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3分鐘帶你全面瞭解2018電商營銷點,獲客其實沒那麼難!

3分鐘帶你全面瞭解2018電商營銷點,獲客其實沒那麼難!

“人95%的決定是感性的,只有5%是理性的,大多數品牌的購買,都是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做的感性決定。把握住這95%的感性,觸達並打動消費者,是品牌佔領消費者心智空間的最好方法”寶潔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何亞彬說到。

衝動、感性消費可以看做當今普遍存在的的消費習慣,在《埃森哲:2018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中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收入增長持續跑贏GDP增速,消費支出及消費預期穩步上升。2017年,國民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連續四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並且一半以上的中國消費者願意在未來增加消費。

數據還表明,中國擁有最大的網購人群,用戶高達4.6億,是美國的2.6倍;中國還擁有最大的網購市場規模,線上零售銷售總額高達5.6萬億人民幣(8510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市場美國的2.2倍;中國的移動支付領先全球,2016年62%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使用移動支付,是任何其他國家的3倍以上。

在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中國消費者線上購買力持續增長,移動端支付領先全球的情況下,如何在電商領域分得另一杯羹,小編參考《埃森哲:2018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2018電商營銷白皮書》為大家一一解讀。

消費群體結構

  • 95後多為大學生或者剛進入職場,消費能力處於初級階段;

  • 千禧一代(1988-1995)佔據總人口四分之一,收入較高,有一定積蓄,現在乃至未來都是絕對的消費主力軍;

  • 70後,有用強大的購買力,但屬於理性消費。

消費結構轉變,消費定位升級

在淘寶剛剛走進大眾視野的時候,大家本來是秉著“便宜”“省錢”開始的網購生涯,打著“促銷低價”“爆款”頭銜的商品更是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但是隨著這幾年經濟不斷的發展,消費能力的上升,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消費定位升級。

“低價、爆款”早已不是大家關注的對象,作為消費主力軍的80、90後,現在更注重的是商品的“體驗”“品質”、“高端”、“個性化”,價格上的優勢早已不是優勢,想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用心打造、包裝商品才是最基本的前提。

內容+電商,打造購物社交化

購物社交化的趨勢在近幾年越來越明顯,諸多電商開始從一個純粹的購物平臺向社交+購物的模式轉型。

埃森哲指出,87%的消費者願意和別人分享購物體驗或者發表評論,其中55%的消費者會在社交應用中分享自己的購物。

以小紅書為例,2013年小紅書正式上線,在一開始小紅書只是一個分享攻略的社交圈,以女性分享購物經驗、種草美妝、美食等話題為主,而就在這樣的氛圍下必然會激發用戶的消費慾望,應用戶需求,2014年底社區內加入了電商。

以此可以看出,購物社交化、打造興趣圈子不僅僅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還可以說購物已經成為社交生活的副產品,社交與購物二者相輔相成。

升級購物體驗

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並完成訂單這只是第一步,完成購買—口碑好評—再次購買這一循環體系才能實現平臺的長線利益。

調查表明,中國消費者正在從商品消費轉向體驗消費,在59%的受訪者心中,“購物購買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購買了一種體驗”。

售前的商家信息推送與消費者需求的匹配度、物流配送、售後處理等,每個環節都是相連的,完善每一個環節,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往往換取的不只是一個五星好評,還能激發消費者持續性的購物慾望,還會為初次購買該商品的消費者打消顧慮,增強好感度,提高訂單率。

打造健康消費生態體系

2016年中國體育健身市場規模接近1.5萬億人民幣,其中參與性健身體育市場(包括體育產品、裝備、場館和會員消費)佔80%,預計到2025年,這個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人民幣。

隨著健身運動的生活方式慢慢延展,超六成消費者每週能保持3小時以上的運動健身時長,近四成可保持在每週5小時以上,學歷越高收入越高,越願意為運動投資時間。

可見,消費佔比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運動消費傾向逐漸提升。

但是仍有大部分人僅限於萌發健康意識的層面,如何激發這部分潛在人群市場的消費慾望,併發生消費行為,仍是大部分商家現在需要攻克的地方。

線上線下雙體驗

55%的消費者表示最近一年網購頻率增加,但是部分消費者並未放棄線下購物,相反他們頻繁使用線下渠道消費的比例達到了80%.

尤其在當下消費升級,消費者更注重體驗的情況下,只能在線上購買,卻不能提前體驗,這讓大部分消費者選擇到線下渠道購買。

而在今年即將來臨的618電商節,京東順應時代趨勢,首次實施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戰略,就在前不久小編也體驗了一把,在商場內設有專門的區域,不僅還原了生活場景,還能進行商品體驗,然後在手機版京東直接掃碼下單,享受的仍然是線上優惠的價格。

舒適的生活場景+商品體驗+購買流暢,這極大地促進了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除此之外,小米官方也發佈消息,將在未來6.16-6.18三天時間內,開啟線下125家體驗店。

可見,這種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線上線下一體發展的模式,在未來必然是大勢所在。

營銷渠道多樣化

在“內容電商”大背景下,除了節假日必打折、必滿減、必發券這樣搞價格優勢的硬性營銷方法以外,現在更應該考慮的是怎樣順應、引領消費潮流。

明星效應,在小紅書上只要范冰冰等當紅女星推薦過的美妝產品,一定免不了斷貨的節奏;

藉助社交平臺,在流量紅期已過,獲客成本高的情況下,選擇充分利用人流量大的社交媒體平臺,在目前來看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拼多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了有超低的價格,其拼團+朋友圈分享的模式,使之在朋友圈產生裂變,用戶規模暴增,2017年初拼多多的月GMV才20億,而最近的數據已經將近月GMV400億了。

內容除了文字圖片形式以外,短視頻的熱度已佔據半壁江山,抖音、快手、微博廣泛覆蓋一、二、三、四線城市,就連小紅書社區分享模式也從之前的“圖片+文字”升級為“圖片+文字+短視頻”模式,可見短視頻現在已經是各大電商想要紛紛搶奪的下一個營銷戰場。

未來的消費增長點

《埃森哲:2018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中數據顯示,在未來一年

購物、旅遊、餐飲、休閒娛樂以及子女教育有望成為下一輪消費增長的爆發點。

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不斷上升,2018年電商平臺迎來了更多的機遇,但是機遇是與挑戰並存的,如何在競爭如此激烈、殘酷的局面下虜獲消費者的芳心,相信只要順應趨勢發展,以消費者為中心,解決其痛點,道路才會走的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