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品名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文學體裁: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南唐二主詞》


作品原文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白話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背景介紹

這首詞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名家點評

這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譽為 “詞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據王輊《默記》載: “歸朝(指李煜降宋後),鬱鬱不樂,見於詞語。”本詞就是抒寫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嘆亡國之痛的情懷的。

——王方俊

亡國之音,何哀思之深耶!”傳誦禁庭,不加憫而被禍,失國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傷矣。《後山詩話》謂秦少游詞“飛紅萬點愁如海”,出於後主“一江春水”句,《野客叢書》又謂李白之“愁高灩澦堆”,劉禹錫之“水流無限似依愁”,為後主詞所祖。但以水喻愁,詞家意所易到,屢見載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詞而論,李、劉、秦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後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

——俞陛雲

一聲慟歌,如聞哀猿,嗚咽纏綿,滿紙血淚。

——陳廷焯

了更多藝術內容,歡迎訪問叮叮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