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二手車金融慘烈洗牌 中小玩家難以生存

二手車金融慘烈洗牌 中小玩家難以生存

從崛起至今,二手車金融利潤曾經歷過超過40%的暴利期,整個二手車市場的發展勢頭,幾乎超過了新車金融。

可如今的二手車金融市場,卻跌到了冰點,部分企業利潤不足4%,部分公司業務員收入從月入幾萬,到如今不足萬元,正在步入慘烈的洗牌期。


中小玩家慘遭洗牌 二手車金融市場為何全面收縮?

有業界專家指出,目前正在或者已經進入這個行業的“中小玩家”,正在面臨被清洗的風險。相反,位於金字塔頂的幾家巨頭正在不斷加大投入,並進一步擠壓其它中小型公司的生存空間。在行業洗牌期過後,二手車金融將正式進入一個多寡頭時代。

去年進場玩家太多,行業一度陷入搶客大戰之中。

比如C2C二手車平臺,目前獲客成本在500到1000。而二手車金融的綜合利率12%左右,運營成本就需要抽取3個點,人力成本還要抽取2個點。加上資金成本,利潤所剩無幾,盈利困難。

另外,行業內還沒有統一的質檢標準,對二手車的估價、定價都比較困難。這使二手車金融市場呈現表面繁榮,暗藏利率畸高、風控缺失、缺乏信息披露、缺乏監管等亂象。

二手車金融慘烈洗牌 中小玩家難以生存

而讓二手車金融全面收縮最核心的原因,其實還是監管。

“以前大家設定的利率,很多都超過了36%。” 某汽車金融CEO透露,通過暴力催收來獲利,也成為行業潛規則。

但去年開始,監管收緊,要求嚴格控制利率,並且,放款方需要是持牌機構。這一下就洗走了一大半的玩家。事實上,從國家收緊現金貸監管政策出臺之前,市場現金貸早已呈現表面繁榮,暗藏利率畸高、風控缺失、缺乏信息披露、缺乏監管等亂象。

來自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初,涉及車貸業務的P2P平臺,從1741家銳減至859家,其中,一年間就有上百家車貸業務為主的網貸平臺消失。2018年,金融行業監管還將持續收緊,行業如同戴上了緊箍咒。

網貸之家一名研究員指出,中小平臺退出車貸業務,更主要的還是因為車貸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巨頭已形成,小平臺生存壓力大而被迫退出。車貸業務擴張需要佈局相應規模的線下團隊,成本較高。對於線上風控,可能需要效率較高的審貸系統並調用相對多維度的信用數據。在國家強調“降槓桿、去風險”的背景下,銀行逐漸抽離資金,P2P資金成本太高,那些新玩家們已經感到應對乏力。

未必迎不來曙光

可有意思的是,看似將進入寒冬期的二手車金融,卻不跌反漲。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P2P車貸總規模為2477億元,同比還增長了36.7%.可見,行內企業數量減半,車貸交易額卻在增長。

可見,汽車金融非但沒走下坡路,反而走向集中和壟斷。像易鑫、美利、優信等企業均以不同的優勢,形成了各自的核心競爭力。

在二手車金融“金字塔”格局中佔據頂端位置的易鑫、優信、美利,如果想要實現進一步盈利,勢必將進一步擴張,未來也必定要加大投入。這些頂級玩家在資金成本、渠道、品牌方面的優勢,無疑將繼續碾壓仍在堅持的中小玩家。

廣東省汽車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郭俊榮指出,涉足二手車金融一看資質及規模,二看資金實力。去年被清查被迫退出的一批中小型公司中,“死因”正是源自前者。而在與銀行相同產品的競爭中,選擇以租代購模式只能通過首付低與銀行的普通消費貸款搶奪客戶,但資金實力底氣不足,使這些平臺難與銀行形成長期競爭。

有行業專家表示,未來二手車金融玩家將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型平臺手中,但那些中小型平臺將面臨兩種變化趨勢。一是逐漸轉變為區域性配套服務商形象;二是向產品創新方面發展,向汽車後市場產業鏈其它環節轉變,定位於技術服務供應商的角色,而非以本品牌出現。

對中小玩家來說,也未必並非沒有一絲曙光。

最近,一個巨大的利好是,國家正在推動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的落地。早在2002年,全國各個城市開始出臺政策,限制外地車遷入本地,這嚴重阻礙了二手車的流通。如果一旦放開,二手車就不會圈定在一畝三分地中,可能進一步激活整個市場。預計到2020年中國二手車銷量將超過新車,二手車金融或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發展。

但前提是,要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