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盤點2018博物館的“七宗最”!

盤點2018博物館的“七宗最”!

德國博物館島上聖殿式建築風格的博物館群

今天是5月18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被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熱火朝天地舉辦各種活動,藉此機會,我們也特別為您盤點2018年博物館圈的“七宗最”。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自1977年以來,國際博物館協會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根據每一年博物館發展的情況來制定相應主題。在溝通傳播愈發重要的當下,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被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中英文海報

“超級連接”一詞首次出現於2001年,用以描述當今社會多渠道的溝通方式,包括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以及互聯網等。

當全球聯絡網變得日漸複雜、多元和融合時,博物館也融入了這個超級互聯的世界。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阿斯莫林博物館。

在今年的主題海報設計中,二維碼成為了最重要的元素。隨著科技發展,二維碼成為了一種無所不能的“密碼”,建立起人與人之間更多元的聯繫。在當今的博物館中,二維碼開啟了遠程瞭解博物館信息的“雲時代”,也在展覽的過程中向觀眾傳播著作品背後更豐富的信息,甚至有可能進入到藝術家的創作中。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達利1978年的作品《Cybernetic Odalisque》“撞臉”二維碼

博物館正努力吸引著核心觀眾以外的群體,通過新的傳播手段找到新的觀眾:將藏品數字化,為展覽增添多媒體元素,鼓勵觀眾在社交媒體分享體驗。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時尚芭莎藝術特別盤點2018年博物館“七宗最”,與您共同見證博物館領域的最新趨勢!

NO.1 最便捷

大館遍地開連鎖

在阿布扎比,人們也可以獲得盧浮宮的藝術體驗;在鄧迪,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設計博物館(V&A)大概可以增進蘇格蘭人民對英國整體的認同;在上海,黃浦江西岸將分享塞納河左岸蓬皮杜藝術中心享譽世界的收藏......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阿布扎比盧浮宮

全球化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喝到一杯星巴克,更是藝術文化更為頻繁的交流。

世界著名博物館在異國“開連鎖店”,推動了高雅藝術在全球範圍的傳播,更有望助力跨文化的學術研究。在不同國家人們的交流中,共同話題將不再侷限於電影、動畫等大眾文化產品。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惠特尼美術館新館

著名博物館擴大面積、開設分館,似乎也成為了一種潮流。在過去幾年,惠特尼美術館、泰特美術館都開展了擴建項目。今年,故宮博物院也將走出紫禁城,將優勢項目落地前門,打造“大故宮文化圈”。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泰特擴建的現代美術館

藝術家一直在創作,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積累增多,原始的博物館空間卻是有限的。通過新館的建立,博物館建立起不同地域的“超鏈接”,讓更多的“新公眾”走進博物館。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當盧浮宮無法容納更多的藝術品時,奧賽博物館承擔了展示19世紀法國輝煌藝術的重任。

NO.2 最任性

開博物館自己做主

文物、藝術品存在的意義不在於被束之高閣、收於倉庫,而在於通過展示,讓更多觀眾感受到文化藝術的魅力。優秀的藝術家和藏家都深諳此道,新派的收藏觀念還侷限於“藏”。如今,更多的藝術家與藏家已經大大方方地開闢新場館,展示自己的寶貝。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東京新宿的草間彌生美術館一角

藝術家們不能忍受自己的大作全都擠在畫室,因此,草間彌生就在熱鬧的東京新宿表達“創作是孤獨的追求,愛能帶你接近藝術”;奈良美智帶著自己筆下的人物隱居於幽靜的森林中;何多苓以“空”來開啟自己的美術館。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栃木縣的奈良美智美術館N’s Yard

藏家們也願意分享出自己的收藏,讓更多愛好者一飽眼福。億萬富翁、工業家Mitchell Rales和他的妻子藝術史學家Emily Rales擴建格蘭斯通,讓其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博物館;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創建顏值與展覽水平雙高的松美術館,藏家們營造了公立博物館之外別具一格的藝術交流環境。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松美術館

NO.3 最時尚

大牌爭走藝術範

一直以來,時尚與藝術相輔相成,除了不斷地藝術跨界,越來越多的時尚品牌也加入了支持文化發展的行列。人們不必花費萬元,即可感受大牌的藝術品位。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路易威登位於巴黎的博物館

路易威登在北京建立Espace文化藝術空間,帶來了格哈德·裡希特、理查德·普林斯等一線藝術家;Prada將榮宅修繕為全上海最高雅的花園洋房,結合新的藝術概念與經典老宅;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聚集各學科大師級藝術家、哲學家、數學家為上海帶來“陌生的風景”……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Prada藝術基金會米蘭展館

在大眾的印象中,時尚常常一季一新,是變幻莫測的審美潮流。而時尚品牌與藝術的合作正在向人們證明:時尚易逝,藝術永存。時尚雖然一直在變,但其背後藝術滋養卻是厚重不變的。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Prada榮宅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Gucci坐落於古老宮殿Della Mercanzia的博物館

