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為什麼說佛教是著“相”,而儒家才是不著“相”呢?

為什麼說佛教是著“相”,而儒家才是不著“相”呢?

先生嘗言:“佛氏不著相,其實著了相;吾儒著相,其實不著相。”

請問。

曰:“佛怕父子累,卻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卻逃了君臣;怕夫婦累,卻逃了夫婦,都是為個君臣、父子、夫婦著了相,便須逃避。如吾儒有個父子,還他以仁,有個君臣,還他以義,有個夫婦,還他以別,何曾著父子、君臣、夫婦的相?”

  • 譯文

先生曾經說:“佛教提倡不執著於‘相’其實卻是著了‘相’:我們儒家對於‘相’執著,其實卻對‘相’不執著。”

黃以方向先生請教這句的含義。

先生說:“佛教害怕父子關係牽累,就逃避父子之情;害怕君臣關係牽累,就逃避君臣之義;害怕夫婦關係牽累,就逃避夫婦情分。這都是執著於君臣、父子、夫婦的相,才要逃避。我們儒家,有父子關係,就給它仁愛;有君臣關係,就給它忠義;有夫妻關係,就給它禮節。什麼時候執著於父子、君臣、夫妻的相呢?”

相關推薦

為什麼說佛教是著“相”,而儒家才是不著“相”呢?

王陽明 著 葉聖陶 校注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

  • 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的論學語錄與書信集,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集中反映了陽明心學的精髓。《傳習錄》共分三卷,上卷的語錄是王陽明本人審閱過的內容;中卷是王陽明的親筆書信,是其晚年著述;下卷的語錄雖然沒有經過王陽明本人審閱,但具體地敘述了王陽明晚年的學術思想。

《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為語言大師葉聖陶先生精心校注本,是現代人學習、研究《傳習錄》的上選讀本。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