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翻出舊照片——“王成”生活原型趙先友和他的子孫們(三)

聽王志才講趙先友和他的子孫

看過電影《英雄兒女》的人都知道王成的故事,該電影是導演武兆堤、編劇毛烽根據巴金小說《團圓》改編。小說《團圓》描寫“王成在山頭勇敢地犧牲了”,影片中,王成連續呼叫“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拉響爆破筒,與蜂擁而至的敵人同歸於盡的壯舉,令人熱血沸騰。然而,王成的原型趙先友和他的兒子、孫子三代在同一個連隊戰鬥過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題記

翻出舊照片——“王成”生活原型趙先友和他的子孫們(三)

趙先友遺照

趙先友犧牲23年後,他的孫子趙新民來到了這個世上。1981年清明,年逾花甲的陳連華領著孫子趙新民,千里迢迢從樂亭來到瀋陽北陵。北陵裡松柏渡日,綠樹成蔭,高高大大的臺階直通雲天,形如天梯。走上一個高大的平臺,在青松掩映之下,兩側是先烈們一排排整齊的陵墓。英雄趙先友的墓碑矗立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通道左側第一排的墓區內,前邊緊挨著的便是家喻戶曉的揚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烈士的墓碑。

小新民站在爺爺的墓碑前,默默看著一批批人來到爺爺的墓碑前獻花、敬禮、鞠躬。一時間,朵朵白花掩蓋著先烈的陵墓。那一刻,小新民知道了爺爺是個很了不起的英雄,他拉著奶奶的手說:“奶奶,奶奶,長大我也當英雄。”

陳連華站在墓碑前,禁不住老淚縱橫。少小夫妻一別就是30餘年,分別時還是新婚燕爾,如今相見卻是一個在人間,一個在九泉。她用手絹輕輕擦拭著墓碑,輕聲說:“先友,你放心吧,兒子緒文已接過了你的槍,穿上了他心愛的軍裝。孫子新民已7歲,今天也來到了你的身邊,你應該幸福地長眠九泉了。”

值得一提的是:陳連華這位英雄的妻子於1993年去世,去世前雖然家庭生活困難,但她從未向政府提出過特殊要求,總是以先友為榜樣教育著自己的兒孫。

趙緒文發現兒子有著很好的射擊天賦,於是就有意識地培養兒子射擊。在他的精心培養下,小新民14歲就成了樂亭縣青少年射擊隊的主力,16歲參加唐山市青少年射擊比賽,在小口徑步槍男子臥射、男子3 X 40、男子氣步槍三塊金牌,17歲被北京軍區射擊隊錄取為青少年組隊員。在射擊隊裡,趙新民成績一直很好,是青少年組中最有實力的選手之一。教員、戰友們在心中都有一種希望:趙新民遲早有一天會登上冠軍的寶座。然而,趙新民卻有自己的人生選擇:我是英雄的後代,我也應該像父親那樣,拿起真正的槍,把火紅的青春獻給火熱的軍營。

1994年,他把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趙緒文沒有言語,他心裡明白,在射擊隊,對新民的前途、事業乃至以後的家庭都極有好處,可是,兒子有繼承先輩好傳統的精神,主動要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接受磨鍊、建功立業,又何嘗不令他高興呢?他支持兒子的選擇。組織上在惋惜之餘,還是答應了新民的要求。1994年10月一個晴朗的日子,趙新民離開了北京,離開了他酷愛的射擊場,來到了駐紮在塞外柴溝堡小鎮,他爺爺、父親曾經生活和戰鬥過的特功六連。

柴溝堡是塞外壩頭大山溝裡一個僅有兩條小街的小鎮,這裡條件艱苦,環境惡劣,風沙肆虐,素有“塞外大風吼,風吹石頭走,陽春三月凍死牛”之說,這裡和北京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艱苦的連隊和射擊隊裡的條件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然而,趙新民並沒有在乎這些,艱苦的環境他能夠適應。

趙新民雖然射擊專業比較過硬,可是來到個個都有“兩下子”的特功六連,他卻沒有一點優勢可言。於是,他就從新兵開始,一招一式走隊列、站軍姿、練投彈、跑障礙,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拼命地練。為練投彈,他胳膊腫了消,消了腫,腫腫消消中他一出手就是60多米;練器械他手上的老繭變成了血泡,血泡變成新肉,新肉又變成了老繭,在這一次次變換中他成了全團有名的“槓上飛”、“全能王”。他和父親一樣,最突出的也是步兵輕武器射擊,他使用班用輕機槍,對200米機槍靶的隱顯目標射擊,9發子彈3次點射,全部命中那是常事。一年過後,便成了特功六連裡響噹噹的班長。他曾帶領全班參加上級組織的多次比武,次次都取得好成績,個人也多次奪金牌,連年立功受獎。在一次五公里越野中,一位戰友不慎跌倒,摔傷了腿,沒法再跑,他一聲令下,全班人抬起戰友衝向終點,最後仍取得了第一。後來,趙新民被保送上了軍校。軍校畢業,有人勸他:“你身體素質這麼好,你爺爺的首長有的是省軍區領導,有的是軍區首長,他們又都和你家關係那麼好,誰都能為你說上話,留石家莊進北京都是非常容易的事,何必還回到那偏僻的小山溝呢?”然而,趙新民卻說:“我身上流淌著英雄的血液,繼承英雄的遺志是我的夙願。”於是,他毅然地回到了特功六連。趙新民即和他的爺爺一樣,任過特功六連的副指導員,也同他的父親一樣,任過特功六連的副連長,現在仍是65軍某部的一名優秀部隊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