村綜研朱四明:後市場現在處於一個低出生高死亡的時期

前言:目前,行業的一個現象是迴歸,連鎖都在迴歸區域。

作者 | 王正飛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國特殊的國情,以及技術變化帶來的影響,這三重因素都會導致行業發生變化。比如DRP的崛起,雖然在目前的中國市場,DRP的市場份額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談及後市場的變化,野村綜研(上海)諮詢有限公司汽車諮詢總監朱四明如是說。

在野村綜研,朱四明他們把汽車行業的變化歸納為三個關鍵詞,即智能化、電動化和共享化。

“我們把汽車行業分為六個環節,一是整車製造,二是新車銷售,三是後市場,四是二手車,五是出行,六是金融。”

在朱四明看來,後市場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塊,整個行業的變化都會對後市場帶來衝擊。

一、後市場是一個場景

朱四明將供應鏈歸為三類。

第一類是狹義的保養、小修帶來的供應鏈;

第二類是有技術的深度保養帶來的供應鏈;

第三類是事故車維修。

朱四明認為,未來一定是DRP平臺控局的,所以如果現在純粹做車型件,其實有一定的風險。因為DRP未來掌握資金的分配權,它往下進行分配,並完全可以指定修理廠。

朱四明表示,第一類和第二類是可以相互交叉和相通的,第三類跟前兩類是有一條紅線的,是單獨的生意。

“所有的行業發展都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行業剛起來的時候,高出生低死亡,就是很多人進來,基本上沒人死的,這時候盈利非常好;第二個階段是高出生高死亡,現在的美容行業就是這樣;第三個階段是低出生高死亡,現在我們的後市場就是這麼一個階段;最後穩定階段就是低出生低死亡。”

在朱四明看來,近幾年線下便利店基本全部被投資,其實就是大家看中它線下的場景,因為這個場景可以帶來很多遐想。而後市場其實也是一個場景,因為車主是有一定購買力的。而作為一個場景,就會有很多想象空間。

“後市場本身是一個不小的行業,而且這個場景未來的生態體系如果能夠建設好,它可以帶來很多的業務,比如與車相關的業務、車生活的業務。所以其實現在很多玩家是從整個汽車鏈條或者整個出行層面去做一個佈局,或者更多地說是一個場景。這是他們的初衷,他們能否做成,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二、小生態和大平臺

目前,行業的一個現象是迴歸,連鎖都在迴歸區域。

關於這樣的城市佈局,在朱四明看來,主要是源於大平臺和小生態的概念。

“很多人在一個區域裡想做一個小生態,比如在一個地方,把修理廠整合在一起,將一個區域打透,就是小生態的概念。”

朱四明表示,小生態能夠成立的單元是一個地級市,因為車主有活動半徑,而這種半徑就是地級市。

“小生態的概念,做得最好的是日本。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豐田在一個地域,會有新車銷售、二手車、金融、租賃、配件等,它將這些全部整合並連接在一起。”

朱四明表示,談到豐田,人們往往只注重到它前臺的小生態,而忽略了其後面的大平臺。

“豐田更重要的是後面的大平臺。”

朱四明以配件為例。

通常情況下,對於配件我們不可能在當地做一個小的中心。所以小生態的前提是背後要有一個大平臺。

“我們的競爭場景是在一個城市,是若干大平臺交織在一個地級市,交織成一個小生態。而不是說我們在地級市小打小鬧能成長為大平臺。我沒見過這樣的成功先例。”

朱四明繼續說道,“我們在一個地方展開並把這個地方做透是對的。但是背後可能是要一個大平臺的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講,可能是先有一個平臺,比如先有一個供應鏈體系,然後不斷疊加資源,整合當地的資源。”

三、生態是自然長出的

“做任何一個大平臺,首先得有一個突破口。”

在朱四明看來,以“流量平臺+供應鏈平臺+線下區域連鎖”組合成的平臺,存有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生態硬做是很難做出來的,生態都是長出來的,沒有誰說硬做能把它做出來。比如基於微信,騰訊自然長出了生態。

其次,對於後市場,互聯網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互聯網到底能改變什麼?目前國內2C的互聯網是比較發達的,但2B的互聯網現在還是蠻弱的。

關於2C,朱四明的觀點是,我們其實是很難把用戶的水平教育出來,讓用戶自己去買配件,然後去裝,這很難形成足夠大的規模。

“我始終認為先是大平臺,然後再是小生態。所以現在服務業做得其實是很苦的,我看到很多二三線城市會能迅速出現10到30家左右的小連鎖,但打仗打得很激烈。”

近日,《汽車服務世界》對野村綜研(上海)諮詢有限公司汽車諮詢總監朱四明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摘選,和讀者分享。

《汽車服務世界》:在事故車維修上,您是認為4S店集團能不能有大的作為?

