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曾經的“便捷食品”,如今已登大雅之堂的美食——鹹魚餅子

鹹魚餅子是北方沿海的特色傳統名小吃,屬於魯菜系膠東幫中的大連菜。新鮮的海魚用鹽醃過,在陽光下曬乾,然後放在鐵鍋裡,擱少許油,煎得外焦裡嫩,和玉米麵餅子一起吃味道獨特。

曾經的“便捷食品”,如今已登大雅之堂的美食——鹹魚餅子

鹹魚餅子從當地農村流入城市,現在所有小館子大飯店都吃得上。魚是秋天的海魚,有棒魚也有黃花,巴掌長,放了姜蔥鹽醃,醃好了用油煎的焦黃。餅子是陳年的苞谷面摻了豆麵白麵發的。把大鍋燒上水,餅子貼在鍋四周。充滿了漁家風味,鹹鮮味美。獨具特色的大連小吃依然離不開海的味道,鮮美可口。

曾經的“便捷食品”,如今已登大雅之堂的美食——鹹魚餅子

大連三面環海,早期以捕魚為生,為了早點靠岸賣出海貨,漁民必須早出海,有一頓飯是一定要在海上吃的,吃鹹魚餅子省事、方便。對一般市民來說,以前冬季新鮮蔬菜少,只有白菜蘿蔔,調劑菜餚時,經濟實惠又隨處可買的小魚兒就成為家庭主婦的首選,家家戶戶每年都要鹽漬和晾曬一些鹹魚,鹹魚和苞米麵餅子成為最佳組合,家中吃飯、外出帶飯都少不了,漸漸走上街頭,成為著名小吃。

曾經的“便捷食品”,如今已登大雅之堂的美食——鹹魚餅子

鹹魚餅子當初只是一道普通的漁家飯菜,如今卻在大連走紅了,它已然列在了大飯店的菜譜上,榮登大雅之堂。在大連市內,不用說路邊小店,就是星級酒店,也能點出這道飯菜來。看到都市的食客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鹹魚餅子,就要從心底感謝島上的先人們在很早的年代就開發出來的一道家常菜。

曾經的“便捷食品”,如今已登大雅之堂的美食——鹹魚餅子

在漁家的餐桌上,鹹魚最初的作用如同大陸地普通的鹹菜,是用來下飯的小菜,當然,在困苦年代它也是生活中的主角。那時的鹹魚一般都製作得名副其實——鹹,淡了誰供得起呀。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鹹魚鹹菜不鹹了,時而被美化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主菜,日子也好像跟著淡了許多。你不覺得嗎?今天吃什麼大菜也不香了。

曾經的“便捷食品”,如今已登大雅之堂的美食——鹹魚餅子

過去窮日子裡,一天勞作下來,飢腸轆轆,回家拿起一塊剛出鍋的金黃色大餅子,掰開來夾上一小片兒鹹魚,深深地咬上一口,那滋味兒就剩下回憶了……人的味蕾也會懷舊。我想,這或許就是當下鹹魚餅子能在山珍海味的大餐中“脫穎而出”的緣由吧。過去只以為島里人愛吃鹹魚餅子,遷進都市才發現,城裡人也是好這口愛這味兒。

曾經的“便捷食品”,如今已登大雅之堂的美食——鹹魚餅子

每年一入了深秋,大連不少魚市場的攤位上方,便都掛滿了各色各樣的鹹魚幹,那是賣主受買主的委託專門為其加工的。每條魚的下方栓一縷紅色的絲帶,上面記著加工的年月日、買主的姓名、聯繫電話。遠遠望去,一排排玲琅滿目,無異於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以鹹魚餅子為代表的農家飯菜,終於讓我們把那些老去的廚藝、慢慢消散在大海深處的味道找回來了。

老號營免費為企業宣傳,歡迎各企業與之合作;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