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祿勸烏蒙鄉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鑿通“掛壁路” 築起新房夢

掌上春城訊自脫貧攻堅以來,為了讓群眾住進安全、穩固、舒適的新房,祿勸縣烏蒙鄉全面統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烏蒙鄉鎖定的2576戶C、D級危房,已修繕加固852戶,拆除重建1724戶,全鄉開工率達100%,已入住2486戶,入住率達96.51%。

成立建房突擊隊攜手改危房

9月6日早晨6點,烏蒙鄉路政所所長李錫鵬從家裡出來,7點前他要在基嚕村委會接上施工隊趕往安家村小組。

司機、工人、駐村幹部、建房突擊小分隊成員,李錫鵬有著四個身份。由於從基嚕村委會進入到下安家村小組的道路山陡、谷深,加之當地炎熱缺水,一過12點,太陽能將地裡的莊稼“烤熟”,沒有人願意到安家村小組幫忙務工,村民找不到施工隊,建房速度慢,建房材料緊缺等新的問題出現了。

於是,基嚕村成立了由市、縣、鄉各級駐村工作隊員組成的建房突擊小分隊,全程幫扶群眾建房。沒有施工隊,就從則黑、雪山等其他鄉找。沒有司機,李錫鵬和鄉上駐村的同事當起了司機。

每天,他們要負責將施工隊從村裡接到農戶家中,做完活計再送回村裡。材料緊張,就每天統計所需的施工材料,聯繫緊缺的材料,聯繫運輸材料的司機。施工困難、工程進度慢,建房突擊小分隊就到農戶家裡去搬運材料、回填地基。

燒水、洗菜,帶著滿心的歡喜,村民張開友和妻子正在為大家張羅著飯菜,他家的新房主體已經完工,老房子剛剛被建房小分隊租下用來為施工隊做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能住新房,現在不但建起來了,還建得這麼快,前幾天公路才通到家門口,這才幾天,新房就快建好了。”張開友說。

鑿出“天路”方便蓋房

“以前,建房在村裡是新鮮事,實在是房子破舊到沒法住了,就旁邊搭個窩棚,人住在窩棚裡,用老房子來關牲畜。”基嚕村委會安家村村民段福能說,從安家村前往最近的雪山街只能走村民在懸崖山開鑿出來的小路,路面僅有一肩之寬。

看天必仰頭,觀河須彎腰。安家村小組平均海拔1000米,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要到外面去,必須要經過村民在懸崖上開鑿出來的山路。離集鎮遠,路途艱險,村裡的土特產和各種農作物都運不出去,外面的貨物運不進來,長期以來安家村小組都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

絕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學愚公挖石移山,在懸崖鑿出一條“天路”。2017年4月13日,烏蒙鄉到基嚕村委會組織召開下基嚕片區進村公路開挖現場動員會,投資391.1655萬元,設計開挖總長1.92公里、路寬4.5米的基嚕進組“掛壁公路”。

段福能記得,挖路的那段時間,每天下午等村民都回家以後,村裡就會響起炸藥爆破聲。由於公路百分之八十的路段都是懸崖絕壁,挖掘機、鋤頭沒法用,只能先用炸藥炸,然後再用機器挖,每月只能往前推進200米左右。“這不是挖出來,是鑿出來的,是真正的‘掛壁公路’。”

今年5月,隨著最後一方土被挖掉,基嚕進組公路通車,在宣告安家村小組結束沒有公路歷史的同時,第一車危房改造的材料也運到了安家村小組。沙子進來了,鋼筋水泥進來了,房子說蓋就蓋,一間間新房在段福能眼前一點一點蓋了起來,建新房在安家村小組再也不是新鮮事。

烏蒙鄉樂作泥村村民趙玉祿將一袋水泥從驢背上卸下來,看著自家建房的材料一點點運進來,新房一點一點建起來,趙玉祿就開心得合不攏嘴。趙玉祿家所在的發納務村小組拖嘎居民點地處普渡河沿岸,山高坡陡,地勢險要,公路無法開挖,發納務村到樂作泥村委會要走近3公里的山路,危房改造的材料根本沒法運進來。建房,成為發納務村民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7月20日,烏蒙鄉重修了從樂作泥村委會到拖嘎的山路,組織起1支由23個人、16匹馬組成的馱運隊伍,以人背馬馱的方式將危房改造的材料運到農戶家裡。“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己還能住進新房,現在這一天很快就要來了。”趙玉祿數著每天運進來的材料,扳起手指算自己住進新房的日子。

昆明日報全媒體實習記者:字廷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