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你瞭解真正的端午由來嗎?——當毒月遇到毒日,端午就誕生了

1、毒月遇到毒日

五月,被認為是一年中最壞的一個月,有“毒五月”和“惡五月”之稱。換季時刻,一切都處於浮動之中,不管是氣候還是人體本身的系統,都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容易受到外物影響。而五月,又是細菌滋生、毒蟲出沒的月份,被稱為“五毒蟲”的五種毒物毒蛇、蠍子、壁虎、蜈蚣、蟾蜍,在五月都開始出沒。《荊楚歲時記》中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而在《呂氏春秋》中對五月的說明是“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五月就是陰陽相爭、生死之分的一個坎兒。

你瞭解真正的端午由來嗎?——當毒月遇到毒日,端午就誕生了在毒五月中,又有幾天特別毒,稱之為“九毒日”,分別是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毒月遇上毒日,而五月初五又是其中最毒的,因為重五。古人講究陰陽調和,五本身就是陽數,重陽更是陽上加陽,被稱為“極陽”之日,所以五月初五被認為是非常兇惡的日子,可謂九毒日之首。

古人認為生在五月初五的孩子都是不吉利的。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就是生在五月初五。他的父親認為“生於戶,損父”,生在誰家,誰家倒黴,還會損害到父母,所以不想要這個孩子,多虧母親的極力勸說,孟嘗君才活了下來。由此可見,端午在古時是多麼令人畏懼的日子。

在這樣的日子裡,古人講究茹素戒淫,飲食清淡,忌諱各種淫邪之事。耗損心神,毒氣容易侵入人體,損害健康,所以端午節的很多節俗都是圍繞著躲五、驅邪避毒進行的。

2、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端是正的意思,初一稱為“端一”,初五就稱為“端五”,而五月在天干地支紀年法中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這個節日叫作“端午”。說到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們最熟悉的說法就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屈原。這位有著木蘭花香一樣美好氣節的詩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關心人民疾苦,卻落得“吾獨窮困乎此時”,失去了楚懷王的信任,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投糯米糰子到汨羅江裡。有個叫區曲的人告訴大家,他遇到了屈原的魂魄,三閭大夫屈原告訴他投入江中的糯米糰子都被蛟龍搶去了,再祭祀的時候可以用楝葉包裹,用彩色絲線纏繞,蛟龍最害怕這兩樣東西。

你瞭解真正的端午由來嗎?——當毒月遇到毒日,端午就誕生了原的品質讓這個本來兇惡的節日染上了感人之處,具有了高潔之意。從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勞動人民的小智慧,他們把粽子用楝葉和彩色絲線包裹這一習俗與他們所敬愛的三閭大夫屈原聯繫了起來。這樣的細節,一定讓包裹粽子的人們裹得更為仔細和緊密吧!

3、端午節到底由何而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端午節有很多傳說,其中關於屈原的傳說慢慢成為了主流,在人們的心中,漸漸地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甚至認為端午節就是因為屈原才產生的。端午節的很多習俗也慢慢變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的,但是事實上,吃粽子與龍舟競賽都早已有了,並且有自己的發展過程。

你瞭解真正的端午由來嗎?——當毒月遇到毒日,端午就誕生了端午節的前身,實際上是出現在毒五月的一系列祛除疫病、祈福保平安的儀式和活動。尤其是古代“蘭湯沐浴”的儀式,為了驅邪避毒,古人會在五月把菖蒲和艾草等植物泡在熱水裡進行沐浴。端午從這個儀式慢慢發展而來,在這個過程中,傳說的加入是使得節日成形的非常重要的一步。隨著傳說的加入,端午節對百姓而言,具有了更多的意義,慢慢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節日。

節選自《中國秀 傳統節日與習俗》,更多詳情請移步山西教育出版社天貓旗艦店

更多優質文章,關注微信號:sxjycbs饅頭君恭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