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當業內還在糾結功能 海爾洗衣機已經跨入衣聯生態

當業內還在糾結功能 海爾洗衣機已經跨入衣聯生態

昊博//撰文

在中國家電產業領域,洗衣機作為典型物理屬性產品,其行業早早就進入更新迭代發展時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百戶居民洗衣機擁有量已經超過90臺,僅僅滿足基本需求的洗衣機產品已漸趨失去競爭力。第三方數據也顯示,月度行業銷量額同比走勢來看,洗衣機2018年前7個月中有4個月是負增長,整個行業進入下行通道。

就在洗衣機行業走在發展十字路口迷茫之際,8月26日,“衣聯生態 締造WE來”中國服裝物聯生態聯盟成立暨海爾衣聯網生態發佈活動在上海舉行。海爾衣聯生態平臺、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等共同牽頭成立中國服裝物聯生態聯盟,吸引了海瀾之家、英氏童裝等100多家大中型服裝企業,以及小乙物聯等20多家物聯網技術企業加入。

洗衣機龍頭海爾為何要在此時跨界搭建衣聯生態平臺呢?這樣一個平臺對洗衣機行業有什麼樣的作用呢?帶著這些問題,家電魂在活動期間,採訪到海爾洗衣機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洗衣機產業總經理李洋和海爾洗衣機生態總經理張濤。聽聽他們是怎樣詮釋衣聯生態。

勇於跨界,衣聯生態橫空出世

在海爾洗衣機看來,洗衣機基本的洗衣功能已經不能滿足高品質需求,也就是說在國內居民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洗衣機單純的洗滌功能對用戶高端洗滌已無法滿足需求,需要從純粹的洗滌向洗滌+護理,從一般面料的籠統洗滌向個性洗護髮展。而在此背景之下,洗衣機已經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要把產業鏈的上下游打通,才能真正實現從功能到生態的跨越。

当业内还在纠结功能 海尔洗衣机已经跨入衣联生态

李洋總經理就講到,“以前服裝行業產品賣給用戶以後,存在著企業跟用戶之間的失聯狀態。對於企業來說,不知道用戶到底怎麼穿著,除非有了質量問題用戶才找企業。而用戶怎樣穿著,通過用戶洗滌的場景是可以還原的。我們的洗衣機相當於是一箇中介或紐帶,連接著服裝企業與最終的消費者。”

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在以往傳統時代這個“中介和紐帶”是無法實現的。“而現在利用物聯網的技術把整個生態鏈接起來,相當於通過物聯網知道用戶具體怎麼洗,在怎樣洗中就可以還原用戶的面料以及習慣。洗滌場景相當於就是信息蒐集和傳遞的過程。這些信息反饋給服裝行業,對他的產品研發、設計、創新有非常重要的素材作用。”李洋總經理是這樣進一步闡述衣聯生態作用的。

一般人都知道,服裝行業最大的痛點就是庫存。服裝是一年四季都有應季的產品,就算現在是夏天,已經在生產明年春天的產品。不過常常因判斷不準用戶需求,一旦生產的衣服款式、顏色不符合市場,就會導致大量的庫存。並且服裝的上市流行週期比較短,每個季節都有新品出現,精準把控需求就是一個難上加難的問題。

“現在海爾通過打通產業之間的壁壘,把服裝從面料、研發、生產、銷售、穿著、洗滌、護理用物聯網技術打通,營造出衣物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形成圍繞衣物的生態鏈系統。這樣的話,洗衣機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洗滌功能,是物聯網時代賦予了它成為生態紐帶的作用。”李洋總經理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待洗衣生態的。

瞭解這些後不難發現,衣聯網是基於衣物上下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實現利益共贏的生態體系,一方面是物聯網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也是用戶對於追求品質生活在穿著領域的必然。

衣聯平臺,讓猶關方價值增值

與傳統時代最大的差別在於,互聯網時代不再是衣物製造商還是洗衣機制造商,不再是完全割裂的兩個領域。在圍繞衣物生命週期的各利益猶關方,實際上是一個價值不斷增值的過程,這樣才能吸引各個利益猶關方的廣泛參與,才能夠在這個價值鏈體系中沉澱下來,形成體系的再造與完善。

当业内还在纠结功能 海尔洗衣机已经跨入衣联生态

李洋總經理就認為,“以前我們是圍繞洗衣機做產品,現在是圍繞衣物做平臺。其中,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做產品只有你(用戶)和我(製造商),做平臺則是從原材料、產品到用戶,大家形成一種共生的價值鏈,核心是實現價值的共享。衣聯平臺,體現的就是互聯網經濟帶來共享精神,平臺如何形成體現價值,核心是如何讓用戶增值。”

從與李洋總經理的交流中,不難發現增值才是利益猶關方形成合力的抓手,才是最本質內在邏輯。“衣聯平臺與電商平臺或者線下門店銷售是不同的。電商平臺是一個多邊交易平臺,不過要買賣這個東西的價值是一定的,要麼是製造商多一點,要麼平臺方多一點,就像一個蛋糕切來切去的。切來切去,很多企業包括電商不掙錢,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矛盾和困惑。而物聯的情況下,用戶可以找到體驗感更好的產品,他就願意為更高端的衣物買單,實際上就是價值增值的過程,產業鏈猶關方通過衣聯平臺,實現了價值的再增值。猶關方何樂而不為呢?”

