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好演員雖多,爛劇本更多,“整容式”演技敵不過“毀容”劇本

新一季的《我就是演員》開播了,話題度和收視率依舊不錯。從去年開始,演員的演技逐漸開始被重視,業界在經歷了短暫的“唯流量”浮躁期後,迎來了好演員的春天。但是,爛劇橫行現象卻沒什麼變化,看來,一部電視劇光有好演員,也無法根本解決劇本粗製濫造帶來的原生硬傷。演技再“整容”也只是錦上添花,扭轉不了“毀容式”人設和粗製濫造的劇本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好演員雖多,爛劇本更多,“整容式”演技敵不過“毀容”劇本

演技再好毀於人設

正在衛視熱播的《月嫂先生》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成績,但是在熱播的同時也讓很多觀眾質疑劇情太敷衍,很多橋段似曾相識。原本講述男月嫂這一特殊行業的經歷,卻拖拉了近30集講男女主角從相知到相愛的過程,同時還穿插了商戰和親情元素,這讓原本想看個新鮮的觀眾希望落空。也印證了一句網友總結的經典吐槽:所有打著現實題材旗號的職場劇都是在以現實為名,讓主角談著瑪麗蘇的戀愛。

《月嫂先生》在演員的配置方面新老搭配,李小冉、吳奇隆、許娣、白啟迪等演員都是業內和觀眾有口皆碑演技不俗的實力派演員,他們在劇中也展現了合格的演技,奈何被劇本耽誤,原本能夠發揮得更好的演員,被粗製濫造又東拼西湊的劇本搞得分裂。42歲仍然膚白貌美、顏值很能打的李小冉,在劇中飾演一個女強人,但這位女強人能力沒看出多少,吵架惹事的功力卻讓人幾集便領教到了。第一集上來就態度惡劣犯錯不改、打碎別人家東西拒不賠償,簡直是女版“無敵破壞王”。這樣不討喜的角色即使仍然被李小冉奮力演出了些可愛的感覺,但對於曾經獲得“十佳演員”的李小冉來說,她其實可以演得更好,但劇本限制了她的發揮。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林依晨身上。作為臺灣第一個憑藉偶像劇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演員榮譽的林依晨來說,她的演技有目共睹,但在《老男孩》中,她飾演的女主角林小歐卻被觀眾稱為“史上最討厭女主角”,而被討厭的原因正是劇中人設不討喜。作為女主角,林小歐愛越界管閒事、受到別人幫助當做理所當然、路遇碰瓷反罵好心人等惡劣事蹟一籮筐,難怪不少觀眾表示這劇不需要女主角,只看劉燁、雷佳音、李光潔和胡先煦插科打諢就好了。

還有囊括了倪大紅、劉奕君、趙立新、富大龍、杜志國等40多位“老戲骨”的《遠大前程》,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劇本粗糙人物扁平,靠著眾多老戲骨的演技撐起了整部劇,這麼豪華的陣容卻用在了這麼爛的劇本上,讓人大呼可惜。

胡亂改編不接地氣

還有一些電視劇綁定了大IP就滿以為無後顧之憂,無論是對於內容落地還是人物性格都沒有好好打磨,將到手的一手好牌打稀爛。比如,曾被稱為“晉江三大奇書”之一的《鳳囚凰》,擁有眾多擁躉,該數的改編自然引起了格外高的關注,然而該書被改編得面目全非,先是在開拍之初臨時更換女主角,把原定更符合女主角楚玉人設的楊蓉換成了人氣更高的95後小花關曉彤,引起原著粉和楊蓉粉絲的一片罵聲,隨後更是用10多集的內容就交代完了原著全部內容,後面近40集時間編劇安排了男女主角同時失憶被人利用的爛梗,然後編織了一個全新的故事,看得觀眾和原著迷雲裡霧裡不知所云,最後才發現被騙,集體跑去豆瓣為該劇怒打1星,最終該劇在口碑和收視雙撲街的情況下悄然落幕。

同樣是改編,《白鹿原》成了去年評分最高的國產劇,為了能夠改變貼合原著又符合觀眾的收看習慣,《白鹿原》團隊用了16年時間進行籌備,期間多次拜訪原著作者陳忠實,最終打磨出來的《白鹿原》製作精良、獲獎無數,一眾演員用精湛的演技為該劇錦上添花,可以說,《白鹿原》的成功跟所有主創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而好劇本和適當的改編才是該劇成為精品的關鍵。一部電視劇的劇本質量上乘,這部劇就成功了一半。

此外,除了IP亂改編之外,為了解決劇情與劇名毫不沾邊的問題,有些劇不惜強行用詩詞的詞語作為主角的名字,生硬地令二者產生關係。比如正在熱播的《許你浮生若夢》,男主角羅浮生,女主角林若夢,細究下來,沒有人會給自己的孩子取這樣的名字。《人間至味是清歡》也曾遭受這樣的質疑,劇名一共7個字,6個字都是劇中主角的人名:丁人間、翟至味、安清歡,為了貼合劇名給主角人物起這樣的名字,不僅讓人錯愕,也有專家表示“正常人一般不會起名叫人間、至味,而清歡還是古代煙花女子的名字”。

編劇行業有苦難言

不少國內觀眾對於編劇這個行業有很多怨氣,認為很多好劇就是被他們的金手指一改,弄得面目全非。但是,不少編劇對於這個指控卻有苦難言。為此,記者採訪了某影視宣傳公司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行業內編劇們的待遇其實相當低,不少項目買來了版權,請來幾個沒有經驗的學生隨便改一改就敢拍,還有甚者,劇本三天就攢出來了。而且行業內編劇的待遇,相比動輒酬勞上千萬的演員和流量明星則少之又少。近年來,編劇維權的案例越來越多,包括索要報酬、被抄襲、署名等問題層出不窮,最後維權成功的卻少之又少。即使當時新聞報道再轟動,過段時間有了新的熱點後這些維權就消失在茫茫新聞中不再被人關注,從這些問題中就能看出編劇生存現狀的不易。

作為編劇,即使夠資深,也要面對話語權小的問題,不僅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品會被資方百般挑剔,而且資方還會提出一些奇怪的修改意見,除此之外演員也能對編劇的作品指手畫腳、挑三揀四。比如,著名編劇宋方金曾經炮轟演員宋丹丹亂改劇本,稱其將個人凌駕於角色之上、片場隨意改戲,這個事件在當時引起了轟動。且不論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究其根本,外行人員領導和刪改編劇的勞動成果並非孤例,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屢見不鮮,編劇的話語權依然很小。

成熟的影視體系中,好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缺一不可,但是國內影視行業起步沒有多久,各項體系均不完善。這些年,流量開始成為業界考量的重點,大家一窩蜂地開始爭搶自帶流量的明星,明星片酬隨之水漲船高,使得其他工作人員的勞動報酬被壓縮到最小空間,由於掙不到錢,許多編劇迫於生計而轉行。電視劇開始進入精品化時代,但好編劇卻越來越稀缺,特別是在觀眾審美不斷提升的現今,好編劇更是可遇不可求。一個好的編劇,不僅要能講好故事,針對劇中的職業和細節,也需要花大量時間去考據和核實。這些工作量最終換取的報酬很微薄,或許正是好編劇越來越少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