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無錫集成電路的隱形冠軍|半導體行業觀察

在無錫20餘萬家企業中,隱藏著一批極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型企業。它們的產品質量精良,“專精特新”,在產品、技術和客戶需求層面,目標明確。這些企業因為不和終端消費者產生直接聯繫,所以不為人所知。但它們卻是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稱作“隱形冠軍”,或是潛在的“隱形冠軍”。

回溯無錫的產業發展,物聯網從無到有,迭代演進,蓬勃向前。但“應用碎片化”、高端芯片核心技術被國外公司把持等一直被認為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瓶頸。為引導製造業企業專注創新和質量提升,無錫市政府通過有意識地引導,構建了強大的產業“生態圈”,其中包括應用物聯網的融合產業,也包括物聯網的基石—集成電路產業。他們當中,一批“隱形冠軍”企業在內所構建起來的產業集群正是無錫經濟無可比擬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無錫,“隱形冠軍”的誕生有兩種邏輯,在新興技術行業,一些企業正努力替代進口產品,實現價值鏈的上移,更為重要的是能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

此外,另一些企業在具備紮實技術的基礎上,在服務以及對客戶有效的價值創新方面,不斷根據市場的需求提升自己、創新模式。這些企業都是無錫的名片,也是無錫經濟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無錫集成電路的隱形冠軍|半導體行業觀察

“高度專業性”是核心

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應用領域的芯片設計服務開始有了更多定製化需求。無錫華大國奇科技有限公司便是這個領域具有專業化分工優勢的芯片設計服務企業。

半導體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幾經波折,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奇科技總裁谷建餘就是最早的一批集成電路專家之一,1982年他畢業於中山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曾負責北京第八七八廠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工作,1995年赴美后曾任美國三星半導體、Cadence、Hifn、凌訊等公司高級工程師、主任工程師、設計總監、高級總監等職務。

2009年,國奇科技在無錫成立,這家年輕的公司堅持走高端路線,對標美國高通的設計技術,要求不能比高通使用的工藝技術晚一年以上。“我們使用的工藝技術一直領先國內市場,最先進的成熟生產工藝是7納米,我們團隊已經掌握了。”谷建餘表示,在芯片設計服務這一環節上,對工藝認識的深入、設計把控的精準、可靠性指標高、面積最小化、能效最優化,生產的良率高於業界平均水平,都是國奇科技的核心競爭力。

在國奇科技的商業合同裡,有一條是向客戶擔保設計,承諾一次成功。這樣“不得了的承諾”在行業中是極為罕見的,用谷建餘的話說,他們很清楚前沿應用是什麼樣子,也能伴隨行業的脈動提供相應的技術基礎。這更是一個“後來者”對產品技術服務的信心。

集成電路領域創業非常艱苦,前期投入很高,從利潤數據來看,國奇科技去年才開始盈利,另一家江蘇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如此,但這個領域“生態”一旦形成,後期回報極大,所以稱之為行業潛在的“隱形冠軍”。中科君芯總經理肖慶雲表示,“在這個領域,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賺快錢,從消費類到工業級,我們看到了大規模的應用前景。”

中科君芯是一家2011年底成立的芯片設計公司,是國內最早專注於IGBT芯片的企業之一。這類芯片應用範圍很廣泛,小到家電、工業焊機,大到電動汽車、智能電網、高鐵。但一直以來,從IGBT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器件封裝、測試等環節的核心技術仍掌握在歐美公司手中。中國的IGBT起步很晚,近十年來才開始設計研發,而國際上的研發時間已超過三十年。目前中國市場,90%的IGBT芯片依賴進口,尤其是中高端應用,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10%的中低端市場。

中科君芯是國內唯一一家全面掌握650V到6500V全電壓段IGBT芯片技術的企業,這得益於其成立的背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和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他們既要完成國家科技專項研發任務,又要面向行業客戶的市場需求開展應用開發。從2013-2017年,在家用電磁爐領域,中科君芯成為了出貨量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2017年下半年,中科君芯開始向工業領域以及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軍。

“過去國外主流廠商向中國市場提供的汽車級IGBT產品價格高昂,中科君芯汽車級IGBT產品研製成功後,國外產品價格開始逐步下降。”肖慶雲深知芯片行業對於國家的戰略意義,“我們的目標是實現IGBT產品的進口替代,在消費級、工業級、汽車級三大領域IGBT的國產化應用。”

市場需求帶來獨創性

顛覆性的變革出現,給芯片創業公司帶來了一些突破的機會,中國也慢慢出現了一些具有獨創性的公司。去年成立的無錫瓴芯科技有限公司深受資本青睞,這是一家專業的汽車電子芯片公司,它抓住了車聯網、智能汽車等新興領域的市場需求。“中國的汽車市場目前是世界發展最快最大的,如果芯片完全由國外提供,是很糟糕的事情。”瓴芯科技總經理倪川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積累了多年的汽車電子經驗,對汽車市場的把握,以及汽車電子芯片的創新能力都極富信心。

