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黃渤《一出好戲》曝光4個殘酷規則,到底打了誰的臉?

黃渤《一出好戲》曝光4個殘酷規則,到底打了誰的臉?

作者|嬌嬌

最近備受關注的電影,應該是黃渤作為導演的處女作——《一出好戲》了吧。看完後,我的感覺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劇情並不難懂:

有天,公司全體員工出海團建。途中,欠下債務的馬進收到中了六千萬彩票的信息。馬進欣喜若狂以為自己的人生要鹹魚翻身了,結果突如其來的驚濤駭浪把眾人帶到了一座荒島上,喪失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


彩票有效期只有90天,怎麼離開荒島、外面的世界還存在嗎、怎麼在荒島上生存……這成了所有人關心的問題。

起初,我以為黃渤會拍最擅長的喜劇,沒想到他從我們最熟悉的人性入手,講了一個“叢林法則”的故事。其中的幾個情節,真實的可怕,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同身受。

| 01

沒有永遠的“王”

當大家遭遇災難,被迫居留在荒無人煙的島嶼後,階層觀念傾頹,一切重新洗牌。當下,如何生存下去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一行人需要一個意見領袖,帶著大家荒島求生。

那麼,曾經當過兵,身體素質過硬的導遊小王,成為了大家的首選。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擁有權力之後,小王變成了“王”,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擺在大家面前最迫切的需要是生存,於是在小王的帶領下大家開始就地取材、自給自足。

管過2年猴、3年熊的小王奉行暴力先行的管理原則。簡單來說就是“你不服我?那我就把你打服了”。

這套準則管理動物可以,管理人未必奏效。這是因為僅僅依靠比其他人高的級別讓大家臣服,不是本領,依靠才能、個人魅力等等與級別無關的因素,讓大家心服口服,才是本事。

強權之下必有暴擊,曾經管理幾個億公司的張總,所有人的前領導,上位了。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張總是資本經濟的寵兒,他深諳其中的遊戲規則。在這個鬆散的集體漸漸形成社會的過程中,張總髮明瞭貨幣。他無意間發現了一艘擱淺的大船,利用其中遺留下的大量物資,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然後制定了新玩法——每個人用島上僅有的撲克牌作為貨幣,換取生活必需品。

由此,島上的人分成了兩派,以小王為首的農耕經濟派,和以張總為首的資本經濟派。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和這兩個人不一樣,馬進提出了“新大陸”的概念,給大家構建了一個荒誕的烏托邦。

在因彩票逾期無法兌換,又和小興發現了死亡的北極熊後,他深信外面的世界已經不存在了,於是,他建立了大同社會:沒有暴力、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人們的娛樂需求逐漸顯現,就連露天電影、廣場舞、唱歌這些娛樂形式也陸續出現在荒島上。

如果單是看到這裡,或許就像姍姍說的:我感覺到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簡單和快樂。可惜,這樣無憂無慮的畫面只能停留在烏托邦中。

隨著一行人發現真實的世界並未消失、被救出荒島,這個荒誕的社會也發展到了終點,大家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軌。

我們把這段情節,還原到生活中,是不是很熟悉呢:

1.三位“王”輪流當權執政,就像簡化版的社會變遷進程,無論是哪個階段,無論在哪種境況下,我們可以確信的是,沒有永遠的“王”。

2.“王”可以在順應時勢的前提下,吸取前任的經驗教訓,

更新自己的管理原則,以期延長自己的職場壽命。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心,同樣是能不能當“王”、能當多久的“王”的條件之一。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 02積累、消耗和希望

在小王和張總兩派對立時,執著於回去兌獎的馬進發現,無論小王還是張總都不能帶他回到現實世界,所以他的第三派在一開始是在最底層的,不止忍飢挨餓,還被人毆打。

那麼,馬進是怎麼完成逆風翻盤的呢?除了天降魚雨外,在劇中,他還說過這樣一段話:

現在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有三點:

第一,積累。只要是這個島上再也生不出來的東西,全是寶貝。

第二,消耗。要讓他們彼此消耗。

第三,希望。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馬進的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

1.消費壟斷和痛點

馬進所說的積累和希望,可以放在一起理解。積累,等同於消費壟斷,而希望其實就是痛點。

就像馬進願意讓大家拿各種各樣的東西來換魚,因為魚已經不是稀罕的東西了,而像手機等等這個島上再也不會出現的物品,才是稀罕的。

靠著這樣的交換,馬進成功壟斷了稀有物資,這樣你需要它的時候,就不得不和馬進發生聯繫。

消費壟斷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大家平時有沒有喝可口可樂的習慣?可口可樂就是消費壟斷的例子之一。它之所以坐上飲料界的頭把交椅,並長盛不衰,原因之一在於它獨一無二的配方。當有且只有一個消費渠道時,它就贏得了不少消費者。

