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一個“一重”帶起一個配套園區

黑龍江日報9月24日訊 30多歲的董超格外忙碌,每天電話不斷,都是合作伙伴的邀約電話。現在是加工旺季,身為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一重”)重型裝備事業部“成套監理團隊”的一員,每加工到一個環節的尾聲,合作伙伴都會邀約上門檢查,一時之間董超應接不暇。

董超的忙碌源於中國一重與齊齊哈爾富拉爾基區共同謀劃的“一重產業園”。2017年以來,中國一重積極探索央地合作,謀劃新的配套發展模式,提出建設“一重產業園”。中國一重核電生產部部長王國悅對記者說:“集團謀劃的配套發展模式,並非是單純的地域概念,而是一種配套企業管理系統。我們將符合‘中國一重’配套標準並且願意進入配套體系的企業納入‘一重產業園’,在一個平臺上對質量、標準進行統一評價和管理,在交貨日期上進行科學排單。不但可以幫助集團解決供應商過於分散、管理難度大、管理成本高的難題,而且進入產業園的企業也可以擁有配套、付款優先權。”

建設“一重產業園”的規劃得到省市區三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我省正在建設工業強省,高端裝備製造業是利用我省“老字號”優勢,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途徑。齊齊哈爾市數次牽頭為中國一重舉行配套對接會,廣邀裝備製造、運輸物流、金融企業和研究所,並且成立了產業聯盟,力促形成以一重集團為龍頭的高端製造業集群。就連齊齊哈爾在外招商時,也把中國一重作為金字招牌,鼓勵外地企業來鶴城為央企配套。

提起為中國一重做配套,有一個問題必須釋疑——為何“一五”時期就落戶於龍江的大企業配套企業卻遠在外省?

對此,王國悅解釋說:“集團在2004年以前年產值不足10億元,談不上發展配套產業鏈條。2008年,集團的產值激增到120億元,在尋覓配套企業時發現本地企業規模偏小,只得去外省尋覓合作伙伴,此後形成定式。2016年,我國裝備製造業遇冷,南方部分裝備製造企業遭遇資金困難紛紛停產,集團迫切需要重新梳理配套協作產業鏈條。若配套企業能集中在我省,僅節省下來的產品運費和監理人員的差旅費就非常可觀。”

地方政府的熱情洋溢與中國一重的迫切需求形成合力。“一重產業園”建設以來,通過首批評價入園的企業有21家,其中成套供應商12家,配套供應商9家,分佈在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地。有了產業園的帶動,2017年,中國一重在我省本地配套企業比例由不足20%提升至37%。此外,還和20餘家加工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今年8月28日上午,再傳好消息——中國一重、富拉爾基區政府與10家國內知名裝備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10家企業將落戶齊齊哈爾富拉爾基區,共同打造“一重產業園”。

雖然配套企業數量在增加,但配套能力還多集中在零部件配套,獲得高額利潤的大部件配套訂單仍多在外省,而大部件訂單佔據了一重配套總額的四分之三。儘管如此,我省企業仍受益良多。今年上半年,中國一重簽署的配套額達5.5億元,省內企業配套額約佔20%,在1億元左右,而去年本地企業獲得的訂單僅為1000萬元。

為了儘快幫助本地企業提高配套能力,中國一重鼓勵本地的4家企業形成小的產業集群抱團發展,並與之簽署了1000萬元的大部件配套訂單。為加強對供應商質量管理,重型裝備事業部成立了“成套監理團隊”,派專人盯住配套運轉。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王國悅說:“這是一次嘗試,希望推動本地裝備製造企業形成大企業帶動小企業協作發展,不斷提升本地配套能力,未來將本地配套由37%擴大到50%~60%,從而推動我省裝備整機及關鍵零部件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撰寫出央地合作的中國一重模式。”

新聞鏈接

近年來,我省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初步建立健全了改革政策體系。自2016年以來共推進34戶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組織出資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狠抓龍煤集團等重點企業脫困,積極引入建龍集團對北滿特鋼重組。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明顯:2017年省國資委出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14.6億元,同比增長16.3%;利潤總額34億元,同比減虧增利47億元;上繳稅費46.8億元,同比增長39.3%。2018年1~8月,省國資委出資企業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8.3億元,同比增加4.3億元,增長1.1%;利潤總額20.3億元,同比增加1.3億元,增長7%;實際上繳稅費38.5億元,同比增加12.4億元,增長47.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