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看完《我不是藥神》,如果只感覺催淚,那就太膚淺了

看完《我不是藥神》,如果只感覺催淚,那就太膚淺了看點1:敢於直面提及敏感詞彙

面對電影中的看病難問題,在之前的我國是真實存在的,可為什麼那麼多的國產電影都沒有去描述這一話題,因為這個問題至少在某一層面體現出了政府在這一方面缺少了服務於管理,導致了那一時期有錢的被藥物折騰得賣房賣車,沒錢的或許只有順從天命,把自己生命的長短由上天來定,更有些他們真的是感覺自己就是家庭的累贅,讓他們有了尋死的想法,提前走向了生命的盡頭。而《我不是藥神》電影中直接描述了當時人們看病難,政府無力的現狀,所以這一點是極為難得的。不過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現在我國對於看病難的有效解決,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健健康康。

看完《我不是藥神》,如果只感覺催淚,那就太膚淺了 看點2、向我們現實出了應有的生活價值

電影中徐崢所飾演的程勇,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面對生活的壓力,自己迫於無奈從而走向了偷渡藥品,從中牟取暴利。但我們看到了,影片中的他並沒有被金錢所迷失自我,酒吧中思慧

被拉去跳舞時,他堅決不讓思慧去跳,因為他心中明白思慧之前的跳舞是逼不得已,而跳舞在他看來就像是出醜,為了不讓思慧去跳舞,他一擲千金,不惜錢的多少讓那個男人跳舞,給思慧出了口氣。在得知黃毛沒了時,他一個本身從事犯罪的人直接去打了警官,大聲地說著:他只想活著,他有什麼錯。回來後看著黃毛黃毛回家的火車票哭的不能自已。足以見得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最後印度廠家倒閉,拿著2100進的藥卻只買500,只簡簡單單地說了句“就當是還給他們的吧”,話語雖短但字字真情。這個時候他考慮的不是自己是廣大的白血病患者,這個時候他的思想是偉大的,人更是偉大的。看完《我不是藥神》,如果只感覺催淚,那就太膚淺了

看點3、法依可有情

或許這點我們大家都感覺很正常,但對於一個法來說,法就是一個規則,一個鐵定的規律,任何人都不能碰,中國有句俗語“沒有規律,不成方圓”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而電影中曹警官第一次抓到拿“假藥”的人,可謂是人證物證都在,他原本可以交給上級處理,給自己記上一功,但是聽了那位患者懇切的訴求,他決定放了這些人。而後來主動給上司說這個任務自己完成不了,面對自己被處罰的結果仍是勇敢面對。而電影最後賣假藥被判五年卻猶於程勇是出於救人而非盈利,判刑時間也減少了兩年。電影中真真切切的體現出了法依可有情,這是一次突破,是國產電影的里程碑!

總之《我不是藥神》給我們完美的展示出了國產的電影的動力,也給國產電影指明瞭新方向,希望國產電影越來越好,能夠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看完《我不是藥神》,如果只感覺催淚,那就太膚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