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山西有座用蛋清和糯米黏成的古城,李自成打了七天七夜,鎩羽而歸

湘峪古堡是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兄弟的故里。因孫鼎相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又任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所以也被稱做“三都古城”。

山西有座用蛋清和糯米黏成的古城,李自成打了七天七夜,鎩羽而歸

湘峪古堡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東南方向50公里的鄭村鎮湘峪村。湘峪古堡四面環山,風景優美。遠望去,屋依著城,城偎著山,粗獷雄偉,是沁河古堡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享有“中國北方鄉村第一明代古城堡”的美譽。

山西有座用蛋清和糯米黏成的古城,李自成打了七天七夜,鎩羽而歸

湘峪古堡整座建築佔地3.2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其中最富特色的建築是“雙插花”院落。孫鼎相曾經出訪西歐,學習過西歐的一些建築風格,諸如高低錯落、左右不對稱等,所以建造家園時就派上了用場。

北方民居的正房一般高度一致或中間高、兩側低,但這座竣工於崇禎十一年的“雙插花”院卻打破傳統,標新立異,形成中間低、兩側高的奇特外觀,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教堂,狀如中國古代雙插花官帽,寄寓官運亨通之意。

山西有座用蛋清和糯米黏成的古城,李自成打了七天七夜,鎩羽而歸

湘峪藏兵洞,將防禦工事、兵營、軍需倉庫的功能合為一體,洞體堅固,所謂“兵洞連城”。它既節省了城牆的建築材料,縮短了建設週期,同時又增強了防禦能力和反擊能力。其中南城牆上的藏兵洞是多層走廊式和串聯式兵道相結合,並且有一套完整的供水系統,打起仗來不用出城牆即可用水。

更為神奇的是,牆磚用蛋清和糯米的合成劑粘合,牆縫如紙,堅固如磐。傳說當年李自成多次兵臨沁河流域,對古堡群落中的湘峪、郭峪、皇城及砥洎城發起攻擊,在湘峪古城外進攻七天七夜未破城牆,鎩羽而歸。

山西有座用蛋清和糯米黏成的古城,李自成打了七天七夜,鎩羽而歸

湘峪古城藏兵洞,以其極富創造力的設計與優良的建築質量而成為冷兵器時代防禦工事的傑出典範,更是民間軍事工程的巔峰之作。

城堡內院院相通,樓樓相連,或曲徑通幽,或逶迤交錯。走進尋常巷陌,抬頭望去,高大的門樓,精美的木雕、牌匾就在眼前;低頭一看牆裙石雕異常驚豔,門柱的石礎則古色古香。

山西有座用蛋清和糯米黏成的古城,李自成打了七天七夜,鎩羽而歸

這些建築無不體現著他們對內凝聚、對外排斥、居安思危的地域性格以及可防可守,可居可遊的理性思維,傳達著建設者的人生哲學與美好希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