專業的汽車電子芯片相比其他產品,對開發以及可靠性要求更加嚴格,每百萬個產品中的不良數要求為零。除了技術的研發難度大,組織研發管理的流程也格外重要,確保汽車的安全指數。所以,領芯科技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反覆驗證其產品,在數億個晶體管中查找問題所在,所需要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非常高昂。

談及技術創新能力,倪川認為,“和國際一流公司相比,我們的產品處於同樣等級的水平,未來也會做一些超越。目前而言,資金不是問題,時間才是。 從實驗產品做出來,再到大批量生產,需要6-7個月的時間。汽車電子芯片的生產研發是對多工種協同作戰能力的考驗,除技術以外,管理流程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除汽車電子相關行業變革不斷催生新需求外,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全面深入推進,高精度地圖也成為了智能駕駛、城市管理等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而江蘇晶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處於整個“城市級三維高精度地圖”行業的領跑之列。

江蘇晶眾是晶眾股份的全資子公司,在晶眾交通多年來數據調查服務支撐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靠著技術殺入了“三維高精度地圖”這片藍海。晶眾地圖所生產的三維高精度地圖,將用專業城市級三維數據服務於未來的智能駕駛的產業應用。

地圖本身也代表著基於地理位置大數據的能力,具體來說,江蘇晶眾有兩大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是三維高精地圖的量產能力,逐步在各大城市進行了示範推廣。另一方面,三維軟件產品的研發能力極強,能快速把二維數據轉換成三維的,大大提升了數據生產效率和研發成本。事實上,從二維到三維轉換的數據成本極高,為了打破瓶頸,江蘇晶眾一直致力於破解的三維數據成本的難題。

這個成功破解難題的生產工具就叫“3DRoad”,目前而言,它在國內來說是唯一的,暫時還沒有其他同類產品。系統可根據二維輔助設計製作的數據文件快速、批量地生產三維道路模型,展現真實的場景效果,還能做到動態車流仿真,讓設計“動”起來。

另一方面,在此之上,針對地圖的場景會做很多個性化專門的定製服務,比如交警更關注紅綠燈道路,城市管理要監測城市井蓋,高速公路與市內交通更是有所區別,針對道路設施做更精細化的管理。江蘇晶眾的CTO胡衛榮表示,“前期研發投入非常大,目前,江蘇晶眾處於‘打樣板城市’的階段,希望兩三年後能擁有全國性的擴張。”

製造業轉型中的“隱形冠軍”

早年起家做電容器設備的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現在已經是鋰電池設備行業的“隱形冠軍”—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智能裝備製造商,與松下、索尼、三星SDI、比亞迪等知名電池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成為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典範 。

鋰電池設備最早出現在日本和韓國,所以先導智能一開始就對標日本、韓國的進口設備。幾年前,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松下為了彌補他們自有設備廠的產能不足,在全球考察設備廠。松下找到了先導,他們要求先導做的18650/21700圓柱形電池卷繞機要達到每分鐘30個的產能,而當時他們自己的設備才只能做到每分鐘20個左右。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為了這一目標,幾年來先導花大力氣投入研發不斷調試,如今終於達到了每分鐘30個的全球最高效率,並且很快就可以突破每分鐘40個,遠遠超過了日本韓國設備每分鐘22-26個左右的效率。這個設備已通過鬆下公司驗收,今後將用於為特斯拉電動汽車生產動力鋰電池。先導也是除了松下自己的設備公司以外,全球第二家能為特斯拉提供電池生產設備的企業,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特斯拉背後的“隱形冠軍”。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先導智能董事長王燕清毫不諱言自己的這種執著與堅持。如今,先導的動力電池卷繞裝備性能優於日韓,完全實現替代進口,市場佔有率國際第一,在世界排名前四的鋰電池廠商中應用率達60%左右,被用於寶馬、奔馳、比亞迪等配套生產動力鋰電池。對比國內外同行,先導已經處於龍頭地位,無論是銷售額、規模還是技術,都處於一流水平,2017年營業收入高達21.77億元。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製造業更多的是通過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發展成為“世界工廠”,但其中很多關鍵零部件環節仍是由國外企業提供。因此,在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我們亟須培育一批關鍵行業內的隱形冠軍企業,低調領先市場,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在物聯網的助推下,從“製造強市”邁向“智造強市”的無錫,誕生了一批專注創新和質量提升的優勢企業,在細分產品領域成為全球市場、技術等方面領先的單項隱形冠軍,為實體經濟的“轉型致勝”提供了更多經驗與示範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