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費縣梁邱鎮東河口村地處山嶺地帶

三面環河,為庫區異地搬遷村

歷經三次搬遷,

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2016年,

臨沂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派駐的第一書記

來到了村裡

............

籌集資金規劃建設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梁邱鎮東河口村是省定貧困村。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原該村住宅牆體基本都用大小不等的青石塊壘砌而成。

2016年,臨沂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派駐第一書記。為了讓村民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在駐村工作的兩年多時間裡,派駐人員撲下身子接地氣,用真心、動真情、出真招,先後籌集資金1億餘元,規劃建設了佔地600畝的瑞和家園社區工程,佔地160畝的產業園和生產、生活道路及便民橋工程。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王洪義攜八歲的孫子王祥澤與村民們為瑞和家園社區開工建設捐款。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花園式瑞和家園社區一角

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費縣梁邱鎮東河口村79歲的村民王洪義喬遷新居,一家人從低矮的瓦房搬到了120多平米的樓房裡,王洪義遇人就說:

“沒想到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住上樓房。”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王洪義老人今年79歲,這次搬遷涉及他家兒孫7套住宅,可老人積極響應政策要求,率領兒孫們按時搬遷。

“我們這個偏僻的山村,有了花園式小區、開闊的文化廣場,家家客廳寬敞明亮,天然氣接進了廚房,做飯再也不用煙熏火燎。看著眼前的這些,我老頭子好像做夢一樣。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們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王洪義夫婦二人住在寬敞明亮的樓房裡與小孫子下起象棋,兩位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王洪義夫婦在原住的瓦房院裡講述歷次搬遷的經歷,該瓦房為1998年春季所建。

致富發展路

東河口村為庫區異地搬遷村。“易地扶貧搬遷,其意義不僅僅是搬出‘窮窩’,更重要的是讓搬遷農戶在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增加收入,掌握致富本領。”駐村“第一書記”莊孝文說。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駐村第一書記莊孝文(左二)走訪貧困戶,與村民們共商致富發展之路。

該村東西北三面環河,地處山嶺地帶,村莊歷經三次搬遷,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為了幫助村莊徹底脫“窮帽”、拔“窮根”,“第一書記”駐點之後,與鄉親們一道開展了新社區建設、產業園建設、高效農業區“三區”同建。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駐村第一書記莊孝文在生產路施工現場。

“現在村民出了樓門進廠門,不出村就能到產業園打工。原來有坡無路,顛簸難走,碰到雨季,都得靠扁擔挑的農果,現在修了水泥路,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村民李成貴高興地說。

“咱農村的生活一點也不比城裡差。瑞和家園一期開發了19棟居民樓,全村311戶搬遷入住。群眾喝上自來水,用上天然氣,出門坐公交,回家能上網,享受到與城裡人一樣的公共服務。”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松貴興奮地說出了村民的心聲。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原來有坡無路、崎嶇小道,現在修了水泥生產路,王洪義駕駛電動車載著老伴,到田間地頭觀賞桃花。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程。“我們就是要真正讓老百姓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第一書記”莊孝文如是說。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擴大市場有效需求。駐村第一書記莊孝文,在產業園與村民們探討玩具產品質量的提升。

堅信明天更美好

第一書記工作組為東河口村編織了美好藍圖,一場山鄉鉅變正在東河口村上演。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一個個工程項目拔地而起,更體現在村民們找回了信心。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該村住宅房全部拆除還田。

如今,村民們親切地稱生產路是東河口村的

“濱河大道”,通車的便民橋就是東河口村的“沂河大橋”,他們堅信已經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未來將過上比城裡人還好的日子。

費縣這個村一場山鄉鉅變正在上演,樓房建的一點不比縣城差!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程深入該村,村民們滿臉洋溢著幸福笑容。

付迎東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