NO.4 最熱門

博物館也能成網紅

也許,自從博伊斯喊出那句“人人都是藝術家”,文化藝術就不再是小圈子內的事情了。處於“超級連接”中的博物館更多地連接了人們的生活。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故宮淘寶腦洞大開

越來越多的展覽被加上了“網紅”的形容詞,文化藝術事件屢屢成為熱搜新寵。無論你是否是藝術的死忠粉,都應該對“故宮淘寶”、“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這些熱詞有所耳聞。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文博類綜藝節目、紀錄片廣受藝術愛好者們歡迎。

博物館文化不僅侷限於實體的展館中,很多博物館的建築本身也不失為一件藝術品。博物館的影響力滲透進綜藝節目與衍生品之中,深奧的文物研究轉化為生動的前世今生故事,精緻典雅的圖像啟發著現代設計。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國家寶藏》讓明星演員“cos”竹林七賢

NO.5 最可惜

熬過歲月敗於戰火

2017年3月至今,一批異國的珍寶在中國多個城市輾轉流浪。這些文物屬於阿富汗博物館,受戰爭影響,博物館遭受嚴重破壞,甚至難以為國寶提供最基礎的庇護。為了保護文化遺產,文物被多次轉移。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阿富汗“失落”的巴米揚大佛

從2006年至今,其中231件文物在世界範圍內巡展,尋覓暫時的安身之所。當這批文物來到中國,故宮最先接納了它們。而為了避免回到安全局勢尚不穩定的阿富汗,讓文物遭受損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一直在各地為它們尋找避風的港灣。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來自阿富汗的巴克特里亞花型黃金頭飾

阿富汗流離失所的文物尚且還算“幸運”,在敘利亞,文物和文物保護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無數古蹟遺址被IS炸燬,拒絕向武裝分子透露文物下落的考古學家被斬首示眾。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戰爭前的敘利亞古蹟

文明遺產扛住了千年的風沙,卻對戰火無可奈何。當我們在和平的博物館度過一個美好的週末,世界上戰亂的角落卻有野蠻在向文明發難,廣闊的天地間竟容不下小小的博物館。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被毀前的敘利亞帕爾米拉古城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被洗劫的帕爾米拉博物館

NO.6 最憋屈

祖宗的寶貝何時歸

歷史上,有無數的文物在戰亂中經歷著多舛的命運。1861年,雨果曾在信中寫道:“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大英博物館藏有眾多中國文物,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路並不光彩。

而時至今日,這樣的正義理想仍未實現。近期,英國肯特拍賣了一件中國稀有青銅器虎鎣,這件文物此前的擁有者——英國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在與家人的通信中曾詳述參與洗劫圓明園珍貴文物的惡行,拍賣行卻絲毫不顧其來源的黑歷史執意拍賣。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在英國被拍賣的中國稀有青銅器虎鎣

歐洲有著世界上最珍貴而廣泛的收藏,在歐洲的博物館便能遍覽希臘帕提儂神廟的浮雕、埃及納芙蒂蒂胸像以及中國圓明園的各式珍寶。

但一些被引以為傲的收藏卻是來自於額爾金父子這樣不光彩的掠奪。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額爾金盜走的帕提農神廟浮雕

就像法國總統所說,“掠奪來的珍寶不能成為歐洲博物館的囚徒”。對於文物回家,我們一直在努力。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被洗劫燒燬的圓明園復原圖

NO.7 最災難

博物館也難辨真偽

在人們的常識中,進入博物館的作品都是經過肯定的,不必再以“鑑寶”的心理去挑三揀四。而法國埃爾恩的一座博物館卻用20年,花費16萬歐元鬧了一個大烏龍——館藏野獸派藝術家泰爾呂的140件作品中,有82件都是贗品。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觀眾埃爾恩看展時還要多費腦筋辨別真偽

而另一家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墨西哥博物館則更為過分,永久收藏中的贗品率竟然高達96%。這家博物館前哥倫布時代的2000件文物之中,只有83件可以被確認為具有歷史價值的真品,其餘1917件則是現代製作的仿製品和裝飾品。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蓋蒂博物館的《蓋蒂青年雕像》被證明為偽作後撤下

博物館竟然也有“打眼”的時候,這不免讓觀眾產生信任危機。

對於應對專業服眾的博物館來說,贗品成為了最大的災難。

盘点2018博物馆的“七宗最”!

大英博物館最吸引人的贗品“阿茲特克的死亡象徵”水晶頭骨

從貴族的“珍奇屋”,到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觀眾越來越被重視。在新時代,博物館的發展依舊喜憂參半,但展覽新方法所帶來的新價值卻有著無限可能。博物館收藏著無限無價的藝術,帶給公眾無價的生命體驗,人們進入博物館參觀的門檻卻近乎“無價”。不要再猶豫,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去身邊的博物館看看。在接下來的每一天,都不要錯過博物館帶來的驚喜。

精彩回顧:

他是日本現代建築第一人,戰後的日本因他的建築而重生!

揭秘 | 為何這三家世界頂級畫廊要來北京參加JINGART?


分享到:


相關文章: