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小麥行情」新麥火爆的背後:賭市、惜售愈加嚴重!

「小麥行情」新麥火爆的背後:賭市、惜售愈加嚴重!

6月17日,記者找到興化市昭陽鎮嚴家村種糧大戶葛新建時,他正忙著在地裡插秧。

“820多畝麥子全部收上來了,產量沒有去年高,質量不錯,很多麥子達到一等麥的標準。”

他說,由於插秧時間很緊,他收上來的麥子還沒賣,“不急,插完秧再賣也不晚,我的麥子肯定能賣出好價錢。”

“前陣子麥子價格不是不理想嗎?”記者問。

“夏收才開始時價格是不怎麼好,現在情況有變化了。”葛新建說,除了自己種糧,他還是一家糧食合作社的負責人,6月上旬,他收了合作社成員300多噸麥子,當時行情不怎麼好,他出的收購價格是每500克1.1元,比國家最低收購價1.15元低5分錢。17日這天,他了解到國有糧庫收購價是1.17—1.19元之間,他打算有空時把麥子全部賣掉,然後給社員二次分紅。“這幾天我看新聞,山東那邊一等強筋麥每斤賣到1.3元,還想著是不是拉到山東賣呢,可惜那邊沒有熟人。”他說,他和合作社成員種的都是紅皮小麥,即強筋麥,今年價格特別好。

江蘇在6月12日啟動了最低收購價收購,不過高郵市高郵鎮新民村種糧大戶譚國勳的麥子在此以前就賣掉了,每500克賣到1.15元,與最低收購價持平。“今年產量低一點,畝均只有750斤,不過價格還真不錯,聽說這幾天很多經紀人出的價格達到1.19元了。”他說,聽說現在多數麥子在經紀人手上,他們特別願意收購紅皮小麥,經紀人對市場行情肯定更瞭解,囤著麥子不賣,說明價格還可能往上走。

“今年夏糧收購的最大特點是市場很熱。”連雲港市新海糧庫主任孔海寧對記者說,他所在的糧庫是連雲港倉容最大的糧庫之一,今年要完成1.5萬噸儲備糧收購任務,可是,到17日為止,還只收到2000噸,儘管是休息日,糧庫工作人員依舊在加班,不過前來交售麥子的農民很少,偌大的糧庫顯得冷冷清清的。“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收了1萬多噸麥子了,夏糧總共收了4萬噸,今年估計連儲備糧任務也難完成了。”

“以前國有糧庫一直是收購主力,今年情況怎麼突然變了?”記者問。

“最低收購價收購的麥子,標準提高了。”孔海寧說,往年夏糧收購時,對麥子的衛生指標要求不是很嚴格,今年則有了明確要求,主要是嘔吐毒素不能超標,每筆糧都要檢測。開始時農民還拉糧來賣,可是有八成糧食不符合標準,沒賣成,農民就不大來了。“我們這邊種的主要是白皮小麥,也就是中筋小麥,今年赤黴病比較嚴重,嘔吐毒素普遍超標。”

“那麼農民的糧食賣到哪裡去呢?”記者又問。

“糧食市場熱鬧得不得了,麥子都從市場上走掉了。”孔海寧說,來自廣東、雲南、福建的糧商扎堆聚集在連雲港,敞開收購農民的麥子。10日左右,三等小麥每500克的田頭價是1.1元、到庫價1.15元,到17日,田頭價就達1.15—1.16元,到庫價更高達1.19—1.2元了,每天價格都有變化。糧商收了嘔吐毒素超標的麥子後,與合格麥子摻雜一下,加工過程中嘔吐毒素又能減少,最後的麵粉成品就合格了。“如果是紅皮小麥,糧商出的價格肯定還要高。”

與連雲港地區主要產白麥不同,建湖縣早幾年就開始調整種植品種,目前紅麥種植面積佔比達到45%左右。“我們今年1萬噸儲備糧任務完成了,收的80%是紅麥。”建湖縣糧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樹東說,全縣種植面積55%的白麥,達到衛生指標的不到一半,目前建湖當地碼頭收購價中,白麥每500克1.1元左右,紅麥則達到1.15—1.16元。他說,今年市場收購太紅火了,現在縣內河道里還停滿收麥子的大船。其中優質強筋紅麥“鄭麥9023”,大家都在搶著收,價格也越來越高。相比較而言,往年是國有糧庫收購為主,國有糧庫給出的收購價能夠左右市場價,但今年不同了,市場價是自發形成的,基本不受國有糧庫收購價格的影響。省裡啟動最低價收購預案之前,加工企業和外地糧商已同時出手,市場糧價就基本形成了。

作為多年的“糧食人”,張樹東今年感慨最深的是,因為市場收購佔了大頭,糧食優質優價的特性體現得特別明顯。他說,往年,紅麥白麥一個價,反正都是賣到糧庫的,農民調優品種的意識不強。今年白麥價格明顯不如紅麥,而且,雖然二者產量差不多,但白麥赤黴病比較嚴重,而紅麥幾乎沒有染病。明顯的價格差在提醒農民,當市場化收購成為主流時,再也不能忽視選種優質品種了!