海爾洗衣機生態總經理張濤,負責衣聯平臺落地執行,他對衣聯平臺從落地的角度有著切身的體驗,“電商平臺屬於交易平臺,只是傳遞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價值鏈本身就這麼長,傳遞價值過程當中無非你多我少的問題,形成不了價值的再增值。直觀一點說,就是蛋糕就那麼大,無非是誰分得多少的問題。”

“而衣聯平臺不同的是本質上創造價值。因為,跟價值創造最重要的兩方都在這個平臺上,一個是用戶,用戶認可體驗就願意付出;另一個是那些廠家,他們通過了解用戶真實需求,創新出更好的服飾引領潮流,其價值自然會大幅上升。”張濤這樣的詮釋更能夠說明問題本質。“一方面這是交易平臺與衣聯平臺的巨大差別,另一方面也是眾多廠家願意進入平臺最大的吸引力。”

海爾這些年一直在探索互聯網時代家電的價值,在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推動下,衣聯平臺的出現並不是憑空想象,也不是再造一個盈利工具。而是抓住用戶需求的升級,打造出一個圍繞洗衣生態利益猶關方的共享平臺。這種“共享”與“價值增值”才是衣聯平臺最大的價值。

前景明確,未來洗衣不再孤獨

怎樣搭建這樣一個利益猶關方的共享平臺,在以往確實存在很多的難點。比如說,怎樣通過現有的物理技術手段來實現?還需要一個業內認可的互聯互通的標準。不過,這一切在李洋總經理看來,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很容易得到解決。

当业内还在纠结功能 海尔洗衣机已经跨入衣联生态

第一,無線射頻識別(RFID),俗稱電在標籤的出現,在服裝行業已經普遍使用,替代了過去的傳統吊牌。現在把這個技術手段加以應用,放在衣物的洗滌標籤上,通過智能洗衣機就可以將洗滌信息上傳到衣聯平臺,廠家對自己的產品在後期的穿著護理上就“一目瞭然”,通過分析就可以知道用戶的對穿衣、洗滌、護理的喜好;

第二,要有一個互聯互通的標準。做一個創新的產品或項目,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否則業界將是各說各話,沒辦法互聯互通形成合作。現在海爾跟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服協一起制定了一個編碼的標準。一旦形成國家標準,這樣大家語言就統一了。

第三形成一個跨產業的聯盟。就是現在正在推進工作,這個從上游原材料、到服裝企業、洗衣機企業、商流企業,彙集到衣聯平臺上,形成了衣物從誕生到使用全流程的生態,洗護只是已無生命週期的一部分,但各個企業在產業聯盟都可以得到價值的增值。

張濤也坦言,過去生產服裝、製造洗衣機也好,用戶洗衣護理也罷,都相對是割裂狀態,現在通過衣聯平臺把大家的利益聚合在一起,形成資源共享,實際上是重要的資源整合,最終一定會是要資源增值做為紐帶。當然,看似簡單的一件事,還是有很多的難點,關鍵在於觀念要跟得上時代。

衣聯平臺 需要落地產品助力

作為智慧家庭的一個組成部分,衣聯平臺只是針對衣物洗護的生態體系。特別是在洗護上,還需要很多智能硬件的賦能,才能很好地完成整個平臺的紐帶作用。張濤所講的智能硬件既包括卡薩帝的高端洗衣機,還包括像乾衣機、熨燙機、洗鞋機等一系列與穿著有關的洗護設備。

当业内还在纠结功能 海尔洗衣机已经跨入衣联生态

實際上,“海爾用的是衣聯+的技術,很多產品帶物聯的功能。海爾已經研發推出了類似於將產品信息上傳的小模塊,只要實現聯網開啟功能後,就可以具備衣聯識別的能力,並將正在洗滌的衣物信息傳遞到雲端,服裝廠家輕易即可瞭解用戶的洗護行為。”張濤對洗護智能硬件瞭然於胸。

李洋總經理自豪的介紹說,“海爾這次在衣聯生態聯盟成立之際,推了包括衣聯網洗衣機產品和小衣管家、語音識別等三大智能模塊,一個語音的,一個淨水的,還有一個水質識別的小球。可以放在洗衣機裡面,可以跟洗衣機通訊,並且上傳到平臺。”李洋總經理還一再推薦採訪的記者們去展區體驗感受小球的神奇。

對於智能小球的作用,李洋總經理是這樣描述的,“以前洗衣是要設定固定的時間,現在有了智能能小球,它會判斷漂洗的水質是否達到要求,達到了自動控制洗衣機完成洗滌,而不用人為再去憑經驗設定。”李洋總經理還說,“這樣網器本身變成一個平臺,洗衣也變成一個衣+N的模式。”

通過對海爾洗衣機高層的採訪,可以清晰地看到海爾洗衣機在行業變革中,再一次走在行業的前列。當行業各個廠家還在追求洗衣機功能之際,海爾已經跳出原有發展的窠臼,在智能生態上邁出了一大步,特別是跨界整合資源,打造圍繞衣物生命週期的衣聯平臺,不僅是在產業發展上領先一步,更是在市場競爭中再一次抬升了行業門檻。

当业内还在纠结功能 海尔洗衣机已经跨入衣联生态

=====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跟蹤研究家電產業發展軌跡,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互聯網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微信號:jiadianhu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