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理想和夢想的交織變化

“生命課堂”倡導教師“做自己的教育”,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推崇“教師中心”論。以教師為中心設計並實施教學,同樣是“生命課堂”所反對的;教師想怎麼教就怎麼教、想教什麼就教什麼,把課堂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而隨意處置的行為,並非我們追求的“做自己的教育”。

“做自己的教育”首先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這是從理性層面而言,從感性層面來說還有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理性層面的理解和感性層面的理想,相輔相成的構成“做自己的教育”的基礎。離開這兩樣中的任何一樣,或是缺乏理解,或是缺乏理想,“做自己的教育”都不可避免的會走入誤區。正因為如此,“做自己的教育”不但不拒絕學習和借鑑,反而更加的需要學習和借鑑。只不過這種學習和借鑑不是要做別人的“俘虜”,而是為了更好的強健自己,正所謂“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理想和夢想的交織變化

我至今沒有發現哪一種教學理論或哪一種教學模式可以解決教學的全部問題,或是讓一個教師輕鬆的處理教學中隨時發生的不可預知的問題。即使我們把那些經過時間的檢驗而被確認為真理的教學原則作為教師時刻恪守的行為準則,在真實而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它們也會表現出令人無奈的侷限性和軟弱性。所以教師必須把它們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或可以稱之為“個體性知識”和“個性化知識”,才能有效地幫助教師應對各種情景、解決各種問題。一線教師所信奉的教育學是教育實踐學或實踐教育學,實踐性是教師所要具備的所有教育知識的最突出特性。作為實踐主體的教師其作用和地位是誰都無法替代的,事實上每個教師都在“做自己的教育”。但是,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教師或被迫或甘願或無意識的抹殺了自己,所以“生命課堂”一直呼籲“做自己的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講,是要喚起教師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理想和夢想的交織變化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殊不知教師若不能很好地完成“自育”的任務,是絕不能肩負起“育人”的使命的。我們都非常清楚一點,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絕不僅限於教師所教授的課程,古人早已對“言傳”和“身教”的關係進行過論述,“身教”重於“言傳”的共識得到普遍認可。如果教師不去勇敢的追求、大膽的實踐“自己的教育”,又怎麼能夠影響並帶領學生成就“最好的自己”呢?如果我們不鼓勵教師挑戰權威突圍自己,又怎麼讓教師鼓勵學生開拓創新呢?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的教學內容其實是同等重要的影響著學生,在很多時候,前者的影響力更深遠、更為持久。講臺下學生才能百花齊放;講臺上教師若是迷失了自我,講臺下學生必然更加迷茫。己之混混焉能使人之昭昭,“做自己的教育”對教師而言,何嘗不是“對自己的教育”呢?
理想和夢想的交織變化

教育改革必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事實上我們正處於各種各樣的改革和創新的包圍之中,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該怎麼辦?“巋然不動”當然不是最好的選擇,不管人們賦予它如何的解釋,比如不忘初心。“任憑風吹浪打,我自歸然不動”的背後所隱藏的往往是迷茫、無奈還有懈怠。時代的飛速發展變化必然會帶來各種挑戰,改變是必然的選擇,創新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遺憾的是很多人採取“鑽過去”的辦法,放棄自我、匍匐前進,為了改革而改革,為了創新而創新。
理想和夢想的交織變化

課堂是實現教師教育理想的地方,也是點燃學生人生夢想的地方,“做自己的教育”讓理想和夢想在課堂交匯,讓理想孵化夢想,讓理想喚起夢想,讓理想照亮夢想,讓理想溫暖夢想,讓理想和夢想交相輝映——這是“生命課堂”的一點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