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人類為什麼要改造太陽系才能生存?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並沒有很好地保護地球,反而對地球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地震,颱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也慢慢多了起來,而人類的壽命不斷增加,地球資源的逐漸枯竭,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多,人類未來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移民外星球。

宇宙浩瀚無邊,有著無數的星系和恆星,像太陽系這樣的星系有很多,和地球相似度非常高的類地行星也有很多,但為什麼人類必須要改造太陽系才能生存呢?可能很多人會說,既然宇宙中那麼多和地球相似度非常高的星球,有一些類地行星可能和地球一樣的環境,人類完全可以適應,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直接居住,移民到那裡不是很好嗎?

確實,宇宙中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也發現了一些和地球環境差不多的星球,這些星球有可能有氧氣,有大氣,有磁場,完全是複製版的地球,能夠移民到這裡自然是非常好的,但是這樣的星球離我們太遠了,少則幾十光年,多則幾千光年,以我們目前的科技,宇宙飛船的速度航行一光年都需要上萬年的時間,我們完全沒有能力去太陽系外尋找宜居行星。

人類為什麼要改造太陽系才能生存?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

受科技的限制,未來人類可移民的選擇只能在太陽系,也許有的朋友說了,那趕緊加快研究光速飛行技術,只要人類的宇宙飛船有了光速飛行的能力,我們就可以移民到太陽系外和地球差不多環境的類地行星上,可是想要研究光速飛行,對我們來說還太遙遠了。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物理的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不可達到或超越,在我們現有物理理論中,光速是一個不可達到的速度,但光速甚至是超光速物質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雖然我們也想研究出光速技術,但受限於我們的物理理論,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接觸光速,甚至想入門光速現在都找不到方向。

想要真正進入研究光速的門檻,必須要打破現有物理理論的限制,但這將是更難的事,好比你讓古代人研究現代飛機,完全找不到該從何下手。光速技術人類想要真正研究出來,最少也需要千年的時間,有一些人認為人類可能需要上萬年的時間才有可能研究出光速飛行技術,可是地球的環境卻等不了上萬年的時間,霍金曾經發出預言:留給人類的時間可能只有幾百年了。

霍金的預言並不是空穴來風,現在地球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感受到,首先是資源越來越少,我們現在的發展利用的資源主要還是地球上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有一點少一點,用完就沒了。其次地球的環境現在是越來越差,尤其是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溫室效應越來越厲害,全球氣溫在不斷升高,由此造成的各種自然災害也多了起來。

人類為什麼要改造太陽系才能生存?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

每年到了夏季,高溫天氣讓人們苦不堪言,海上的颱風頻繁,強度也是越來越高,沿海地區的國家和城市遭受重創,颱風帶來的暴雨天氣多了起來,洪水,泥石流等災害也多了起來。最後就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全球的人口不斷增加,現在全球人口約70億,有科學家預言本世紀底,全球人口可能突破200億大關。

全球人口的大量增加,將面臨更多的問題,人類的生存空間慢慢被壓縮,未來隨著南北極冰雪的融化,海平面大幅上升,陸地面積會大幅減少,人口又暴增,地球已經慢慢開始無法滿足幾百億人口的生存,我們必須要走出地球,去其他星球生存。

我們幾千年內只能在太陽系尋找可移民的星球,但是太陽系處在宜居帶內的行星和星球,科學家通過派出探測器通過探測發現,都是無法適應人類生存的,要想生存,我們必須要花費時間和資源去改造才行,現在第一目標就是火星。

火星的環境人類是無法直接居住的,但火星相對其他行星還是好改造一些,通過改造火星,火星在未來會初步能夠適應人類一部分移民,但火星也滿足不了全人類的移民任務。還要去改造其他的一些星球。木星的幾個衛星也是人類的第二目標,像木衛三和木衛六都有厚厚的大氣層,而且地底下可能還有大量的液態水,就是溫度非常低,如果我們能夠通過科技給木衛三和木衛六進行升溫,讓星球溫暖起來,液態水就會覆蓋星球表面,慢慢大氣的氧氣也會多了起來,也會適應人類的生存。

人類為什麼要改造太陽系才能生存?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

最後要改造的就是金星,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但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和地球地質結構非常相似的行星,金星和地球是姐妹星,但它表面的溫度高達400多度,也有厚厚的大氣層,只要能夠將金星的大氣成分進行改造,慢慢讓表面的溫度降到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步,不過金星上面沒有液態水,沒有水人類是無法生存的,因此改造金星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弄來大量的水,這個需要弄一顆含大量水的小行星和金星發生撞擊來改造,地球最初的水也是這麼來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太陽系只是我們最初的改造星系,當我們有能力走出太陽系去探索的時候,就可以尋找太陽系外適宜人類生存的天然星球,不需要進行改造就可以移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