朱四明:事故車維修,其實相對來說跟車型的關係要小一些。因為很多都涉及到鈑噴以及配件,所以最好是一個綜合性的。

從鈑噴中心來看,要麼是4S店這條線,要麼是比較綜合的維修廠。

單獨的一個4S店做事故車,因為量少,很難跟保險公司談,但是4S店集團做這個事就會有優勢。而且,4S集團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它本身就是做區域的快修。

但是它沒做起來,這裡的原因可能是在2017年前新車銷售的勢頭都是很不錯的。

所以整個4S集團都是被車廠控制的。因此對於很多新業態,4S集團一是主觀上不積極,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跟車廠的政策不相吻合。

其實現在區域4S店集團在事故車上是有優勢的,它本身就有很多新的業務,只是還沒有做一個整合。它天生就是一個生態,從新車入口,到金融、二手車、租賃等,只是目前它是割裂的,沒有聚焦。

而在日本,4S店的售後業務早就佔到整個店的100%,這叫吸收率。單單售後覆蓋已經可以有盈利,然後還會有新車銷售和金融。

其實,當你建立一個生態體系後,你的每一項業務都可以跟獨立的第三方去競爭,你的競爭優勢來自於生態體系,因為你的背後有若干個大平臺支撐。

如果我們純粹想做小生態,你的發展會越來越困難。小生態要麼做得超級複雜,比如建立一個特別獨立的修理等,像名車坊這樣的。

《汽車服務世界》:您是如何看待名車坊這樣的模式的?

朱四明:名車坊做得其實是超級差異化的東西,單品溢價高。它相當於自己建立了一個超級複雜的小生態。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問題,因為複雜,它很難去被複制。比如,如果它想在上海擴展到100家,這個難度就會很大。

像名車坊這樣定位高端服務的,日本也有。日本有一個洗車的,1200元洗一次車,只有三家店,生意特別的好。它這種的,首先就不考慮規模化了,因為客戶群體本身就非常少。

《汽車服務世界》:目前市場上很多做售後服務的品牌,可能更多地還是關注於小生態,您對這些售後品牌的理解是怎麼樣的?

朱四明:如果它起步早,但現在它還不管後面,基本上是很脆弱的。未來它很難活得下去。

售後服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業務,當我們正在做這條線的時候,能迅速把這條線往後延伸,可能還是有機會的。

但是如果說你連售後服務這條線還沒做好,就迅速圈了幾條線,每條線都沒縱深的話,我認為這個也是很難存活的。

因為畢竟做得極致的是非常少的。或者你就是做得非常早,比如名車坊這樣的,你就不要擴張,別人想做到這個程度還是比較難。

雖然名車坊這樣的盈利能力還不錯,但是它也面臨一個做不大的問題,因為沒有縱深,而且管理上一定也是不簡單的。

《汽車服務世界》:您認為什麼因素能對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

朱四明:做出一個生態體系可能對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

這個生態體系分為兩層,一是將目前的業態做一個很好的組合,這是大搜車在做的;另一個是順應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帶來的生態體系。

這兩者都將對行業產生深刻本質的變化。

比如日本,它所有的業態都已經有非常好的統合,在地級市交織,後面有若干個大平臺支撐,像整車銷售的平臺、保險的平臺和二手車的平臺等等。

這些也正是大搜車在中國現在做的,我們相當於在補課。

未來的生態,會是被汽車行業的三化趨勢所驅動的,會是新的技術驅動的,就是“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驅動的一個生態。

《汽車服務世界》:

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的汽車後市場的?

朱四明:現在格局還遠未形成。我認為我們要從一個大的角度去看待目前後市場發生的很多事情,這樣才會更有意義。

隨著共享化、電動化和智能化等趨勢,整個汽車行業都在發生變革。為什麼現在所有車廠都在做出行環節,都要擴大這個規模?可能這才是本質的東西。

我們不能只從後市場的維度去看待後市場,而要放到整個汽車行業中去。也許,後市場最後被別人內化了都不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