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區塊鏈橫空出世,改寫了藝術品投資遙不可及的高門檻

收藏和藝術品投資一直被看作是富人的遊戲。“駱駝穿過針眼,都比一個有錢人進入上帝的國土更為容易,"(馬太福音 19:24)。不過有錢人至少可以憑藉最後一件為私人所有的達·芬奇作品,買到某種世俗間的永生。

2017年由阿布扎比盧浮宮收藏的文藝復興大師達·芬奇的畫作《救世主》,在佳士得拍賣行拍出了創記錄的4.5億美元高價。2012年《救世主》已經被兩次帶到各大美術館,2011年的BBC紀錄片《達·芬奇:遺失的財富》也提到了一個1.25億英鎊的估價,但最終沒有一家博物館能出得起這筆巨資購買這件作品,所以它最終只能走向了拍賣行。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救世主創出最高拍賣價4.5億美金

作為一個相對小而不透明的行業,藝術品交易散發出的魅力和優雅氣質吸引了鉅額財富的投入。紐約5月剛剛舉行的佳士得、蘇富比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很多大師級的作品都打破了以往的成交紀錄。高端市場似乎仍在繼續增長。2018年春季拍賣,大約有20個估價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拍品,這高於去年的13個以及前年的5個。

其中包括一件重磅作品:莫迪利亞尼的裸女肖像,估價1.5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單件拍賣的最高估價。紐約蘇富比“印象主義和現代藝術”夜間拍賣會上,這件“裸女”在有擔保的情況下,有效地預售出去了——場上買家都是全球富豪榜的成員。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莫迪利亞尼裸女估值過億美金

從2000年到2018年紐約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藝術品上拍總數看,上拍的作品數量僅增加了約25%,拍前估價卻增加了近400%。不需要任何數學天賦的我們,也可以方便地得出結論:拍賣藝術品很顯著地變得更加昂貴了。

價格的上漲印證了經常被討論的藝術市場正朝著社會經濟金字塔頂尖邁進的猜測——只有金字塔尖的人群,才擁有藝術品作為財富的可能性。“19世紀,藝術贊助者是富有的公爵和貴族。而在21世紀,贊助者是中心化的企業機構。”它們僱傭藝術家及購入作品,更多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許多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並沒有為藝術家創造出收益,因為公司佔據了大部分的利潤。

縱觀歷史,藝術一直是新思想、新觀點和新知識的流通途徑。想想鮑勃·迪倫的文化影響,想象一下,如果未來沒有薩爾瓦多·達利或安迪·沃霍爾的世界會是怎樣。藝術家挑戰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模式,併為之帶來新的詮釋。然而由於中心化的價值交換、追蹤和歸屬機制,使得藝術家很難在數字時代茁壯成長。大部分藝術家在這場追逐財富的遊戲中,也早已被畫廊、拍賣行這樣的中間商淪為邊緣人物,或成為了一個很多人想佔他便宜的群體。

與2017年的成交記錄相比,在這次紐約春拍上,莫奈以5840萬美元進入排名前十位最貴的藝術家,畢加索再次以高位3.155億美元稱霸。裡希特和沃霍爾進入榜單。而剩下的六位藝術家都是前十榜單的新人:阿爾貝託·賈科梅蒂、費爾南·萊熱和文森特·梵高,以及理查德·迪本科恩、大衛·霍克尼和傑克遜·波洛克。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畢加索繼續居成交額榜首

與蓬勃復甦的藝術市場相對照的,卻是藝術家們微薄的收入。根據國外的職業收入調查報告,90%的藝術從業者都沒有穩定的收入,而其中75%的藝術家終生沒有收入。

據2017年底最新數據統計,在美國,3/4的藝術家每年從他們的作品中賺取的收入少於1萬美元,接近半數的藝術家從作品中賺取的金額不超過5000美元。

調查結論顯示,英國藝術家的處境也極其相似。一年中可以通過藝術創作賺取1萬至1.5萬英鎊的藝術家不及8%,而更有6%的藝術家在一年中分文未得。在藝術家地位被立法保護的加拿大,藝術家的平均年收入也只達到他們國民所得的74%的水準。

像Maecenas和Mycelia這樣的區塊鏈創業公司正在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區塊鏈讓平民百姓都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擁有者”。另一方面,使用比特幣可以省去中間人,通過建立能夠讓藝術家獲得金錢獎勵和為他們的作品提供信譽的系統,區塊鏈的企業家們正在為一個藝術和文化繁榮的新時代奠定基礎。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藝術品去中心化投資平臺Maecenas

