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她,被視為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親歷親見世事滄桑

如果你旅遊到我國西南名城昆明,問問市民,昆明的眼睛在哪兒?那市民準會毫不遲疑地告訴你,昆明的眼睛就是分分秒秒滋潤著春城的翠湖。

翠湖位於昆明市中心區的北部螺峰山下,雲南大學正門對面,現在已經成為市區最具人氣的公園。其面積不大,僅21公頃,其中水面就佔了15公頃。堪稱袖珍公園。

她,被視為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親歷親見世事滄桑

翠湖景點之一

翠湖的形成有多個版本。一說是古時滇池的水退位,留下的凹地湖泊;另一說法她是滇池的一小水灣,古人在此開闢有稻田、菜園、蓮池等,故稱“菜海子”。還有一說是其東北面有九股泉水,到這裡匯流成池,所以又名“九龍池”。

其實,不管哪種說法,這兩種事實是成立的,即一是翠湖的水連著高原明珠滇池;二是翠湖的水是有源頭的,這才保證了其清泉不斷,四季常青。

她,被視為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親歷親見世事滄桑

如今的翠湖基本架構,是由以1834年任雲貴總督的阮元撥專款所築的,縱貫南北的阮堤為分割線,後又由 1919年任孫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國聯軍總司令的唐繼堯撥專款所築唐堤相互交叉,將翠湖分成五片景區。

湖心島景區以湖心亭和觀魚樓等清代建築為主;東南面是水月軒和金魚島;東北面是竹林島和九龍池;南邊是葫蘆島和九曲橋;西邊是海心亭。

她,被視為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親歷親見世事滄桑

鳥瞰翠湖

翠湖以其特殊的自然景觀,成為雲南歷代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社會名流、文化人士雲集的地方和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分佈區。

成為福地,顯貴聚集,當然離不了文化。所以原坐落於長春路、威遠街一帶的雲南貢院,率先遷至翠湖湖畔,演變為大學,見證了600多年教育文化發展,一改雲南“蠻荒之地”的歷史,成就千萬名文人平步青雲的夢想。

她,被視為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親歷親見世事滄桑

翠湖之望湖樓

由高等教育之地,圍繞翠湖又衍生出一條文林街。雲南文人雅士的情調盡在此街表現出來。酒肆、茶館,文房四寶、書店等,在這條街上一應俱全,自然成為文人們吟風弄月、談古論今的好去處。

時至近代,法國人對雲南的控制加強,翠湖也就成了洋人青睞的地方。他們在翠湖邊建設了雲南最早的電影院——水月軒。隨著洋人的增加,這裡先後建蓋了建蓋了昆明第一家照相館,第一家無聲電影放映室,第一家石印廠……引領了科技之先。

她,被視為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親歷親見世事滄桑

雲南第一個影院舊址

由於昆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華民族最受難清末民族和日本侵略時期,立於翠湖邊的講武堂,培訓出一大批行武軍人,包括我們的朱德總司令;還有抗戰轉移到昆明的西南聯大,也位於翠湖邊,相對安寧的環境,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急需的人才。

她,被視為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親歷親見世事滄桑

陸軍講武堂

翠湖,昆明的眼睛,以其含情脈脈的溫情,不僅滋潤了樹木花草,更滋潤著中華民族的棟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