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據中國工程院增選工作辦公室近日消息,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經過兩輪評審會議,各學部初選和全體院士終選等程序,共選舉產生了70位新當選院士。

其中,參與制造運-20、C-919等大飛機,殲-15、殲-31等新型戰鬥機鈦合金部件,有“中國3D打印帶頭人”稱號的王華明教授當選了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官方媒體在王華明教授的資料介紹中透露,他主持研究的新型特種塗層應用於某航空發動機矢量噴管高溫重載驅動機構,累計試車216小時,無明顯磨損,而傳統方案試車10餘小時最大磨損深度達2毫米。該消息表明,中國早已經開始了推力矢量發動機的研製,並且已經取得了高度進展。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在央視報道殲-20的重大消息中,有一個消息是不可輕視的,那就是殲-20的發動機,目前中國已經公開了國產矢量推力發動機WS-15的消息,WS-15發動機又名渦扇-15發動機,最大推力90-100千牛,最大加力推力為150-180千牛,性能達到甚至超越美國F-22戰機裝備的F119矢量發動機。WS-15矢量發動機將會徹底解決殲-20戰機的“心臟”問題,為殲-20的量產、服役掃除最後的障礙。

長久以來,中國發動機的推重比上不去,一個是材料問題,一個是設計和加工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表示,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航空航天發動機用材料、高溫高性能高鈮鈦鋁合金材料將步入產業化階段。新型合金可提高渦扇葉片的耐高溫能力,允許提高發動機進氣口溫度,增加發動機推 力。比現今歐美日本等國家用的鎳基耐高溫合金,比中國研製高鈮鈦鋁合金耐高溫密度超過一半,更關鍵的是,由於高鈮鈦鋁合金的密度低一半,可以大大減輕發動機的重量,從而極大提高了發動機的推重比。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所謂推力矢量發動機,通俗說就是發動機的噴口可以向不同方向轉動,以產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採用該技術的戰鬥機,可以使得起降滑跑距離變的更短,機動性變的更加突出。推力矢量對於第三代戰鬥機的作用目前在國內外還存在很多爭論,但是在第五代戰鬥機上必須裝備已經成為共識。依靠矢量推力技術增強的氣動控制, F-22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大迎角控制能力,基本上解決了曾經制約戰鬥機機動飛行的配平和大迎角可控性難題。雖然推力矢量裝置會增加一定的結構重量,但是第五代戰鬥機由此獲得的性能改善明顯超過了可能付出的所有代價。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軍事專家稱,矢量在實際作戰使用中對飛機運動性能的促進效果非常明顯,如果其他國家發展的第五代戰鬥機不具備推力矢量和大迎角控制能力,那麼在與F一22的單機格鬥中即使氣動設計再完善也不可能獲得優勢。目前已經公開的世界各國第五代戰鬥機之中,只有中國還在使用第三代戰鬥機的發動機,因此中國進行此方面的研究顯然合情合理。

殲-20重大消息:中國公開了WS-15發動機消息

此前有媒體認為,促使中方決定採購蘇-35戰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在研製殲-20戰鬥機動力系統的過程中遭遇了短期內無法克服的困難。中國購買蘇-35戰機可以獲取117S發動機的製造技術,既可以用於推進殲-20戰機的研發項目,也可以用於殲-11戰機的升級。對此,有軍事專家對此評論稱,蘇-35戰機的矢量發動機技術確實是中國急於獲得的,因為矢量發動機技術有助於中國自身發動機的研製,以及瞭解採用這種發動機的戰鬥機在技術上有何具體特點,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的殲-20或者其他戰鬥機會直接採用蘇-35的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