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很像是痛點的解釋。馬進知道大家的軟肋是家人,於是他讓小興修好了發電機,給大家看手機裡的視頻,這也是能和之前生活唯一聯繫起來的窗口。他不僅擁有獨一無二的渠道,還直抵大家的痛點,這一波操作很漂亮。

可以發現,一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在發現痛點和解決痛點方面,一直做的很好。像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方便麵,最開始創始人只是發現排隊買麵條的隊伍越來越長的情況,為了解決每個人都能吃上飯,還要吃得起的痛點,他發明了物美價廉的方便麵。

2.因時而變

馬進為了成功上位,他沒有蠻幹,也沒有硬碰硬。而是讓兩派彼此消耗各自的力量,然後坐收漁翁之利。這裡我把消耗,也理解成時機。

在馬進追問張總什麼時候能帶他們離開荒島時,張總反覆重複的話是:別急,等待時機。

無論對於個人還是企業來說,時機都很重要。“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能不能選擇合適的時機,能不能借勢,往往決定了一個品牌的興衰。

曾經佔據手機市場半壁江山的諾基亞、讓人扼腕嘆息的柯達,在行業發生變化之初,沒有及時做出反應,結果只能是被一舉擊垮,徒留一聲嘆息。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 03必然和偶然

張總成為資本家是必然的,馬進的暴富是偶然的。

在電影《1942》裡,一無所有的老東家和長工在逃荒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老東家:我知道怎麼能富起來,不出十年,我就能像原來的一樣。

長工:東家,等你發財了,俺還給你當長工。

這就是“財商”。

以張總的身家,他對資本、管理必有心得。他擁有的財商,決定了他哪怕失勢,也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因為他知道資本世界遵循著什麼遊戲規則。

而馬進的暴富,在現實世界裡依靠鉅額彩票,在荒島上依靠從天而降的“魚雨”。如果沒有這些意外的第一桶金,他還能鹹魚翻身嗎?

這個情況類似一則新聞,中了鉅額彩票的小王,半年後就把獎金揮霍一空,父親只能住在月租200元的地下室。這是因為他擁有了財富,卻不知道怎麼利用財富。同樣的,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在馬進這裡,若沒有好運的加持,或許就是南柯一夢。

畢竟,打破階層固化,本就不是一件易事。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 04三人成虎

在小王發現遊輪,意識到現實世界並沒有消失後,為了維持權力、地位帶來的優越感,小興和馬進向眾人謊稱小王已經瘋了。

一個人說也許沒有人信,那兩個人、三個人呢。

大家對小王瘋了這件事深信不疑,在拍攝這段劇情時,屏幕上的畫面是倒置的,大概也是為了表達顛倒是非吧。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一個人是真瘋還是假瘋,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是由大家判斷的。在群體喪失判斷力以後,謠言就會無孔不入。而在這個時候,如果誰說了真話,就會像馬進一樣,理所當然的被大家當做瘋子。

劇中馬進一直在重複,這是真的嗎?這是假的!其實真假的判斷結果,除了和客觀事實有關,和每個人的角度也有關係。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可貴的判斷力,不僅僅從別人口中瞭解一件事,還需要擁有獨立思維。否則,我們和穿著“病號服”唱唱跳跳,沒有思想的病人有什麼區別呢。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 05難得

在這個人人自保的島上,馬進有過一念之差,面對姍姍,面對已經到手的地位,還是回到過去,做一個一事無成的loser,他開始掙扎。但馬進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他沒有丟失善心,沒有丟失信念。

“手持希望之盾,壁壘亦是通途”。

籌備這部電影的時候,黃渤說:我不知道這是一座山還是一個坑,是山也好是坑也好,山是自己堆的,坑是自己挖的,我希望讓自己再重新燃起來。

整部電影或許荒誕,但卻熟悉,其中的人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好像都有似曾相識的原型。《一出好戲》用這種戲謔的方式,演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殘酷規則,你扎心了嗎?

黄渤《一出好戏》曝光4个残酷规则,到底打了谁的脸?

作者:阿何,清華大學理工男,職場充電寶&唯庫創始人,感性理性兼備的寫作者,國內知名個人成長研究者,個人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