藝術品份額化投資

正如巴斯奇亞在2017年5月18日以驚人天價拍出作品《無題》,顯示出當代藝術品無窮的金融潛力。這幅在1984年5月8日僅售2.09萬美元的畫作在33年後以1.1億美元的價格再次售出。用金融術語說,該投資在30年內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9.6%,而同時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率只有6.5%。

由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越來越積極地提倡複雜而多樣化的資產配置,藝術品作為一項投資就顯得更具吸引力了。因為金融市場創造出了各種衍生產品、交易所交易基金,以及其他複合金融工具以便更好地控制風險和回報。

藝術品投資向來難以“民主化”的原因之一,在於版權的不可拆分性——藝術品的高價位與單一藝術品所屬權常讓藝術收藏人望而卻步。傳統意義上,藝術收藏家是非常富有的人。艾未未曾說過,“藝術品投資,是個瘋狂的、屬於富豪的遊戲。”在這個名利場上,像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這樣的收藏家和拉里·高古軒(Larry Gagosian)那樣的重要交易商,他們提出“低買高賣”的策略,讓收藏家看到了牟取暴利的誘人機會。

但區塊鏈技術正改變藝術收藏的主要原則:它的橫空出世,改寫了藝術品投資遙不可及的高門檻。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藝術品去中心化投資平臺Maecenas

Maecenas就是這樣的一家藝術投資平臺,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把資本市場高效、便於流通的特點帶入藝術品市場。平臺提供實時市場反饋,也提供初級市場及次級市場,讓投資者能夠部分擁有可實時交易的藝術品。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和數字身份,降低交易門檻,買家即可通過購買數字份額,飽含熱情與興奮參與到高價藝術品的買賣中。

在Maecenas平臺上,昂貴和非流動性藝術品成為了小件、更流動的、可交易的金融單位。價值超過100萬美元的藝術品可像流通金融產品一樣實時交易。該平臺讓藝術品投資者、收藏者和所有者能夠交易藝術品股票份額——就像交易公司股票那樣。目前平臺面向的主要對象主要包括了畫廊、家族辦公室、藏家等對金融資產配置有需求的客戶。

實現藝術品流動性的機制就在於,Maecenas不僅用區塊鏈技術來創建於藝術品相關的防偽證書,一件藝術品更被進一步分解成了數千張證書,相當於上市公司發行了若干股票。然後投資者交易的就是證書,即相當於持有了某一特定藝術品的百分比,既可以享受這支藝術品“股票”增值的收益,也可以同時在任何時候通過Maecenas交易所將這些證書賣給其他投資人。只要他們對於其作品所有權份額出售不超過49%,還是能夠享有作品的所有權。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藝術品去中心化投資平臺Maecenas

這家企業成立於2018年,目前宣佈參與投資的藝術家包括:畢加索、莫奈、西斯萊、畢沙羅、雷諾阿、莫迪利亞尼、夏加爾、賈科梅蒂、布拉克、蒙克、杜尚、培根、杜布菲、沃霍爾、利希滕斯坦、巴斯奇亞、布爾喬亞、蘇拉熱、博伊斯等——橫跨了100多年的西方近現代藝術史。

與此同時,Maecenas也表示該平臺可以大幅消除中間人的費用,相比傳統拍賣行對買家和賣家分別收取高達30%的佣金, 現在平臺的兩端交易成本顯著降低:投資者只要支付每筆交易的2%,而所有者支付6%。Maecenas作為一個“交易所”,讓藝術品所有者和投資人相匹配,創建了一個開放的、可流通的市場,大幅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促進了藝術品投資的相對民主化。

這對原本並不透明的藝術投資市場是個極大的利好——“據估計每年10億美元的藝術品交易中有70%~75%存在造假”,然而少數公司避而不談,造成追蹤困難。“藝術品逐漸成為人們交易的資產,於是催生了很多有趣的金融產品。”

但藝術品交易並非只漲不跌,藝術品收益的增長並非四平八穩。

既然是投資,市場的走向也可能風雲突變,作品價格可能突然猛跌——就像比特幣。當代藝術品時而間歇性受到藏家的追捧,轉而又面臨藏家們的徘徊不定。

許多傑出藝術家,如嶽敏君、維克•穆尼斯(Vik Muniz)甚至是喬•布拉德利(Joe Bradley)都有超過40%的流拍率。因此防止人為操控和相關數據的透明度相當重要。大範圍採用區塊鏈技術對有效防止藝術品詐騙尤其必要。

保護藝術家

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雕塑作品《氣球狗(橘色)》2013年以驚人的5800多萬美元售出後,成為當代藝術井噴時期的代表事件,該作品至今仍保持著在世藝術家的拍賣記錄。但是作品的貨幣符號,並不決然等同於藝術家所擁有的權力屬性。就藝術做為一種職業而言,爭取“藝術家”的工作權益一直是各聯盟甚至藝術家工會所致力的目標。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傑夫昆斯氣球狗價格超過5800萬美金

