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P2P網貸“頭部平臺”標籤遭濫用 投資人該如何分辨?

P2P網貸“頭部平臺”標籤遭濫用 投資人該如何分辨?

行業的頭部企業,是同行業公司認可的標杆,對於其他公司有示範帶動作用,無論是發展期還是低迷期,人們都會重點關注頭部公司的表現。網貸行業也是如此,如果連頭部平臺也暴露出了問題,很多人就會認為P2P沒法繼續投資了。

在互金領域,頭部平臺一詞也是這兩年來才開始流行起來的,通常指被公認為實力最強,最安全的一線P2P平臺。但是頭部平臺缺少量化標準,也讓其成為了一個容易被濫用的標籤,某些平臺通過軟文無恥的自稱是頭部平臺,某些投資人也固執的認為自己最看好的就是頭部平臺。

我們先來看看多數投資人是怎麼給頭部平臺定標準的:

1、各大第三方排名都相對靠前的平臺;

2、背景優勢明顯,兜底能力強,業務純熟的平臺;

3、規模大,品牌知名,盈利能力突出的平臺等。

如果以上三點都符合,那足以稱得上是頭部了,基本不會有人質疑。但有一些平臺沒有相應的實力與能力,卻強行給自己貼上了頭部平臺的標籤,例如:

1、以為能挺過前幾個月兇狠的雷潮,就覺得自己算是頭部平臺了,比如三益寶,之前還到處吹噓自己是頭部平臺,結果前幾天就突然出公告限制提現了;

2、強行跟頭部平臺作比較,天天發軟文把自己和其他公認的頭部平臺放在一起濫竽充數,譁眾取寵博眼球;

3、混淆概念,認為自己的某一項數據比較突出,就能以頭部平臺自居了,比如註冊用戶多,交易量高,線下規模大等等。

頭部平臺的標籤頻遭濫用,會造成以下問題:

1、擾亂投資人的選擇,盲目信任一些實力並不強的平臺,如果出現風險,很容易對投資人造成重創;

2、導致真正的頭部平臺躺槍,所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宣傳頭部平臺的越多,出現問題後波及的範圍越大,就跟之前以國資和存管作為標籤的平臺一個下場;

3、影響投資人對於整個P2P行業的信心,看到某個所謂頭部平臺出事的報道,不管是不是真的頭部,都會打擊和動搖投資人的信心。

P2P網貸“頭部平臺”標籤遭濫用 投資人該如何分辨?

頭部平臺現在成了網貸業的“概念股”,平臺喜歡用頭部平臺來定義自己,也是因為第三方與投資人的盲目推崇。某些投資人對於大平臺確實過於迷信了,其實任何平臺的發展都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目前一些知名的頭部平臺在過去幾年都風波不斷,僅在今年就遇到過不少爭議,例如:

1、拍拍貸之前受監管政策的影響,導致連續數月大幅流出,甚至主動要求第三方清空了其數據和排名,減弱投資人的持續恐慌;

2、陸金所代銷的理財產品頻頻遭遇展期、違約問題,總被與陸金服並列報道,多次被人誤傳成逾期甚至爆雷,造成投資人的集中債轉;

3、信而富此前多次受業績虧損,股票下跌等負面影響,導致很多人對於平臺的穩定性表示擔憂;

4、宜人貸雷潮中交易量暴跌,還頻頻被傳出準備“拆標”的小道消息,引得人心惶惶。

P2P網貸“頭部平臺”標籤遭濫用 投資人該如何分辨?

投資人完全沒有必要過度關注頭部平臺,既不能忽視頭部平臺的風險,也不能說因為頭部平臺出事就直接否定整個行業。投資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拒絕跟風,頭部平臺也會有不同的業務類型和運作模式,而且收益普遍偏低,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2、頭部平臺更多的是用來作為參考和比較,平臺的風險都是動態的,需要長期的考量,也許有些平臺一時能達到頭部的標準,但由於模式限制,以後想合規卻基本無望,並不適合長期投資;

3、一些非頭部平臺因為規模小,投資人群固定,反而更能抵禦風險,至少要比一些偽頭部平臺要靠譜很多;

4、自己選擇的平臺不一定要有規模、品牌和排名,但是一定要跟著政策方向和行情走,絕不能背道而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