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遇一人白首,擇「檳城」終老

遇一人白首,擇「檳城」終老

有部電影叫《初戀紅豆冰》,李心潔演的,

故事發生在馬來西亞的檳城。

檳城,也叫檳洲,是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之一,

檳城的首府是喬治市,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城市,

喬治市,在2008年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城裡的姓周橋是電影的取景地之一,姓周橋雖然聽上去是一座橋,實際上是一從海面延伸出去的一片木屋。

早年間,因為貧窮,下南洋的華人只能選擇居住在這種建於海上的木屋,中間留出一個木板佈設成橋樑作為進出的小路。

如今,姓周橋也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古蹟之一,雖然七七八八開了很多店鋪,但實實在在還是有人在裡面居住。

1、

遇一人白首,擇「檳城」終老

(升旗山)

歷史上,中國有兩次下南洋的遷徙活動,第一次是鄭和下西洋時期(前期下南洋),出現了小規模的移民潮。

第二次是歐美列強在南洋各國殖民時期,對勞動力需求非常大,於是引進了很多華人去開發。

加上中國幾次大亂,因為貧窮,於是很多中國人開始下南洋討生活。

兩次遷徙,馬來西亞都是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

檳城的首府喬治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引入了大量華人移民,奠定了日後的繁榮。

他們在當地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繁衍生息。

於是,今天的檳城,成為了馬來西亞華人的大本營,華人佔檳城總人口的40%,其中大部分都是福建人和廣東人。

即便經歷了殖民,受到了馬來文化的影響,

百年後,中文在這裡交流完全無障礙。

廣東、福建的宗族觀念特別重,非常團結,這或許也是他們能在異國他鄉立足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檳城留存了華人各式各樣的建築、寺廟、宗祠、會館……大規模地保持著華人的傳統。

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居然在異國他鄉,才體驗得到原汁原味的傳統中國文化,感覺略有些諷刺。

我找了兩個當地的華人朋友一起逛了一天,

兩位都是80後,他們對信仰的虔誠程度,讓我這種信仰缺失的人感到驚訝,甚至有點慚愧。

我跟挺多國家的華裔/華人打過交道,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的瞭解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

在互聯網和電視媒體的影響下,中國的熱點,幾乎無縫傳播到了馬來西亞。

他們也聽TFboys,也看鹿晗,也看跑男,也喜歡中國明星,比如迪麗熱巴……

甚至,安慕希在這裡都成了“炒作”的對象,還有做安慕希代購生意的。

最近國內很火的網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也流行到了這裡,我的這位馬來西亞女朋友是男主角的迷妹,連微信的表情包都是他。

2、

遇一人白首,擇「檳城」終老

美國的生活雜誌——《國際生活》,每年都會評選全球最適合退休養老的一些國家,馬來西亞像給了廣告費一樣,每年都榜上有名。

針對外國退休人士(目前延伸到一般外國人),馬來西亞特意推出了“第二家園”簽證,鼓勵外國人帶著自己的退休金來到馬來西亞生活,出入境、子女教育、購房構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惠。

辦這個簽證,50歲以上大概的資金量在35萬馬幣(57萬人民幣左右),50歲以下50萬馬幣(81.5萬人民幣左右),第二年可以取一半。

即便不辦“第二家園”,每次30天的eVisa旅遊簽證時間也挺長的了。

我的讀者中,很多人想讓父母,或者自己將來去泰國養老,但很擔心語言不通,會造成困擾。

不妨考慮一下檳城,中文交流無障礙,消費水平低,有山,有海,有美食。

檳城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清邁,旅遊城市,但不喧鬧,節奏很慢。

不過,檳城的經濟水平優於清邁。

醫療水平方面,沒具體瞭解,只是聽朋友說,在檳城,醫療資源是過剩的,甚至連緊俏的牙醫都是過剩的。

檳城還是馬來西亞的美食天堂。

吉隆坡到檳城不遠,機票常年打折,100人民幣左右,開車4個多小時,所以,一到節假日,很多吉隆坡人就到檳城來度假,來吃東西。

在檳城的幾天,認識的、不認識的檳城人,都在極力向我推薦當地各種好吃的,不僅好吃,還便宜。

3、

遇一人白首,擇「檳城」終老

國內很多輿論說,馬來西亞排華,

歷史上,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確實有過很深的隔閡。

但現階段,我的感覺,在馬來西亞的這些天,作為遊客,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不論是華人還是馬來人,對我都很友善。

從言語上,當地華人對馬來人也並不排斥,更別說憎恨了。

我有些冒犯地問我的這兩位華人朋友,馬來西亞是不是真的排華很嚴重,當年新加坡是不是就是因為排華而被迫獨立的?

這兩位朋友表示,他們並沒有馬來人“排華”這樣的認知,也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二等公民”。

尤其在檳城,自從2008年,以華人為領袖的反對黨民族行動黨推翻了在檳城執政多年的民政黨之後,檳城經濟迅速發展,他們還有一種作為華人的優越感。

而對於新加坡獨立的歷史,他們是這麼說的:

新加坡80%都是華人,加入馬來西亞以後,整個國家華人比例迅速上升,

以馬來人為首的馬來西亞政府害怕因為華人太多,威脅到馬來人。

馬來西亞政府有兩派陣營,一是鷹牌,一是鴿派,

鷹派一直主張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應該獨立出去,才能實現兩個族群的平衡,

主張和平的鴿派,也覺得讓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才能獲得和平。

最後,為了維護平衡,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讓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

他們概念裡,新加坡獨立只是一種政治勢力的妥協,也談不上排華。

事情是同一件事情,但他們的理解和我們不同。

這幾十年,總體上,在政治上,馬來人佔依然主導,華人的地位可能不如馬來人,

但經濟上,華人掌握的財富遠多於馬來人。

就日常生活而言,雙方之間其實並不存在太多敵視。

作為外國人,在馬來西亞,尤其是在檳城,如果只是旅遊、度假或者養老,完全不需要擔心所謂的“排華”問題。

4、

遇一人白首,擇「檳城」終老

還有一個大家比較謹慎的地方,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會不會存在宗教衝突。

在檳城,佔主導的是華人文化,這個問題幾乎不用擔心。

就算在吉隆坡,二者不能說完全像一家人一樣融洽,但相處起來也是相安無事的,實在沒有必要放大這樣的宗教矛盾。

馬來西亞其實是個文化多元的國家,除了本地馬來人,下南洋的中國人,

它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為了鞏固統治,還旁邊了引進了很多印度人。

伊斯蘭文化、中國文化、英國文化、印度文化,在百餘年裡,相互間形成了默契。

偶爾會有一些治安問題,但大的民族宗教矛盾還是少的,尤其在年輕一代裡。

這個以經濟發展為KPI的和平年代,再用民族主義判斷一個國家,略狹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