如何將權力還給藝術家,是藝術市場面臨的真正核心問題。一種沒有獎勵藝術作品的文化,幾乎不會給人們投資藝術事業提供任何動力,這會導致社會發展的停滯。而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則將允許價值交換、歸屬並追蹤,這些因素很有可能可以促進當代的文藝復興。“我們正處在文化創新的轉折點上,就像令人印象深刻的15世紀中葉發明印刷機的時間點一樣。”

藝術家需要資金來建立一個強大的網絡,並擁有一支能幹的團隊。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途徑是與畫廊或唱片公司達成協議,換取未來版稅、出版和商品收入的百分比以及潛在的創造性控制。

對於一些藝術家來說,這可能是“好的”,但對於許多小型獨立藝術家來說,這是一個職業殺手,他們可能缺乏法律知識和可能為他們提供任何談判槓桿的數字籌碼。“小”藝術家可能不知不覺地進入掠奪性協議,或放棄完全的創意控制。

更實際的情況是,如果一個藝術家選擇在一個網站或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作品,任何人都可以重新發布、分享、截屏、下載並重新設計作品來為己所用。

在多次共享、下載和重新使用之後,原內容創作者的名字不再與這些作品相聯繫。此外,原內容創作者在所有原作被修改和再次傳播的過程中,都沒有得到任何報酬。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藝術家們真正建立起一個數字作品市場的唯一途徑,是將這些藝術品轉化為貨幣。互聯網可以讓大量的藝術作品被更多人知道,但是建立的獎勵和確權系統卻非常缺乏。藝術家在數字版權競爭的世界裡幾乎毫無束縛之力。

只有在完善的版權管理基礎上,藝術家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好發展。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是區塊鏈的一大特點,實現自治也是區塊鏈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藝術品的來源和驗證問題。它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來保護知識產權,創造需求,並提高數字作品的價值。

區塊鏈以全民記賬方式對記錄和痕跡進行確權,多節點,不可逆,不可篡改,對權屬認定具有單一主體認證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這首先對版權登記和保護進行了革命。

在版權管理方面,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技術的版權公共服務成為一種可能。這並不侷限於視覺藝術,音樂行業在追蹤歌曲使用以及為音樂人獲取報酬方面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

在音樂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邁出的步子最大。歌手兼詞曲作者易默根·西普(Imogen Heap)創辦了Mycelia,來用數字區塊鏈進行版權管理和支付許可證的費用。他堅持認為,互聯網流媒體服務的興起已經使付費音樂的概念過時,但同時,許多音樂人仍然還在靠這種機制謀生。很少人會想到是誰原創,音樂經常在YouTube演示和個人網站上被反覆使用。

“有了區塊鏈技術的參與,今後任何參與歌曲播放或交易的人——不管是樂迷,還是像iTunes或是Sportify這樣的數字服務提供商,或是電臺以及電影製作人員,每聽一首歌就會自動觸發一個協議。”換句話說,藝術家可以不通過中間人直接拿到版權收入。

区块链横空出世,改写了艺术品投资遥不可及的高门槛

創作歌手西普創辦mycelia

除此以外,藝術家通過建立和粉絲之間的直接聯繫來幫助資助他們的獨立項目。藝術家可以直接向粉絲出售代幣,以便為創意項目籌集資金。通過利用和利用智能合約,藝術家立即獲得從作品中產生的支出和金錢,而不是等待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看到他們的辛勤付出。

智能合約可以允許歌迷分享歌曲權利的“片段”或百分比,同時從其收取應計費用,就像擁有了一支作品一定比例的股權。“小型獨立藝術家可以為粉絲關係,品牌傳播和市場營銷創造新的機會。”

雖然現在仍舊處於初期階段,但似乎區塊鏈這種分佈式共識總賬系統應用將繼續在藝術家們中蔓延,中間人的消去對於他們而言往往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不僅是因為利益,更是對於自己作品的掌控權。

我想擺脫所有的官僚主義。我只是想製作音樂。生活在一個由銀行和企業擁有的世界裡,區塊鏈技術幾乎是唯一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東西。”這說出了很多藝術家的心聲。“這是一種可用於任何東西的技術,擺脫掉律師,繞過版權法,區塊鏈將權力完全歸還給了藝術家們。

本文選自《IT經理世界》雜誌2018年 6 月 5 號刊 封面故事 欄目,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紙質版雜誌!現在訂閱即可享受八折包郵優惠!郵發代號:1-28,購買地址:

http://ceocio.taobao.com(店鋪:IT經理世界雜誌商城)或http://buy.ceocio.com.cn(雜誌網上商城)

作者 | 陳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