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輿情覆盤報告“三步走”

輿情覆盤報告“三步走”

覆盤,圍棋術語,也稱“復局”,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招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這對尋找攻守漏洞,增強對弈敏銳感大有裨益。“輿情覆盤”作為一種結構化的從經驗中學習的方法,能幫助各級社會管理者更科學、規範地將經驗轉化為能力,有助於輿情預警和風險防控體系的建設。覆盤是一個不斷學習、總結、反思、提煉和持續提高的過程。寫好輿情覆盤報告,可分三個步驟:

一、信息收集——此中有真意

信息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輿情實踐,重點在於利用覆盤機會,精準梳理網民在輿情事件中產生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以為後事師。在應對輿情的過程中,涉事單位的聯動機制、反映速度、應對策略、回應態度以及這些要素在輿論場激發的反應,都是輿情覆盤的重要細節。輿情事件的升級節點、降溫拐點以及輿論場的嘈點,也需要在覆盤報告中逐一體現。網絡輿情從線上走到線下,虛擬與現實的互動性和融合性不斷增強,使得輿情出現動態演繹和多元表達等特點,這就需要針對輿情處置過程中已經發生、正在發展和不斷變化的特徵,把有價值的原始資料及加工整理的信息積累起來,以備查閱。

輿情覆盤信息的收集方法,包含三項主要內容:一是拓展信息廣度。運用“大數據”思維,將輿情發生、發酵、高潮、消退、反覆、妥處等環節的信息全面收錄,必須做好分類編目,其目的在於方便查找和提取;二是發掘信息深度。這需要專業輿情分析師深入輿情處置一線,掌握輿情應對第一手信息,加強對涉事單位組織機制、黨政領導性格氣質類型(包括履歷)、涉事部門的職能交叉等情況分析排摸,綜合考量、深入分析;三是提升信息準度。對於收集到的信息數據,要在鑑別、分析、彙總、歸類的基礎上,作出推測、判斷、演繹,儘量避免信息的失真和損耗,確保這些記錄反映最終的規範,為後續輿情動態評估奠定基礎。

二、內部討論——欲窮千里目

多視角、多層次地研究網絡輿情,是輿情內容多元性及輿情影響複雜性的必然要求。紛繁複雜的網絡輿情聯繫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僅憑直覺感受、感性認識來複盤,已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內部討論是輿情覆盤的“預演”,在多層次“會診”中,輿情分析師們不僅要反映輿情的現象,還要儘可能揭示輿情演繹的規律,推動事件從感性認識向量化研判轉變。具體方法可運用專業輿情考評系統以及成熟的測評手段,對涉事單位輿情能力素養情況進行測評,給覆盤提供量化依據。討論事項包括但不限於:苗頭輿情升級成因、輿情變異升級原因、選定某糾正措施的原因等。

根據溝通對象,內部討論又分兩個層次:一是涉事單位領導及具體對接人員總結得失。作為責任主體,他們是否遵循輿情演繹規律,是否掌握了輿情妥處的方法,是否線下切實解決問題,決定著輿情應對的成敗,其經驗教訓值得深思。領導同志在輿情中的站位和視角不同,不僅掣肘和權衡因素更多,而且普遍存在患得患失心理,從他們的角度進行梳理更具有實戰意義;

二是參與事件處置的輿情分析師在團隊例會上分享處置心得。覆盤例會按照輿情簡述、風險梳理、處置過程、主要經驗、教訓啟示等環節展開,其他輿情分析師就此展開討論,共同做好信息彙總、完善和更新工作。正因為分析師們觀察角度和知識結構各異,內部討論有利於大家在思維交鋒中快速成長、共同提高。

三、客觀撰述——得失寸心知

輿情主體層次多樣,輿情信源紛繁複雜,輿情演繹機動多變,諸多輿情事件其實是考驗地方黨委政府網絡執政能力的“試金石”。輿情覆盤報告,不是簡單的事件回放,還包括對當時的輿論情境復原。所謂情境,一般指圍繞事件的信息場,輿論攻防的思維場,多元表達的情緒場。對於信息場的覆盤,有助於理清事件的基本事實和輿情演繹的基本路徑;對於思維場的覆盤,有助於判斷輿情升級變異的深層因素和隱形文化;對於情緒場的覆盤,有助於釐清網民的共性心理狀態和行為,探索網民持續性的定力衰減和自我意識的矇蔽。

撰寫輿情覆盤報告,站位要高,立足社會治理創新,認清打造清朗網絡空間的重要性,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思維要活,運用關鍵點法則進行思考和推演,結合熱點、疑點、癢點、痛點、拐點等,全面的、 聯繫的、發展的、辨證的眼光分析輿情;下筆要實,正視輿情處置過程中存在的矛盾關係,將輿情研判與執行實踐參照比對,經驗要寫深寫透,教訓也要尋根溯源,從而排除錯誤的認識和路徑,找到更有效、更符合本質規律的做法。

精在學習,學而後知不足,用而更知不足。輿情覆盤報告的動態化、立體化視角,不僅可以幫助社會管理者梳理輿情因變事項,還可以對輿情趨勢進行虛擬探究,探索網絡治理思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更好的幫助社會管理者提高政治敏銳性、政治鑑別力和綜合分析研判能力。在輿論生態複雜多變的今天,我們尤其需要以“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案例”為素材,學會從複雜的現象中尋找規律性認識、趨勢性風向,從而為同類輿情的風險防控提供更多規律性、科學性的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