糧食行業一位專家說,從推遲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到提高小麥衛生指標,傳遞出的信號是比較明顯的:國家最低收購價收購將僅僅作為種糧保本的政策,糧食全面市場化收購已經為期不遠。今年粳稻最低收購價是每500克1.30元(三等),比去年低了0.2元,調價幅度很大。這一價格確定後,今年秋糧啟動最低價收購的可能性非常小,也就是說,稻穀全面市場化收購的大幕其實已經拉開。稻穀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品種,尚且如此,那麼,小麥全面市場化收購為期也不會遠了。“今年夏糧收購其實是全面市場化收購的一次‘演練’,目前來看,‘演練’是很成功的,因為糧價是平穩的。”這位專家說,“演練”的一個成果,是讓農民深切感受到了種植優質品種的重要性,這對將來的糧食生產將帶來積極影響。

濰坊小麥價格一路漲,農戶惜售

目前,濰坊市麥收基本結束,新小麥進入流通環節。6月18日,記者採訪得知,連日來,新小麥一天一個價,後期依然有上漲趨勢,種植戶們紛紛表現出惜售心理。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受多種因素影響,新小麥收割不久便出現了漲價。同時,在小麥收購中,濰坊市嚴厲打擊“壓級壓價”行為。

在昌邑市西白塔村裡,到處都能見到晾曬小麥的場景,金燦燦的麥粒曬乾後就可以入倉了。“今年小麥產量中規中矩,灌溉條件好的地方,畝產量能達到1000斤以上,沒及時澆上水的麥田畝產量只有幾百斤。”該村種植戶溫先生說,小麥的產量已經定型,就看後期行情了。如果小麥價格高點,種植戶們就能增加點收入。

採訪中,一些種植戶表示,6月13日前後的大風、降雨和冰雹天氣耽誤了麥收時間。“今年我們這裡的小麥長得不好,再加上前幾天的降雨天氣導致小麥收割剛剛結束。”昌邑市圍子街道民豐村村民趙女士說,由於沒能澆上水,麥穗長得很小,也不值得用聯合收割機了,“麥穗收割回家後,放到地上軋軋脫粒就行了”。

價格持續上漲,農戶紛紛惜售

按照往年情況,小麥收割回家晾曬後,直接出售給收購商,或者運到收購站出售。然而今年麥收後,種植戶們發現小麥價格不斷往上漲,幾乎一天一個價格。為了等到更好的價格,他們紛紛惜售。

記者採訪得知,6月上旬剛進入麥收時,收購價格每斤在1.12元左右,這個價格持續了幾天後便開始上漲,目前已經漲到了1.2元一斤,而且還有上漲趨勢。

“別看一斤只有幾分錢的差價,但對農戶來說,總收入卻會相差很多。”昌邑市石埠經濟發展區的種植戶於永剛告訴記者,當天小麥收購商給出的價格是1.18元一斤,收購站給出的價格是1.2元一斤。“現在的價格與今年麥收開始後的價格相差6分錢,如果一家農戶種植了10畝地,一畝地按照麥收1000斤計算,就能多賣600元”。

採訪中,多名小麥收購商表示,今年全國範圍內小麥在生長期遭遇多種災害天氣的連續衝擊,4月初倒春寒、5月中下旬多雨以及5月底6月初的乾熱風對小麥產量影響不小,新小麥價格呈現低開高走之勢。另外,受多種政策的影響,制粉企業紛紛開秤收購新小麥,收購主體增加,麥價自然會上漲。至於今年新小麥價格會上漲到什麼程度,現在還很難說。

部門嚴格監管,嚴禁壓級壓價

隨著新小麥進入流通環節,今年濰坊市糧食部門重點加強對糧食企業、個體工商戶、糧食經紀人經營行為的合規監管,嚴打“打白條”、壓級壓價、儲備糧輪換以陳頂新、“轉圈糧”等違反國家政策經營行為。

市糧食局的工作人員表示,一些糧食企業、個體工商戶、糧食經紀人在收購時,刻意壓低農民在售小麥的等級和價格,將優質的小麥壓到普通級別來收購,或將普通的壓到劣質級別來收購,以較低的價格收購到較好的小麥,損害農民利益,這種做法屬於“壓級壓價”,是一律嚴厲禁止的。

記者瞭解到,在小麥收購過程中,因品質不同,小麥也被分為多個收購檔次。根據《2018年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要求,承擔最低收購價收購任務的收購庫點向農民直接收購三等質量新小麥執行到庫價格1.15元/斤,相鄰等級之間的等級差價按每市斤0.02元掌握。由此可見,優質的小麥價格高,品質相對較差的小麥價格偏低。

「小麦行情」新麦火爆的背后:赌市、惜售愈加严重!
「小麦行情」新麦火爆的背后:赌市、惜售愈加严重!「小麦行情」新麦火爆的背后:赌市、惜售愈加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